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 5 月 18 日的国际博物馆日,都像是一场与历史的盛大约会。当 2025 年 “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 这一主题映入眼帘时,我不禁想起那些曾在博物馆中度过的时光 —— 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周秦汉唐文物,到荆州博物馆的楚汉遗珍,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巴渝奇观,到家乡那座由晚清状元张謇于 1905 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每一件藏品都像一颗璀璨的星辰,在时光的长河中闪耀着祖国文明的光辉。<br><br>一、文物里的文明密码:从三峡奇观到江海遗珍<br><br>2017年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参观经历至今历历在目。站在巨型三峡库区复原场景前,瞿塘峡的险峻、巫峡的秀丽与西陵峡的壮阔尽收眼底,展厅里陈列的汉代 “巴郡守丞” 铜印与宋代青瓷,诉说着长江流域 “巴渝文化” 的千年脉络。最震撼的是那具完整的乌杨汉阙,石刻上的荆轲刺秦图案历经两千年仍棱角分明,仿佛能听见古人雕刻时的凿石声 —— 这不仅是三峡库区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注脚。<br><br>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里,数千尊陶俑组成的军阵依然让我心潮澎湃。那些细腻的铠甲纹路、不同的面部神情,仿佛让我看到了两千多年前秦朝军队的威武雄师;荆州博物馆中,越王勾践剑寒光凛冽的剑身则展现着春秋时期冶金技术的巅峰。这些跨越地域的文物,共同勾勒出中华文明从黄河到长江的壮阔版图。<br><br>家乡的南通博物苑则有着独特的温情。作为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它由张謇先生于 1905 年创办,馆内从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到近代大生纱厂的纺织器械,清晰勾勒出长江入海口的文明脉络。当讲解员提到 1914 年筹建的大生三厂曾在一战期间为民族工业赢得发展机遇时,那架布满铜锈的纺织机模型忽然有了温度 —— 这不仅是 “实业救国” 的见证,更是近代中国在时代浪潮中奋进的缩影。更让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拍摄的一组照片 “家纺产业现代流水线” 也陈列在承载着家乡记忆的“江海博物馆”中,透过镜头定格的织机飞旋、工人专注的画面,与馆内的老纺织器械遥相呼应。能为博物馆事业贡献这一份绵薄之力,自豪之情在心底悄然生长,也让我更深刻体会到家乡纺织文明的传承与创新。<br><br>二、博物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br><br>在 2025 年这个科技加速迭代的时代,“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 主题让我更深刻感受到博物馆的使命。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用 VR 技术还原三峡蓄水前的古镇风貌,当我戴上设备 “走进” 淹没前的石宝寨时,千年古镇的烟火气与数字光影交织,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历史不再是橱窗里的标本,而成为可触摸的记忆。南通博物苑则推出了 “张謇实业” 数字沙盘,通过手势交互就能看到大生纱厂从筹建到投产的全过程,百年前的工业蓝图在当代科技中焕发新生。<br><br>最让我感慨的是三峡博物馆的 “非遗实验室”。一群年轻人正用 3D 扫描技术记录川江号子的声纹图谱,将这一即将失传的航运号子转化为数字基因。这种将传统与科技结合的方式,恰如今年主题强调的 “文化身份的重要连接者”—— 博物馆既守护着如川江号子般的非遗火种,又借助新技术让文化基因融入 Z 世代的生活。正如我国自 1983 年加入国际博协以来,从早期的文物陈列到如今的 “博物馆 + 科技”“博物馆 + 教育”,每年 5・18 国际博物馆日的免费开放、特展等活动,都在让文化根脉以更鲜活的方式与公众对话。<br><br>三、以史为鉴:在藏品中读懂中国精神<br><br>从重庆三峡博物馆的 “抗战岁月” 展厅到南通博物苑的张謇生平展,从秦始皇陵的大一统气象到茂陵博物馆的 “马踏匈奴” 石刻,每一座博物馆都是祖国成长的缩影。在三峡馆看到 “川军出川” 的泛黄照片时,那些穿着单衣奔赴抗日前线的巴蜀子弟,用血肉之躯诠释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民族大义;而西汉兵马俑馆中姿态各异的陶俑,则展现着文景之治下的社会活力 —— 这些跨越时空的藏品共同诉说着一个真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在磨难中崛起、在创新中前行的奋斗史。<br><br>站在 2025 年的时间节点回望,张謇先生 “开启民智,存史育人” 的办馆初心愈发清晰。当我在南通博物苑看到青少年们用 AI 技术修复破损陶器时,忽然懂得:参观博物馆不仅是了解过去,更是为了照亮未来。就像三峡博物馆里,老船工正在给孩子们演示传统纤绳的编织技艺,科技屏幕上同步显示着纤维材料的现代应用 ——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正是博物馆在快速变化社会中找到的生存之道。大生纱厂的纺织机模型与三峡库区的航运文物,既承载着先辈的奋斗记忆,又启示着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坚守创新的初心。而我拍摄的 “家纺产业现代流水线” 照片陈列其中,更像是在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殿堂里,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时代注脚。<br><br>暮色中的博物馆外墙被灯光照亮,玻璃幕墙上倒映着城市的霓虹与星空。我忽然意识到,我的祖国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 它是兵马俑坑中整齐的军阵,是张謇手稿里的实业蓝图,是三峡库区打捞上岸的汉代石阙,是博物馆灯光下每一件藏品的温度,也是新时代创作者用镜头记录的发展图景。在 2025 年这个特殊的国际博物馆日,我们与历史对话,更与未来相约:当重庆的青年用数字技术守护川江号子,当南通的学生在 VR 中 “参与” 大生纱厂的筹建,当我的照片成为家乡发展的见证,每一次对文物的凝视都是对文明的致敬,每一次从博物馆带走的思考都是建设未来的力量。<br><br>这或许就是博物馆的终极意义:让长江与黄河的文明基因在数字时代永续传承,让巴渝的坚韧、江海的包容与秦川的厚重,共同熔铸成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精神。而我们,永远是这场文明接力赛中最年轻的接棒人。<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陕西历史博物馆(山巅一木拍摄于2006/8/21)</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秦陵一号铜车马 (山巅一木拍摄于2006/8/21)</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秦陵一号铜车马被誉为 “青铜之冠” ,1980 年出土时破碎成多片,经近 8 年修复后于 1989 年陈列展出。铜车马总重 1241 公斤,有 3500 余个零部件,是 20 世纪世界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通体彩绘,展现了秦代皇家属车的华贵及当时高超的制作工艺。<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山巅一木拍摄于2006/8/24)</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山巅一木拍摄于2006/8/24)</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山巅一木拍摄于2006/8/24)</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山巅一木拍摄于2006/8/24)</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山巅一木拍摄于2006/8/24)</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汉兵马俑馆(山巅一木拍摄于2008/10/1)</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汉兵马俑馆(山巅一木拍摄于2008/10/1)</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汉兵马俑馆(山巅一木拍摄于2008/10/1)</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茂陵博物馆(山巅一木拍摄于2008/10/1)</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茂陵博物馆的“马踏匈奴”石刻(山巅一木拍摄于2008/10/1)</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三峡纤夫雕塑(山巅一木拍摄于2017/10/7)</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内的改变世界历史走向的“钓鱼城之战”图(山巅一木拍摄于2017/10/7)</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脸谱(山巅一木拍摄于2017/10/7)</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外国人在三峡移民群雕前留影(山巅一木拍摄于2017/10/7)</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峡区位图(山巅一木拍摄于2017/10/7)</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区位图(山巅一木拍摄于2017/10/7)</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峡库区居民生活场景(山巅一木拍摄于2017/10/7)</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峡原始人类与现代美女(山巅一木拍摄于2017/10/7)</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从远古急匆匆走来(山巅一木拍摄于2017/10/7)</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山巅一木拍摄于2017/10/7)</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荆州博物馆(山巅一木拍摄于2019/1/12)</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荆州博物馆(山巅一木拍摄于2019/1/12)</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荆州博物馆(山巅一木拍摄于2019/1/12)</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荆州博物馆(山巅一木拍摄于2019/1/12)</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海博览馆,祈福场景(山巅一木拍摄于2018/4/20)</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海博览馆,祈福场景(山巅一木拍摄于2018/4/20)</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海博览馆,劳作场景(山巅一木拍摄于2018/4/20)</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海博览馆,劳作场景(山巅一木拍摄于2018/4/20)</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海博览馆,晒盐场景(山巅一木拍摄于2018/4/20)</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海博览馆(山巅一木拍摄于2018/4/20)</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海博览馆,民俗民风(山巅一木拍摄于2018/4/20)</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家纺产业现代流水线”(山巅一木拍摄于2018/4/20)<br></div><div><br></div>我拍摄的组照“家纺产业现代流水线”也陈列在承载着家乡记忆的“江海博览馆”中。能为博物馆事业贡献这一份绵薄之力,自豪之情在心底悄然生长。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海博览馆(山巅一木拍摄于2018/4/20)</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海博览馆(山巅一木拍摄于2018/4/20)</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通博物苑(山巅一木拍摄于2019/5/18)</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通博物苑(山巅一木拍摄于2019/5/18)</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通博物苑(山巅一木拍摄于2019/5/18)</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通博物苑(山巅一木拍摄于2019/5/18)</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通博物苑(山巅一木拍摄于2019/5/18)</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通博物苑(山巅一木拍摄于2019/5/18)</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通博物苑(山巅一木拍摄于2019/5/18)</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通博物苑(山巅一木拍摄于2019/5/18)</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通博物苑(山巅一木拍摄于2019/5/18)</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通博物苑(山巅一木拍摄于2019/5/18)</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通博物苑(山巅一木拍摄于2019/5/18)</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通博物苑(山巅一木拍摄于2019/5/18)</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通博物苑(山巅一木拍摄于2019/5/18)</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通博物苑(山巅一木拍摄于2019/5/18)</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通博物苑(山巅一木拍摄于2019/5/18)</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通大生三厂钟楼(山巅一木拍摄于2019/5/18)</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通博物苑的创办者张謇(山巅一木拍摄于2019/5/18)</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