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不断下跌,历史却这么相似,中国房地产可能要走日本老路?

长江外汇

<p class="ql-block">深圳城中村改造现场,一台挖掘机正在推倒老旧的农民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十米外的建筑工地上,红色横幅写着“保障性住房每平1.8万元”的字样格外醒目。 而在马路对面的商品房小区,二手房挂牌价已从2021年的每平9.5万元跌至6.3万元。 这样的场景,正在中国二十多个重点城市同步上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土地供应阀门正在被拧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杭州市今年前五个月仅出让了去年同期的四成住宅用地,南京市直接将全年供地计划砍掉三分之一。 这种政府主导的土地收缩策略,让杭州钱江新城某楼盘出现了戏剧性变化——开发商将原本规划的八栋楼缩减为四栋,每栋楼层从38层压缩到26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保障房与商品房的价差撕裂了市场。</p><p class="ql-block">在深圳光明区,同地段商品房每平5.2万元的挂牌价旁,新交付的保障房小区成交价定格在3.8万元。 这种价格断层导致商品房业主连夜成立“房价保卫联盟”,集体抵制中介带客户参观保障房小区。 而广州黄埔区更出现了商品房业主在保障房交付当天拉横幅抗议的极端事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本的幽灵在三四线城市游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哈尔滨道外区某楼盘将单价从9800元降到4800元时,售楼处沙盘模型被砸出了三个窟窿。 这让人想起1993年日本北海道札幌市,房价腰斩后出现的“窗景房”——整栋楼只剩零星几户亮灯,其他窗户用木板封死。 中国东北某地级市的供电公司数据显示,晚上七点到九点的用电高峰期,超过六成新建小区亮灯率不足30%。</p><p class="ql-block">断供潮从法拍房市场溢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里拍卖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全国住宅法拍房挂牌量同比激增127%,河北某县城的法拍房起拍价已跌破每平2000元。 更值得警惕的是,郑州金水区某楼盘出现了“连环断供”现象——同一栋楼内超过40%业主连续三个月未还贷,银行催收人员不得不带着板凳在小区门口蹲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发商开始拆除自己的楼盘。</p><p class="ql-block">在武汉汉阳四新片区,某房企将五年前售价1.8万元/平的楼盘爆破拆除,改建成充电站和仓储中心。 这并非孤例,长沙梅溪湖、成都天府新区等地都出现了开发商主动拆除滞销楼栋的情况。 有工程队老板透露,他们接到的拆楼订单已排到2025年春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手房业主正在发明新的定价规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海浦东某小区业主们搞起了“动态定价联盟”,每天根据带看量调整挂牌价:带看量每减少一组,单价自动下调500元;若连续三天无带看,则启动“跳楼价”程序直降10%。 而在苏州工业园区,有业主把房价拆分成“房屋价”和“装修价”两部分,后者可以分期二十年支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租房市场正在吞噬购房需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海淀区出现了一批“终身租房客”,他们与国企长租公寓签下二十年租约,预付定金锁定租金。 某长租公寓管家透露,有位客户宁愿支付相当于房价三分之一的租金,也不愿背上三十年房贷,“他说要留着现金等房价跌到建筑成本价”。</p><p class="ql-block">建筑工地开始逆向改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江北新区某停工楼盘,开发商把建到一半的商品房改造成了“格子间仓库”,月租800元/间的广告直接贴在未拆除的脚手架外。 在重庆观音桥,烂尾楼顶层被改造成露天烧烤摊,开发商甚至给每张餐桌配了产权证复印件当广告:“花烧烤钱就能坐拥百万江景”。</p><p class="ql-block">房产中介转行卖起了墓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州天河区某中介门店,橱窗里商品房海报与墓地宣传单并排悬挂。 店长坦言现在卖墓地的佣金是卖房的四倍,“至少墓地不会降价,客户家属也不会维权”。 有中介在带客户看房时,会特意绕过那些挂牌两年以上的“僵尸房源”,因为“门窗都被债主砸坏了”。</p><p class="ql-block">离婚登记处成了资产重组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深圳福田区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发现,最近半年办理离婚的夫妻中,有七成会当场咨询如何分割房贷债务。 有律师发明了“债务置换离婚”方案:通过假离婚把房产和债务转移给一方,另一方腾出购房名额和贷款资格。</p><p class="ql-block">售楼处开始提供心理诊疗服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成都某楼盘将样板间改造成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医师为业主做压力疏导。 有业主在收房当天突发心脏病,开发商连夜在每栋楼配备AED除颤仪。 更魔幻的是,郑州某楼盘把维权业主请进五星级酒店开“诉苦大会”,结果发现三分之一的业主是来蹭自助餐的。</p><p class="ql-block">华尔街秃鹫基金正在长三角扫货,某美资机构以三折价格打包收购了杭州二十套法拍房。 这些基金雇佣本地团队进行改造:把三室两厅隔成六个带卫生间的单间,再以“国际化合租”名义出租给外籍教师和留学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房产直播间上演荒诞喜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某抖音主播在天津某烂尾楼工地直播时,临时扮演起“维权领袖”,结果三小时内收获二十万打赏。 还有主播在鹤岗的五百元一平小区里直播“废墟探险”,观众打赏点歌就能指定爆破某面承重墙。</p><p class="ql-block">物业管理变成行为艺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庆某小区物业为提升人气,每周组织业主在空置房玩密室逃脱。 杭州某物业公司将游泳池改成垂钓园,业主凭房产证可免费钓小龙虾。</p><p class="ql-block">更绝的是深圳某物业,他们把小区所有空置房改成剧本杀场馆,NPC(非玩家角色)由断供业主扮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