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些日子,我将《把盏问佛获臻言》一文分享至朋友圈,不曾想,明象苑那禅意盎然的环境竟引得众人纷纷向往。人们对“禅茶一味”的形式充满好奇,踊跃报名参加禅修活动。我理解朋友们的这份热情,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每个人都试图向上攀登,超负荷工作,透支健康,渴望事业成功与爱情幸福的双重满足,却往往陷入物质与精神难以兼顾的困境。如何寻得心灵的慰藉,成为许多人面临的难题。而回归简单的生活状态,无疑是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渴望。有人选择在酒吧、咖啡厅中消磨时光,与陌生人调情或闲聊;有人沉迷于手机屏幕,将生命交付给游戏和无意义的短视频。然而,那些富有见地的人,则更倾向于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他们偶尔会转换人生模式,寻一处山清水秀之地,以禅修的方式暂居数日。他们不求纵情于山水之间,只愿在宁静中找回真实的自我。而依山傍水、曲径通幽的禅意环境,正成为人们新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彭工精心打造的明象苑,隐匿于世外桃源般的所在,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最令人着迷的便是那无处不在的景观之美。从公共区域到私人空间,皆以揽景、观景、赏景为主题,大玻璃窗遍布其中。无论身处何方,每一张望,美景皆触手可及。庄严的寺院,巍峨的山势,随着晨昏日暮,景观不断变幻。时而晓雾缭绕如烟,时而日出象山佛光普照,时而夕阳斜晖层林尽染,夜幕降临,天色渐暗,一切显得如此静谧而深邃。一张榻、一张椅、一张沙发,无不引人驻足,细细品味这无尽的美好。住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极其缓慢。尤其是一楼的庭院入口,一堵墙巧妙地营造出独立的空间,错落有致的台阶连接着内外世界。一口池塘清澈见底,太湖石点缀其中,莲花常年盛开,锦鲤悠然游弋,呈现出一片祥和的禅意空间。院内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散发出淡淡的花香与木材幽香。夜色中红灯笼高挂,为明象苑增添了几分优雅。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别致、舒适与禅意,让人坐下来品一壶茶,感受真正的禅茶一味,沉醉其中,物我两忘。</p> <p class="ql-block">“一壶茗茶品禅味,半榻茶烟养性灵。”明象苑的中式茶室,返璞归真,别具一格。尤其是屋后那条艺术长廊,陈旧的青瓦与褐色木梁,透露出浓厚的时代感。这里与森林零距离接触,与自然融为一体,小松鼠近在咫尺,惬意宁静。主人的用心,让人倍感舒心。不远处便是明珠禅寺,象头山佛教道场,舍利万佛塔便藏于其中。信步前往大雄宝殿,聆听佛法,领悟禅经,领略佛教文化的深邃,在青山迷雾中忘却尘世烦扰。选择在静谧中品一壶茶,感受地道的禅修文化气息,聆听鸟语花香,静心品味生活,体悟何为净土。让心灵回归纯真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今日与几位老友再次相聚于此,抚琴品茗,禅修共话,倍感洒脱自在。茶对于我们这些茶友而言,并不陌生。我们从不事先询问品何种茶,因为他们深知我对品茶细节的讲究。根据气候与环境的不同,选择适合的茶品,皆为茶中珍品,除非某人有特殊要求,或带来自己的藏品,需众人品鉴,一般情况下,他们只需静静等待即可。茶于我们而言,是禅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些古老的茶,最适合在禅修过程中静静品饮。爱茶之人,生活总多几分情趣与雅致。捧起一杯茶,轻轻啜饮一口,细细品味,嗅着茶香,满口醇厚油香,润心沁脾,禅定之心油然而生。冲泡过程无需赘述,从先人将茶叶置于唇齿间咀嚼,到如今千姿百态的茶叶在杯中翩翩起舞,茶与炎黄子孙共同走过了数千年。茶的模样在变,喝茶的方式在变,不变的是我们对茶的深情。我们亦不拘泥于一招一式,茶事如禅诗所云:“白牛之步疾如风,不在西,不在东,只在浮生日用中。”这诗形象地表达了茶的本意与初心。禅修之茶,非为表演,而是借茶修心,让我们在禅修体验中觉知自我,映现山川万物,天地之大美。</p> <p class="ql-block">我虽多次到此品茶,却依然被其深深吸引,每一次都有新的体验。正如朋友所言:“热爱可抵岁月漫长,风起风止我都在。”禅茶一味的活动看似朴实无华,却处处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智慧的精髓。当你真正坐下来,细细品味,那无数曼妙迷人的况味便会缓缓浮现。继而流连忘返,恋恋不舍,不忍离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