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端午溯源</p><p class="ql-block"> 曹树桐</p><p class="ql-block">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为初始之意,五日在五月的开头,故称端五。午是古人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五月为午月,可为午,五月初五,即午月午日,所以端午节也被称为重午节。后因避讳唐玄宗的生日八月初五,所以端五二字中的五只好改用午,节日的名称就正式确定为端午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国在远古的时候就有端午节。古人谓五月为恶月,五月五日其恶尤盛,故五月中,特别是五日,人们为了消毒、避疫、求生,发挥聪明才智,琢磨出喝雄黄酒,系五色绳,佩戴香囊荷包插艾枝、挂菖蒲等办法驱赶毒虫,慢慢地,它们就成为五月初五这天的风俗传承了下来。再者,那时的人特别崇拜龙,认为龙能主宰一切,给人们带来好运,所以五月五日也是祭祀龙的节日。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便逐步从幼稚的龙图腾文化中挣扎出来,转而和战国时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东汉孝女曹娥,吴国良将伍子胥,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联系在一起了,使节日的习俗内容更加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战国时期,那时正是中国社会处于巨大变化时代,面对着楚国贵族集团的腐败,屈原提出了改革内政,建立法制,举贤任能的主张,在外交上他主张抗“联齐抗秦”,但遭到了上层腐朽势力的反对,楚襄王听信谗言放逐了屈原。楚被秦灭掉之后,屈原心灰意冷,含恨在湖南长沙附近汨罗江抱石自沉以身殉国。当时人们划船打捞屈原的尸体,后来变成划龙舟纪念屈原。为了保护屈原的遗体不被水中生物吞食,人们在竹筒里装入米饭投入江中,后来形成包粽子纪念屈原的习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曹娥,东汉绍兴人。其父汉臣曹盱能弦歌为巫主管祭祀,在汉安帝二年五月五日,迎武神(伍子胥)的祭祀活动中溺于舜江(今曹娥江)。14岁的曹娥见父落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其尸,娥寻父心急,昼夜沿江哀嚎。经七日之久而未果,她悲痛难忍,投江而死,五日后抱父尸而出,乡民以少女之孝感动天地,终得父尸,而传为神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其父在朝任太师,因受诬陷和长子一起被楚秦王杀害。伍子胥潜往吴国避难,在吴国为臣,忠贞赤诚,助吴征战,打了不少胜仗。后因吴国中了越国的离间计,吴王夫差听信谗言,掷剑于伍子胥面前,令其刎死,并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入皮囊里于五月五日投入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勾践,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脱身回国后,坐卧于薪草之上,苦身焦思。头上方挂着苦胆,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刻苦激励自己,发愤图强,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他还激励农促织,国力日盛,兵强剑利。忽闻伍子胥已死,顿觉时机已到,随发大军攻吴,吴大败,夫差被俘,囚于舟山群岛的定海,后夫差自杀身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时间到了汉魏六朝时期,端午节开始有了“先贤纪念”的主题,拥有纪念日的属性:楚人纪念屈原,越人纪念勾践,吴人纪念伍子胥、曹娥。慢慢地,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日子,被百姓广为流传,已是约定成俗。</p><p class="ql-block"> 经过千百年的演变,端午节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富有现代文化和历史文化融合内涵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 曹树桐,男,1940年出生,江苏徐州人,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测绘系,先后在旅顺基地海洋测绘队(1965-1972年)和青岛海测船大队从事海测工作(1972-1986年),1986年转业到徐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从事城乡测绘工作。</p><p class="ql-block"> 编辑制作:曲中华(湿地乌金)</p><p class="ql-block"> 说明:本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