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香古色美敦煌

远山

<h3> 敦煌又名沙洲,位于甘肃省的西北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据说,当年从中原到西域的商队,都会在这里补给粮草,做好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准备;而来自西域的胡商也会在这里休整,准备奔赴中原。那时,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敦煌曾是东西文化、经济交流的中心,因此,人们为敦煌冠以了“丝绸明珠”的美称。<br>  今天我们前往敦煌,亦是慕名而来,敦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境内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和奇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我们,听说它还被列入中国200强的魅力城市呢。</h3> <h3> 大巴车到达敦煌已近20点,此时华灯初放,穿城的党河流光溢彩,桥墩上一排石头雕琢的龙头向夜空喷射出五颜六色的水来,不远处的跨河小瀑布在灯光的照耀下流水潺潺,不时有孩童的嬉闹声从河中的楼台亭阁里传来,忙碌了一天的敦煌人三三两两在河边赏景、散步,好一幅惬意的美画卷。<br> 不想浪费时间,伙伴们安顿好房间即刻奔向附近的党河景区,那儿的美景在向我们热情地招手呢。<br>  “敦煌”二字在古语里有着盛大辉煌之意。有人说,没到过敦煌就不知道什么叫绚丽。是的,敦煌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古香古色,五彩缤纷,这色彩一下就潜入到我们在敦煌的第一夜酣梦中,那个美呦。第二天天刚破晓,不想留下遗憾的我们再次奔赴党河景区,想把尚未能欣赏遍的景色再看个痛快。</h3> <h3> 二次走近朝晖下的文化长廊,四周一片寂静,只有晨练的人们在河边健身,他们跑步、做操、舞剑,给党河带来了新一天的朝气。长廊以党河大桥为分界线,它的一侧展示着绚丽的莫高窟壁画,那可是敦煌的骄傲。两米来高的壁画向前铺展着,画前既有前言导语及画幅名称,也细心的为展示的珍品注明其所在的洞窟和序号,以便游览者前往莫高窟观摩。看着这延续近两千年的敦煌文化,称其为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绝不为过,它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导游说,敦煌境内不仅有举世闻名的莫高窟、沙漠奇观鸣沙山和月牙泉,还有古丝路上的两大边关—— 阳关、玉门关等等,那介绍直听的伙伴们连连点头:这趟真是来值了!<br>  文化长廊的另一侧是敦煌古往今来的历史名人,以及为敦煌的发展建设做出贡献的楷模,面对他们的事迹和手迹模版,观者内心无不充满敬意。一个仅有18万人口的边远小城,一个被沙漠、戈壁和荒岭包围的城市,能有今天的进步与辉煌,该是融进了多少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啊!敦煌理应为他们树碑立传,让人们永远记住他们的付出,并继往开来再创辉煌。</h3> <h3> 顺着文化长廊前行,城外的荒山已遥遥可见。由于靠近沙漠,城市会受到沙尘暴的袭击,当地人告诉我们,黄沙就像猛兽扑来时漫天席卷,车看不清路人睁不开眼,沙尘过后满地黄沙苦不堪言,人们也称其为“沙魔”。可,可如今我眼中的敦煌,街道整洁,树木葱郁,就连人们常来常往的休闲长廊也见不到一点纸屑和痰迹,敦煌人无比热爱自己的家乡,从这些不起眼的细节上看,你不能不对敦煌人起敬了。<br>  敦煌让我起敬的当然还有他们的真诚与朴实。记得那是在敦煌的第三天晚上,宾馆毫无征兆地停电了,停电给劳累了一天的游客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人们四下打听何时来电,宾馆也上下忙碌地查找原因,后方得知是区域一次意外的断电。第二天乘车出发前,宾馆抱来许多大西瓜,连称昨晚事故着实对不起了,新买的西瓜让大伙品尝以致歉意……面对这淳朴的语言、真挚的情谊,游伴们无不感动了。</h3> <h3>  关于莫高窟前文已有记述,那就写写印象中的鸣沙山和月牙泉吧。</h3> <h3> 鸣沙山位于城市的北面,顾名思义那是座沙山。早听说过鸣沙山和月牙泉有着“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自然奇观,是“中国最美五大沙漠之一”,欲与其早相见、亲体验成了我们除莫高窟外更加向往的地方。大巴上导游讲了一个关于鸣沙山的传说。说是古时有位大将军率兵出征,一路艰辛跋涉后到此安营扎寨,谁知夜里狂风骤起黄沙遮天,结果兵营将士全部被埋无人生还。自此,山里常传出鼓角之声,当地人称那是枉死将士不甘的呼叫,从此沙山就被称作“鸣沙山”了。好嘛,这番说道更引起人们的好奇,尤其导游最后还强调:鸣沙山的山体由红、黄、绿、黑、白五色细沙堆积而成的,这一说大伙的兴趣更大了,尤其是沙山可治关节炎一说。听说每年的六月六,敦煌的腰腿病患者都会来此,他们喝些乌鸡汤和老黄酒后,再用热沙埋住腰腿部位,让身体在烈日下晒上几个时辰,就会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呢。<br> 终于来到景区大门了,这回真正体会到了“开门见山”的感受,当大伙看到眼前无际的黄沙和沙山时,无人不受到震撼。一些不知所措的人也学着他人的做法,租一双类似长靴的黄布鞋套上,以备沙子钻进鞋里。我们倒觉得好不容易能与沙有次亲密接触,哪舍得隔离,便纷纷将鞋脱下拎着走,去感受脚与沙接触时那柔柔的、痒痒的惬意。<br>  这是我头一次光脚走在沙漠里,初始的惬意过去后,方知那看似平整而松软的沙地行并非浪漫,每一步的迈出都会深陷沙中,拔出前脚后脚又会陷下去,致使身体难以平衡。大伙深一脚浅一脚地摇晃着前行,不一会儿就体会到苦不堪言的“行路难”了。为爬上身边的沙丘,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有几步简直是在爬行了。同伴打趣:小时总听大人要“脚踏实地”的教导,这下终于知道“脚踏实地”是多么的重要了。是的,“脚踏实地”何尝又不是一种幸福?伙伴们牵着手艰难前行,身旁的那座小高坡竟让我们走出一身的汗来。好不容易爬了上来,擦了把满脸的汗竟都生出胜利者的自豪,大伙忍不住在欢呼着把鞋抛向空中。</h3> <h3> 站在坡顶放眼四周,远处的沙山犹如刀削一般,一座连着一座蔚为壮观。沙山下是长长的驼队,骆驼五批一组,由牵驼人领着绕山前行。多亏有了长长的驼队,荒芜的沙漠才有了灵气和生机,看驼队在大地上画出曲折而优美的线谱,手机、相机便忙碌起来。同伴打趣那些包裹严实地骑驼人:瞧驼队浩浩荡荡的阵势,像不像古时去攻打异族的兵士?这比喻一下令人想起古装电视剧中见过的场景,众人无不庆幸:那刀光剑影、鼓角争鸣的历史早已远去了。<br>  顺着栈道往前走,就看到鸣沙山的滑沙场了,这是景区开设的一项娱乐活动。滑沙人要先顺着木栈道爬上坡顶,然后坐上带有把手的木板,由工作人员顺势一推便滑将下去。当人体下滑时,细沙会发出悦耳的声响,据说晚间滑沙时,还能看见人体与沙砾摩擦产生的缤纷火花呢。可惜,这乐趣咱是无法体验了,因为,60岁以上的游客谢绝滑沙。好在还有个月牙泉在等着我们。离开前看着周围被滑沙人弄的百孔千疮的沙山,不免遗憾,导游安慰我们:放心,一夜过去,沙山又是坡如水面,脊如刀削,一切如旧,这就是鸣沙山的另一奇观了。哦— — 大伙不禁为大自然的神奇所折服。</h3> <h3> 月牙泉形如一轮弯月藏在鸣沙山的怀抱中,很难想象,这个被沙山包围着的水域虽常遭狂风沙尘的肆虐,却从未被吞噬。更叫人称奇的是月牙泉的泉水也从未干涸过。它如同沙海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清澈而动人。无怪这个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沙漠奇观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呢。<br>  想起了网上一首有关鸣沙山月牙泉景致的诗来。诗曰:春赏风沙卷成刃,夏乘骆驼探险奇,秋听胡杨诉清泉,冬览雪景成一色。这可真是山称奇、泉叫绝,敦煌的鸣沙山与月牙泉四季趣味无穷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