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滨海纪念活動之二 纪念宋乃德诞辰120周年

宋齐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2025年5月15日 纪念宋乃德诞辰120周年</span></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5日上午,在“滨海县振东初级中学:举行了“纪念宋乃德诞辰120周年暨新四军三师女兵事迹展”振东中学是以修筑宋公堤牺牲的陈振东烈士命名的。</p> <p class="ql-block">滨海县振东初级中学</p><p class="ql-block">首先举行了升旗仪式</p> <p class="ql-block">然后由韩松校长致辞</p> <p class="ql-block">县委宣传部王爱军主任讲话</p> <p class="ql-block">党史办主任史冬珠介绍宋乃德同志生平</p> <p class="ql-block">滨海港镇镇长王大治讲话</p> <p class="ql-block">县教育局副局长于庆龙宣布: “宋公堤小海螺宣讲队” ,滨海县46所初中、小学,46个分队成立!</p> <p class="ql-block">宋齐生为“宋公堤小海螺宣讲队”振东中学分队授旗,振东中学分队队长接旗!</p> <p class="ql-block">“宋公堤小海螺宣讲队”振东中学分队朗诵《每闻潮声思宋公》、《雄狮女兵》、《黄海忠魂—陈振东》</p> <p class="ql-block">观看新四军三师女兵事迹展。由徐振理讲解服务。</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后在会议室举行纪念宋乃德诞辰120周年宣讲会。参会的人员有特邀嘉宾,镇村干部,公安局离退休党支部和学生。</p> <p class="ql-block">由宋齐生讲“把一生献给党“</p> <p class="ql-block">宋齐生介绍了宋乃德的一生。</p><p class="ql-block">1 宋乃德在山西</p><p class="ql-block">宋乃德生于1905年,小时家境颇丰,读私塾,生活在中国古代文明里沾沾自喜。当时他认为只要出一个明君、贤相国家就能兴旺发达。</p><p class="ql-block">宋乃德1921年到太原上中学,看到了中国的落后,看到了一个饱受列强屈辱的中国。看到无数人为中国的崛起而奋斗牺牲,但是,都没有成功。</p><p class="ql-block">当时,在中国政党有几百个,中国共产党很弱小,大多数人认为中国不存在建立共产主义制度的条件。</p><p class="ql-block">在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工人用鲜血让宋乃德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 </p><p class="ql-block">1926年3月,宋乃德加入中国共产党,没有候补期。</p><p class="ql-block">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很多人叛变了,脱党了。</p><p class="ql-block">汪铭、王赢被阎匪锡杀害,他们将生命献给了党的事业,他们一个是介绍宋乃德入党的,一个是宋乃德介绍入党的。宋乃德坚定了把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绝不动摇。宋乃德用这样两句话表达决心:剩有头颅承事业,无真面目见群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党需要钱,宋乃德典当田产,借高利贷,把钱交给组织。</p><p class="ql-block">一九二九年秋宋乃德集合了上千农民,捣毁了国民党县党部。受到了国民党阎锡山的通缉。</p><p class="ql-block">由于宋乃德背叛家庭,宋乃德母亲把宋乃德逐出家门。</p><p class="ql-block">宋乃德和托派张慕陶进行了将近一个多月的斗争,将张慕陶赶出长治地区。</p><p class="ql-block">1938年阎锡山断绝八路军口粮,宋乃德同阎锡山进行斗争,奔波于长治,潞城,等县为我军筹粮。完成了筹粮的任务。为此,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 特派副参谋长左权同志 专程前来对宋乃德同志进行表扬。并赠送一把德国造的施密瑟手枪以示表彰。</p> <p class="ql-block">2 ,宋乃德在苏北</p><p class="ql-block">1940年,宋乃德任八路军五纵供给部部长,后随黄克诚南下到苏北。1940年10月共产党抗日民主政府阜宁县成立,宋乃德任第一任阜宁县县长。</p><p class="ql-block">当时正处在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时期,1939年海难刚过,民不聊生,很多人投奔土匪。敌伪十分猖獗。</p><p class="ql-block">而八路军五纵这支部队有湖南人、有江西人、山西人、河南人、还有山东人,没有苏北人。武器装备不如日本人也不如汪伪、不如国民党,甚至不如土匪。军装破旧,没钱,没人,没粮没枪,所以当时的形势是老百姓对共产党领导的新政府根本不信任。老百姓除了不信任外还有不敢,不敢相信这些外来人,怕共产党八路军站不住脚走了,国民党、日本人报复。另外,士绅的态度也影响了老百姓。</p><p class="ql-block">要发挥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三三制的力量,要争取民心。1941年1月,宋乃德想请杨芷江出山,只因多次被其他人拒绝,只能说“欲来八滩安抚群众”试探杨芷江。当杨芷江同意,“宋公大悦,立即上马而来”赶到“允大酒坊。可以感到当时工作是多么困难。这段历史,可以看我的美篇“《宋公纪功碑》和允大酒坊”</p> <p class="ql-block">1941年.宋乃德领导阜宁县群众修一道拦海大堤,这时敌伪放出各种谣言破坏,宋乃德在参议会上宣布:修堤经费不由百姓负担,以盐税做抵,发行公债。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让老百姓看到共产党人对民众的一颗火热的心。用烈士的鲜血让民众看清了敌伪顽的真面目。民众开始拥护共产党、新四军。</p><p class="ql-block">特别是南堤开工后,进入梅雨季节,连降大雨,工程陷于停顿。宋乃德发着高烧,骑马赶到堤上,几次跌入水中,感动了干部群众,决心把大堤修好。如果大堤停工,民众生命涂炭,哪有什么盐税,用什么偿还。</p><p class="ql-block">宋乃德和宋秋潭也险遭国民党土匪杀害。</p><p class="ql-block">在极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在极短的时间,用我们的血肉筑成了历史上需要几年才能完成的一道能真正拦海大堤,挡住了比1939年还要大的海啸。</p><p class="ql-block">大堤修成老百姓由不信任、不敢转为拥护。</p><p class="ql-block">于是由民众集资在大堤上立了一块“宋公纪功碑”。这道海堤被民众称呼为“宋公堤”</p><p class="ql-block">江苏党校汪汉忠教授说:宋公堤就其实质来说,是国民党统治被苏北沿海人民抛弃的起点。而对共产党 来说,“宋公堤”的修筑意味着执政合法性基础的第一块基石。</p><p class="ql-block">习总书记在考察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时说的:“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p><p class="ql-block">3 ,宋乃德在湖北</p> <p class="ql-block">3,宋乃德参在湖北</p><p class="ql-block">1,他谢绝了调财政部工作的意见,毅然来到汉阳造纸厂</p><p class="ql-block">一九六零年,轻工业部安排他到汉阳造纸厂。他知道在反右倾运动中,不但他的事情说不清,就是比他职务更高、贡献更大的领导同志的事情 也说不清。因此他说:“过去的一切 就让历史去做结论吧,我参加革命并不是为了当部长,只要不剥夺我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就行”。</p><p class="ql-block">他表示服从组织决定。当一位中央领导同志知道这一情况后,曾提出调他到财政部,他考虑留在国家机关不好工作了,坚持要到基层去做点实事。在他的坚持下,那位中央领导同志说:“他这人 是闲不住的,一定要下去 就让他下去吧。”这样,他到了汉阳造纸厂。</p><p class="ql-block">2,他说服党委书记接受了上级下达的任务, “实现三百万元的利润指标没有问题”</p><p class="ql-block">他到汉阳造纸厂后,每天一大早到车间打扫卫生,和工人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一个车间一个车间的向工人了解情况。</p><p class="ql-block">通过他的调查和刻苦学习,认为这个厂 不应当是一个亏损企业。他提出一套方针,向工厂党委作了汇报。</p><p class="ql-block">第二年,上级机关给这个厂下达了实现三百万元利润指标,当时工厂党委认为 这个厂年年亏损,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扭亏都不容易,要完成指标更是困难的。宋乃德对工厂党委书记郑立泽同志说:“实现三百万元的利润指标没有问题,搞的好可以超额完成,……”。郑立泽同志觉得宋乃德是轻工业部的老领导,水平高、有经验,于是采纳了宋的意见。并指定宋为第一副厂长,负责经营管理工作。</p><p class="ql-block">首先改变原料收购政策,由收购青芦苇改为干芦苇,青芦苇三吨多造一吨纸,用碱量大,耗时长。干芦苇两吨造一吨纸,省功省料。仅运费就节约一百多万元。再适当提高收购价格,增加了农民收入,建立了原料基地,保障了生产原料的需求。</p><p class="ql-block">改进生产管理,增加生产效率。提高产量。</p><p class="ql-block">他在含冤受屈 的情况下,仍以党的利益为重,废寝忘食,满腔热情地工作。这种高尚的品德感染了工人群众,工人群众把自己当成工厂的主人 自觉关心工厂的生产。如:工人发现洗浆时细短纤维流失很多,向他建议加网回收。不顾某些人的反对,组织工人利用废旧材料加工圆网机,回收细短纤维加工包装纸,这一项一年下来又为工厂增收几十万元。</p><p class="ql-block">办了家属服务社,把裁切下来的纸边搓成纸绳,解决了家属没有工作 ,没有经济来源的问题,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让职工更加安心工作。</p><p class="ql-block">当年汉阳造纸厂 就扭亏为盈,实现利润五百多万元,超过了上级机关下达的任务,达到了他预计的指标。</p><p class="ql-block">他在日记封面抄录了毛主席的《卜算子 咏梅》,他只希望在山花烂漫时,他只是其中的一朵。</p> <p class="ql-block">这些前辈们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人民,忠于党。看到今天的中国,今天的阜宁,看心爱的祖国重新走向繁荣富强。他们一定会高兴地“泪飞顿作倾盆雨”</p> <p class="ql-block">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 历史学博士汪汉忠发言</p> <p class="ql-block">“每闻潮声思宋公“</p> <p class="ql-block">我们上一个月到新四军纪念馆去参观。当时的讲解员在门口迎接我们和我们大学的同学的时候说:“2023年12月3日,总书记到我们纪念馆参观,请各位随着总书记的步伐跟着我们一起参观新四军纪念馆。</p><p class="ql-block">走到“宋公纪功碑”前,他讲了这么一段话:“总书记在这个‘宋公纪功碑’前,耗时最久、看得最认真。他一字一句地把‘宋公纪功碑’上的文字从头看到尾,然后他说了这么一段话:‘我们共产党人做的每一件事,一桩桩,不管是好事、坏事,人民是记得最清楚的。人民一定会给你做出最公正的评价。’然后在他要上车出发的时候,他又讲了那段很著名的话:'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这两段话讲得立意高。</p> <p class="ql-block">我们家乡的海堤可以说在历史上屡建屡毁。很长的的历史时间里面,我们无法摆脱海啸的灾害。其中1939年的海啸,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海啸中那种人间之惨。我的父亲就是这个海啸的亲历者。</p><p class="ql-block">海啸灾害的后果:</p><p class="ql-block">1、生命沉沦:</p><p class="ql-block">“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七月十五日(农历)大潮漫决,自射阳河北岸一直至陈家港的沿海公司堤地区,全为潮水吞没,单双洋及大喇叭等地即淹死13000多人,有的全村,全家无一生还。”“有的人家见无法逃脱,全家数口,系于一绳,生在一起,死在一块。”</p><p class="ql-block">潮水在急剧后退的时候,像离弦之箭一样,把很多人又重新带回大海。这时最惨的一幕景象出现了,已经上岸的一些家人,一时让这个景象吓呆了,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一阵撕心裂肺的呼喊。这个景象是相当相当凄惨的。</p><p class="ql-block">2、庐舍飘没:海啸破坏了生存的基本条件,房倒屋塌。</p><p class="ql-block">3、田地斥卤:颗粒无收、寸草不生。</p><p class="ql-block">海水浸泡以后土地盐碱化,颗粒无收的,草都不长的。过了几年以后开始长芦蒿,然后再过几年慢慢地长茅草,最后长芦苇。长芦苇的时候这个盐分才慢慢地被洗得差不多了,才可以种庄稼。</p><p class="ql-block">4、盐业瘫痪:盐岭飘没,盐田冲毁。</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个地方,靠一些盐业获得一些经济收入。但是盐业瘫痪了,那么我们这个地方,种粮,没有粮食,盐业又瘫痪了,等于就是没有任何收入。</p><p class="ql-block">5、瘟疫流行:</p><p class="ql-block">然后海啸过去后瘟疫大的流行。那个时候霍乱流行。</p><p class="ql-block">6、匪患横行:很多人没有收入了,就当土匪。</p><p class="ql-block">7、心理消极:</p><p class="ql-block"> 悲观厌世心理:比如说黄均宰的一首灾害诗:“洪泽已倾三百里,……鬼哭荒原悔作人。” 绝对的否定人生了。他觉得做人是一件很后悔的事情。这是一种悲观厌食的心理。</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中变态心理:杀亲、遗弃、人相食。苏北地区这样一个洪水走廊,这样一个灾害多发的地区,反复的灾害会影响人的主观能动性。老百姓有一个顺口溜:“苦干、实干、加油干,一场大水全完蛋。不如什么都不干。” 这也是造成我们苏北地区长期落后重要的心理原因。</p><p class="ql-block">韩小堤的修筑和溃败带来的后果:</p><p class="ql-block">海啸过了以后,当地的士绅就跑到国民党的政府要求:堤堰复修,蓄淡刷卤。经过反反复复的地申请,请命。省政府拨款。但是,当时尽管是外寇入侵,整个国家水深火热之中,国民党政府的腐败还是非常厉害的。在修堤的过程当中,七折八扣,三改图纸。应挖20万方土,只挖了5万方土,是原计划的1/4 。这样必然的结果就是随着天文潮位的到来,就给冲毁了。</p><p class="ql-block">所以杨芷江先生仰天长啸,不知道出路在哪里。</p><p class="ql-block">汪教授引用了很多人写的诗歌表达了对海啸带来凄惨景象及心理影响。</p><p class="ql-block">八路军进入阜宁</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一支新兴的队伍来到我们苏北大地。八路军的第五纵队,宋乃德同志就成为我们第一任抗日民主政府的县长。</p><p class="ql-block">黄克诚大将讲了这么一段话:“当时宋乃德当县长,负责统战工作。十月,他到阜东,了解到海啸以后,海堤被毁,老百姓没有饭吃,很多人饿死的情况,向我反映,商量修堤。我考虑的结果:认为从政治上看,要争取群众,争取士绅,也首先要修建阜东海堤。……不久,华中局进入苏北,也强调修堤,认为应从政治影响上来考虑作出决定。”</p><p class="ql-block">修堤有很多的困难,没有钱,发行公债;没有粮,调拨军粮;没有工程技术人员,三顾茅庐引进。面对国民党顽固派,敌伪土匪的破坏、造谣、暗杀进行坚决的斗争。</p><p class="ql-block">同时也会遇到群众落后愚昧的一些观念。比如说在修南堆的过程当中,有个龙王庙要拆除,拆龙王庙的时候,老百姓不让拆,说拆了龙王庙我们要遭殃了,我们是渔民。这时宋县长就跟他们说:“海啸来的时候龙王为什么不保佑你们呐。真正保佑我们的是人王爷。”经过做工作以后,思想通了就说:“那么你们不要拆了,我们自己拆。”他们自己主动把龙王庙拆了。</p><p class="ql-block">在参议会上,宋县长提出以盐税为抵押,发行公债。这是一个科学决策,这个决策太重要了。所以我觉得修宋公堤这个案例,应该说中国红色文化当中内涵非常丰富。</p><p class="ql-block">南堤开工后始下雨,工作面已经不能进行下去了。这个时候共产党人的中流砥柱的作用显现出来了。宋县长在这么一个紧要关头,冒病骑马,当时路上水深及马腹,因为是在打疟疾,发着高烧,几次从马上落到水里。到了堤上,稳定了在堤上一线指挥的干部士绅的情绪,坚持下去了。然后,紧接着有了18天的晴天。当时民工都讲:宋县长诚心感动了老天爷。这个修堤成功是来之不易的。</p><p class="ql-block">敌伪杀害了粮食科长陈景石、前线的总指挥八滩区的区长陈振东、民运科的科长于欣等同志。</p><p class="ql-block">修好海堤</p><p class="ql-block">8月中旬天文大潮期间,新的海啸又翻腾而至,水位比1939年的海啸高6寸,时间延长20分钟,波浪反复冲激下,高大坚实的新堤屹立不动。开明士绅、工程技术人员和沿海群众一片欢腾,自发勒石立碑歌颂共产党人,这个就是我们大家知道的“宋公纪功碑”。</p><p class="ql-block">从宋公堤修筑了以后,在苏北这块土地上发生了一些非常深刻的变化。从开明士绅的一些诗歌当中可以看到得出来,从宋公堤修筑了以后,开明士绅他们都是一些文人,就有了很多歌颂共产党、新四军的这样一些诗歌。</p><p class="ql-block">最著名的诗是开明绅士汪周先生的一首《赠陈毅军长》的诗:“壮气凌云上,雄才一代中。孤军驱暴虏,只手拯哀鸿。苏北干臣重,淮南障海功。生灵数百万,翘首仰英风。”这是有关宋公堤诗歌当中最有名的一首。</p><p class="ql-block">汪周先生还给宋乃德县长篆刻了一方印,在印的边款用篆书刻了自己的一首诗:“历拯哀鸿凭只手,长堤无恙海无灾。纪功屹屹丰碑在,古争传济世才。” </p><p class="ql-block">著名爱国绅士、华成公司稽核张仲惠赋诗赞之:“东鲤肆行浪滔天,万顷苍桑变海田。宋公目睹心悲恻,千里长堤急着鞭。妇孺髯幼皆参阵,百尺竿头红旗旋。前有范公后有宋,拜罢先贤拜后贤。”</p><p class="ql-block">顾潜光先生他也写了歌颂新四军的诗:“抗日旌旗灿烂红,亲提劲旅向淮东。赵云真具英雄胆,韩信曾传国士风。斡转乾坤凭只手,权衡人物在双瞳。将军才器兼文武,海甸欣欣祝大同。”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共产党人,对我们新四军的领导人他是发自内心的崇拜和敬仰。而且你看得出来,他的情绪也开始发生变化。从他的诗歌里面你能体现到他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那样一种情绪。所以才有最后一句:“海甸欣欣祝大同。”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人民的情绪、开明绅士的情绪他已经发生了变化了。所以我觉得共产党的到来,他不仅是修筑了一个海堤,海堤修筑了以后,他提升了我们沿海人民的精气神,使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p><p class="ql-block">所以我用一句话来讲“涛声依旧,换了人间”。</p><p class="ql-block">换了人间最核心因素的就是有了共产党。有了共产党,人民就有了信心,就有了希望。</p><p class="ql-block">杨芷江先生也有首诗:“军书正旁午,兴言筑海堤。筹貲罄思虑,勘线逐涂泥。手足成胼胝,面目又黑黧。……况复廉而明,高风不可跻。……范公已往宋公继,拜罢前贤拜后贤”</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从开明士绅的情绪来看,他们拥护共产党是发自内心的。在刘少奇选集当中一段话:“庞友兰说,'共产党的下层同志能照中央毛泽东同志的话办事,一定得天下。'”庞友兰这些人都是熟读经史的人,他们从共产党身上看到了历史发展的走向。</p><p class="ql-block">戏剧家阿英也热情地讴歌了“宋公堤”。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登在《新知识》上面。他认为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本着一贯的爱国爱民政策,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实事求是的精神,克服海洋的咆哮,克服了梅雨的涩成,克服了国民党与敌伪进攻威胁,克服了一切无比的困难,在极短时间之内,完成了历史上需要几年才能完成的伟大事业——宋公堤。”</p><p class="ql-block">黄克诚同志他在军事文选中有这样一篇文章:宋公堤的修建“不但联系了群众,也把我们党、政、军同阜东地主阶级绅士如庞友兰、杨芷江、田厚斋等人联系起来了。……这件事对争取沿海人民,争取盐城、阜宁的群众,争取地方士绅,开展统战工作,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p><p class="ql-block">结论</p><p class="ql-block">共产党是一心为民,人民也给共产党最真诚的拥戴和最慷慨的回报。黄克诚同志在文章当中也讲了:我们根据地稳固了以后,我们每年可以收到6000万-7000万的公粮。抗战胜利的时候,新四军三师已经发展到7万人。</p><p class="ql-block">我们在采访一个修韩小堤,也是修宋公堤的民工申老先生,他讲了一句话:“共产党好啊!共产党有本事阿!”</p><p class="ql-block">好,是讲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本事是讲共产党人能力高强。</p><p class="ql-block">1,“能”在初心如磐,一心为民</p><p class="ql-block">2,“能”在实事求是,科学态度</p><p class="ql-block">3,“能”在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因为我们苏北这个地区是黄河夺淮,水利上的腐败可以说是非常严重。老百姓上“河工”做水利工程,但是从来没有像在宋公堤那样,你每天挖了多少土方都写在布告版上面,写得清清楚楚,他们从来没有经过这样一种公正的对待。这个对他们冲击是很大的。</p><p class="ql-block">4,“能”在说服教育充分发动群众</p><p class="ql-block">5,“能”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p><p class="ql-block">6,“能”在中流砥柱的担当精神。</p><p class="ql-block">7,“能”表现在不怕艰难困苦,流血牺牲。修宋公堤有五位共产党人为此流血牺牲。应该说“宋公堤”它是凝结着共产党人、开明绅士和广大民工这种汗水、智慧勇气,鲜血交融的这么一个结晶。是付出血的代价的。</p><p class="ql-block">8,“能”在跨时空,调配放大资源的能力。我们当时是一穷二白,我们敢于跨时空的调配资源,你比如宋县长说:我们以盐税做抵押。可是你海堤没修好的时候,你的盐业在哪里?这个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事情,就是拿未来的资源,运用到今天,通过公债的方式,来修筑今天的海堤。海堤修好了,盐业就恢复,就会有了盐税,有了盐税我就可以归还公债。这个叫跨时空的资源调配能力。</p><p class="ql-block">所有我觉得这是一个黄金案例。它是一个不朽的传奇,是一个永远的丰碑。也是一个伟大的纪念。</p><p class="ql-block">宋公堤的不朽功绩就在于它守住了两个江山,一个江山就是国土意义上的江山,第二个就是它守住了人心意义上的江山。总书记讲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p><p class="ql-block">宋公堤它实现了盐阜历史上两个历史性的转变,第一个转变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苏北人民“从此无有冲家祸”,永久的摆脱了海啸的灾难。这是抗击海啸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p><p class="ql-block">同时,它也是一个政治转折,从此,盐阜的士绅和群众就开始在比较中,开始抛弃国民党腐败统治。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抗日民主政府开始赢得民心,获得政治合法性。所以我一直认为,宋公堤是我们滨海红色文化最闪亮的名片。他是共产党人精神丰碑,也是工人全面执政的一个案例。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深入发掘,科学利用。</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请看下集:重走宋公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