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诗意栖居的田野

陈剑

作者:陈剑(耳东教授)<br>美篇号:253932472 在四明山麓宁波西乡的龙观乡,广袤天地间,藏着一幅灵动的田园画卷。当晨雾还未散尽,当第一缕阳光斜斜地洒在绿油油的稻田与葱郁的阡陌之上,一群身着白羽的精灵便翩然而至——它们,就是优雅的白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br> 白鹭,可谓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修长的脖颈,宛如弯弯的月牙,在俯仰间尽显柔美;纤细笔直的双腿,似两根轻盈的竹枝,支撑着那如雪般纯净的身躯;尖尖的喙透着锐利,如同一柄精巧的银剑。尤其是那一身洁白无瑕的羽毛,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微风拂过时,丝丝缕缕的羽毛轻轻颤动,仿佛披着一袭飘逸的纱衣,自带超凡脱俗的气质。 清晨,龙观的田野还笼罩在朦胧的薄雾之中,白鹭们便已悄然苏醒。它们从边缘的树林、竹林深处展翅而起,成群结队地飞向田野。那姿态,宛如一场盛大的白色云霞在低空流动。它们时而排成整齐的“一”字,时而变换成灵动的“人”字,翅膀有力地扇动,划破寂静的空气,发出轻柔的“扑扑”声。抵达田野后,白鹭们分散开来,迈着轻盈的步伐,缓缓地在田埂上、稻禾间、水洼处踱步。它们细长的眼睛时刻警惕地观察着四周,一旦发现水中的小鱼、小虾或是泥地里的蚯蚓、青草间的飞虫……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出长喙,精准地将猎物捕获。有时,两只白鹭为了争夺食物,会展开一场小小的“争斗”,它们伸长脖颈,相互对峙,偶尔发出几声清脆的鸣叫,像是在宣告自己的“主权”,但很快又会恢复平静,继续寻觅美食。 正午时分,阳光变得炽热起来。劳作的农人放下农具,在树荫下小憩,此时的田野也变得安静许多。白鹭们或是伫立在田边的大树枝头,收拢翅膀,半眯着眼睛,享受着片刻的宁静;或是在水面上悠然漂浮,宛如一朵朵盛开的白莲,随着水波轻轻摇晃。偶尔,有调皮的白鹭会突然扎进水中,再冒出头时,嘴里便多了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鱼。它们将头高高扬起,用力一甩,小鱼便顺着喉咙滑进肚里,那得意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夕阳西下,龙观的天空被染成了绚丽的橙红色,晚霞如绸缎般铺展在天际。白鹭们结束了一天的觅食,开始陆续归巢。它们成群结队地飞向山麓,白色的身影与绚烂的晚霞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有的白鹭在归途中还会嬉戏打闹,你追我赶,翅膀掠过稻田,惊起阵阵稻浪。当它们最终消失在树林或竹林中,田野也渐渐归于平静,只留下此起彼伏的虫鸣声,为这一天画上句点。 龙观田野能成为白鹭的乐土,离不开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广袤的稻田、清澈的溪流、星罗棋布的池塘,构成了丰富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为白鹭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理想的栖息场所。同时,龙观乡始终秉持着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大力整治环境,减少污染,保护植被。当地的村民们也对这些白色的精灵充满了喜爱与包容,从不惊扰它们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白鹭们年复一年地在此繁衍生息,与这片土地和谐共生。 白鹭是龙观田野的诗意注脚,它们用优雅的身姿、灵动的身影,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魅力。在这里,人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也能领悟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深刻意义。愿这份宁静与美好永远留存,让白鹭继续在龙观的田野上,谱写属于它们的浪漫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