袁金凤//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燕语呢喃

<p class="ql-block">此文源自全国百姓学习之星袁金凤于2025年3月31日,在大公镇党委、政府办公南区二楼会议室的演讲<span style="font-size:18px;">《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span></p> <br> 我叫袁金凤,一九五0年五月生人,共产党员,大专文化,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41年,任过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导主任,2010年退休。<div><br>  退休15年来,我退休不褪色,离岗心想党。刚退休那阵,我姑娘就帮我在上海青浦区朱家角旅游区找了一份工作,帮城皇庙里当家师写写东西,工作不重,每月报酬5000元,当时的养老金只是4000元,说实在话诱惑性还是蛮大的。不过,我觉得我是共产党员,信的是马克思主义,应该坚守初心奋斗不已,岂能离经叛道,中途毁之。我婉拒姑娘的好意,在家创办了家庭文化室,将自己平时珍藏的1500多册图书摆上书架,并自费订阅了《南通日报》《扬子晚报》《江海晚报》,镇计生办又赠我一份计划生育报,我购买了报架,饮水机,从此,袁金凤家庭文化室正式对外开放。2011年,各村要办农家书屋,苦于没地方,又没有书籍,村领导就将农家书屋放在我家里,我想方设法解决书籍不足的问题,我每年从自己的养老金中拿出一部分钱购买新书,同时与县图书馆顾馆长拉上关系,征得他们的支持,他们将下架的图书赠送一部分给我,我就用电瓶车将书驮回来,书籍一下子增加到5000多册,原来家庭文化室已不能满足需求,我就拿出近10万元在厨房的平顶房上加了一层,通过一系列的改造、装修,使农家书屋面积达到40个平米,并添置了电脑、DVD、书橱桌椅,有效地解决了周边群众的读书难。为了农家书屋更接地气,征得领导支持,为村民办理借书卡200张,安装了统借统还一卡通系统,满足了群众借阅的渴望,分散读,自由读,即时读使单一的定时读得到有益的拓展,全民读的气氛日渐高涨。我的家庭文化屋在当时,据顾馆长说是南通市基层第一家安装此系统的村级农家书屋,我还发动村民,组建了农民读书会,48名会员定期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农民作家李自强,江苏省书协会会员、农商行退休职工顾尚文是我家庭文化室的常客,2014年经南通和省有关部门验收,成为大公镇第一家“四星级农家书屋”。</div><div><br> 自2010年至今,我担任了常河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一直把孩子吸引到农家书屋来,指导他们读书,帮助解决他们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我开办了书画培训班,免费指导他们写字绘画,每年的暑假书画培训班培训时间不少于20天,真枪实弹,年年如是。培训班渐渐有了品牌效应,不光吸引本村的儿童参加,仇湖、隆政、县城多地方都有家长慕名带着孩子来报名参加活动,他们学书法、学素描、学画水粉画,10多年来,培养了近百名青少年书画爱好者,有10多名儿童通过了国家九级硬笔书法考级,3名儿童先后被艺术院校录取,至今仍有一名儿童在南通大学艺术院校就读研究生,2018年我指导解宁宇同学编撰的手抄报《童心向党》在江苏少年网获评一等奖。南通市委宣传部,南通市政协,南通市妇联,海安市委宣传部以及各区镇的宣传委员,文化站长等领导多次莅临我的家庭文化屋活动现场,均给予高度评价。退休以来,我还创办了“水乡儿童之家”,“袁金凤家长学吧”,致力于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并通过微信、电话、讲座帮助儿童家长解决家中出现的误区和难题。</div><div><br> 退休后我在大公镇老干部党总支杨中月支书的带领下,先后担任了海安市老科协大公分会秘书长,海安市老区促进会大公分会秘书长,大公镇退教秘书长,大公镇常河村夕阳红党支部书记。我的老党员工作室,活动面积有70个平米,并设有夕阳红理论讲堂,2022年由海安市老干部局、海安市离退休工作委员会挂牌对外开放。</div><div><br> 退休不褪色,离岗心向党。我坚持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践行核心价值观,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深入移风易俗,弘扬农村文化新风,致力乡村振兴方面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2010年,我主编了大公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书,撰写了10多篇地名掌故,2016-2019年我参与了《大公镇镇志》的编写工作,为防止传统文化的断层,我走村串户,拜访民间老艺人,搜集整理了10多万字的民间曲艺。</div><div><br> 退休不褪色,离岗心向党。我积极从事文艺创作,共创作诗词200多首,创作书画作品300多幅,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诗词作品60多首,书画作品20多幅,2014年与国学大师范曾、前国家书协主席沈鹏合集出版了《诗书画三人行》一书,被国学研究会授予“德艺双馨国学家”荣誉匾牌;2017年香港回归20年,我有8幅书画作品刊登在《两岸三地市场书画报》上;有两幅书法作品获得2024建国典范人物奖杯,被新四军联抗纪念馆永久收藏。有两幅作品收录在“传承工匠精神,致敬最美劳动者”——2024建国典范公益人物这本书中。</div><div><br><div> 退休不褪色,离岗心向党。为了把常河烈士墓打造成党员干部,青少年儿童思想德育教育的基地,我身患肺癌带病设计方案,向海安市民政局争取资金,扩建常河烈士墓。2022年我去上海手术回来后,不顾病痛,坚持督查扩建工程,亲自撰写墓志。公墓建好后,为了进一步营造公墓气氛,我和古贲老干部支书朱日同共同倡议,发动该区域的老党员老干部捐款,植树种草,绿化美化,烈士墓肃穆迥然。</div><div><br></div><div> 退休不褪色,离岗心向党。2022年,我把自己在古贲集镇中心区域80多平米店面改造成海安市老年大学大公分校古贲办学点,古贲老干部党支部“精彩生活,幸福银龄”驿站,自担电费、水费等经费开支,与老年人尽享“老有所乐”。</div><div><br></div><div> 退休不褪色,离岗心向党。我积极参与文艺作品的创作,先后创作了各种表演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30多个,有小戏《村官的午餐》、小品《王二小脱贫记》、表演唱《文明丧葬树新风》等等,其中表演唱《我们是法制宣传员》除了在大公15个行政村演出外,还受邀到高新区各个街道、社区演出,方言快板表演《文明丧葬树新风》参加海安市殡葬改革专场文艺调演中,获评二等奖。为了配合政府开展的“双禁”宣传工作,我创作的《双禁工作如何搞》方言快板,接地气,群众听得懂,连续3年,每到夏收,秋收季节,政府的“双禁”宣传车和各村环保车都沿途播放。疫情期间,我除了在路口桥头书写标语宣传抗疫外,还创作方言快板,宣传抗疫。同时在常河村办公室和镇文化中心举办了抗疫书画展。</div><div><br></div><div> 退休不褪色,离岗心向党。退休以来,我共投资20多万元,为家庭文化室、水乡儿童之家、家长学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党员工作室、老年大学“精彩生活、幸福银龄”驿站,奉献活动场地近200个平米,在老干部党支部的领导支持下,“精彩生活,幸福银龄”驿站搞得有声有色,不但退休的老同志参加活动,还吸引了很多社会上的老年人加入其中,学习器乐、学习书画,每周四正常活动,雷打不动。创办两年来,已创作了“乡村喜迎二十大”“我把歌儿献给党”两首民乐合奏曲,和一首“家乡美”歌曲,能熟练演奏60多首自创和传统的民乐曲,还深入到社区和学校进行义务演出。书画组的同志创作了200多幅书画,每年春节前还深入到社区为村民写春联,送福字,开展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2024年还出版了一本书画集《涂鸦集》。 </div><div> <div> 拳拳初心,报得三春晖。我先后获得国家、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大公镇各级各种表彰50多个,2019年我被国家成教协评为百姓学习之星,被海安市委表彰为“党员榜样”“最美夕阳红”,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百姓之家”被海安市委、市政府确认为“五星级”文明实践点。2020年被评为江苏省校外教育辅导站优秀辅导员,2021年被评为南通市党史室宣讲先进个人,2021年,海安市委、市政府颁发青墩文化奖杯。</div><div><br>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向各位回报自退休以来所做的工作,只能代表过去,我将继续努力,小车不倒只管推,在新的征程上,做出新的贡献。</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