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年的知青生活虽然艰苦,却让我们学会了珍惜与感恩,懂得了责任与担当。如今我们已经老了,但老去的是岁月,不老的是情怀。尽管岁月远去,可我们情怀依旧,知青岁月已经变成了永恒,老知青们在继续书写着互相搀扶的爱的壮丽诗篇。因此在立勤的倡导下,在她家我们建立起了温暖的《知青之家》。</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青之家》的每一个人都非常努力,这是一代人的集体缩影,至今这一代人仍在为下乡时的初心和理想不懈地奋斗着。</p><p class="ql-block"> 《知青之家》的李臣,就是这样一位出色的老知青。李臣,一位地地道道的北大荒人。他1970年5月24日从家乡哈尔滨去二师九团六连屯垦戍边,并在连队结婚生子,包地种田,践行着扎根边疆、奉献一切的执念,……。一直到2013年退休之后,才返回哈尔滨。李臣在北大荒整整奋斗了44年之久,他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北大荒。就是现在,李臣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彰显着北大荒人的优秀品质和奉献精神。</p><p class="ql-block"> 李臣虽不善言辞,可内心却蕴藏着一股巨大的能量,这能量就是默默的付出和无私的奉献,同时把知青一代的初心、信念和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精神传递给下一代。</p><p class="ql-block"> 我与李臣同是哈尔滨知青,又同在二师九团务农,可以前我们并不相识。2016年去哈尔滨知青公园参观知青展览馆,我才初见李臣。就是那次参观,他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李臣个子不高,形象却格外高大。我拍照时,常常把沉重的背包放到地上,他不声不响、主动帮我背起沉重的背包。参观展厅时,他格外地细心,对每一件展品都细细端详,凝眸很久,还不时地沉思,可见他对展品的挚爱。他还不停地赞扬 “展览馆太好了,展品太棒了,这分明就是我们哈尔滨知青对那段知青岁月不可忘却的真挚情怀呀,……。”</p><p class="ql-block"> 这次筹办《知青之家》过程中,李臣更是倾尽全力,并献出自己一生的珍藏,来丰富《知青之家》的文字资料。他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出了非常漂亮的知青胸章,尽管没有采纳,也是上乘之作。他善学又细心,古稀之年还学着放大照片,修改照片,塑封照片,装订照片。他把背景墙上的照片都又通通复制了一份,装订成册,把连队过去的合订碟片,又都复制、放大、打印,塑封,装订成册,就是为了方便大家欣赏。他还拿来了质地优良的记事本和笔,为了节省《知青之家》的开支。</p><p class="ql-block"> 李臣用行动和德行感染和带动着女儿月华竭尽全力,倾囊相助,帮助我们不断完善我们的《知青之家》。女儿月华生在北大荒、长在北大荒,具有北大荒人的所有优秀品质。是政府的惠顾知青政策,月华才来哈尔滨发展。月华开了一家小小的文具店,由于她的人品和信誉,小小文具店生意兴隆、顾客盈门。孩子和家长都喜欢来月华的文具店里购买所需。文具店很忙,李臣也经常去帮忙,成了让大家满意的老售货员。</p><p class="ql-block"> 这一段时间,李臣却把时间都用在了装扮《知青之家》的大事上。女儿非常理解父亲,支持父亲,更有北大荒人的心胸。店里的商品父亲随便拿,一切设备为父亲开道,父亲想用什么就优先用什么。用月华的话说,父亲为《知青之家》翻找藏品、打印资料、制作相册,都是他主动且心甘情愿的。所以看到父亲这么兴奋,自己也打心眼里高兴,更是全力支持父亲的行动了。是月华主动提出并付诸行动,帮我们制作了意义深远的背景墙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了早日让叔叔阿姨看到珍贵的老照片,她常常忙到深夜。</span>她还经过不断完善,精心设计并自掏腰包制作了200枚非常可贵的“知青之家”胸章。想想现在的好多子女都不在意父母的喜怒哀乐,而月华却非常非常地关心着父亲战友的事情,多让人感动啊!</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北大荒人,这就是北大荒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我们爱我们的《知青之家》,我们爱《知青之家》的家人们,我们更爱我们的知青二代李月华!</p> 李臣幸福的一家人 父女俩一次次地为“家”忙碌着 李臣奉献的珍藏和女儿的制作 立勤战友的肺腑之言 <p class="ql-block"> 《我眼中的小李臣》</p><p class="ql-block"> 我和李臣近距离的接触还源于1995年8月份的夏末,我们原二师九团六连的部分北京知青和哈尔滨知青携子女一行15人回访第二故乡,我们也是连队最早的一批集体回访第二故乡的知青。那一次,我们一行15人全部分别住在老职工家里的,记得大约住了一周多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我是1967年冬第一批北京知青到绥滨农场六连的,那时还没有组建兵团。李臣是1970年5月到九团六连的哈尔滨知青,我于1970年3月调到团部银行工作的,所以没有和李臣相处过,就是在1995年我们回访第二故乡时,我才和他有了近距离的接触。他是和从山东来北大荒的小鞠结婚了,一直留守在北大荒生活,直到退休后,他们夫妻才回到哈尔滨。当年我们回访第二故乡时,他的女儿小月华比我们的孩子稍大一点,长得文文静静的。那些日子,小月华一直和我们回访的几位知青子女一起活动。小月华话语不多,但总是笑得很甜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特别喜欢这个小女孩!</p><p class="ql-block"> 清楚的记得,我们临离开连队的头一天,连队的老职工好几家争先恐后的约我们十几人集体去家里吃饭,那真是排不过来呀,吃了这家吃那家,唯恐怠慢了他们的心意!李臣夫妻也来约我们去他家吃饭,他是那种话语不多但非常实在的人,看着他那诚恳着急的样子,我们不忍让他失望,临出发的那天早上,我们特意去他家吃了早餐,了了他的心愿。整整三十年过去了,至今回想起来,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记得还有一次回访第二故乡,也是快要离开时,一大早李臣两口子从连队赶到团部宾馆,来到我住的房间,给我送来了10个大鹅蛋,让我特别感动!这份爱我一直牢牢的记在心里!</p><p class="ql-block"> 李臣把前半生都奉献给了北大荒,在北大荒整整生活工作了40多年,从青丝到白发,他是我们知青中真正的一代垦荒人!值得我们敬重!他的女儿小月华按知青子女返城政策回哈尔滨后,靠自己的努力拼搏,自强自立,如今也拼出了一片天地,是我们知青二代的佼佼者!</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知青之家”的建立,正源于他对北大荒,对黑土地的无限眷恋和热爱,他得知此消息后,立即和女儿小月华一起全身心无偿的奉献着。他把收集的历史资料和书籍全部奉献出来,女儿小月华在百忙的生意中,抽出时间亲自为“知青之家”布置背景墙,打印了那么多的照片并装裱起来,并且亲自设计、多次修改方案,为我们这些知青叔叔阿姨们订制了精美的“知青之家”胸章,这一切一切让我们动容!他不仅自己默默地奉献着,还培养了一个优秀出色的女儿小月华!祝福李臣一家人!</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眼中的小李臣!我们连队的人都这么亲切的称呼他。</p><p class="ql-block"> 立勤 2025.5.26</p> 表达我们对月华深深的爱 看着李臣的珍藏,大家滔滔不绝 这就是“家”中温暖的故事 2016年李臣在知青公园 李臣,我们大家敬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