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月的厦门,繁花似锦。暖风裹挟着花香,将整座城市浸染得暖意融融。我踏入BRT站台,只见人群熙熙攘攘,大家你推我搡,好不容易挤上车,车内早已是人头攒动,拥挤不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厦门,这座美丽、热情又开放的城市,一直是无数人心中的向往之地。它不仅是现代化发展的前沿,更是“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的重要窗口,与对岸“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理念隔海相望。如今的厦门,高楼鳞次栉比,处处洋溢着繁荣富强的气息。人们安居乐业,交通网络更是四通八达——飞机划破长空,地铁穿梭地下,高铁风驰电掣,轻轨蜿蜒流转,轮船踏浪而行,各类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让人们尽情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便捷现代生活。</p> <p class="ql-block">然而,在长达30多站的BRT行程中,一个现象却令我深感诧异。车内广播循环播放着“尊老爱幼,请给有需要的乘客让座”的温馨提示,可放眼望去,不少老人和孩童被挤在人群中,艰难地站着,而绝大多数年轻乘客却稳坐在座位上,无动于衷。他们或是低头刷着手机,或是将目光投向别处,对身旁站着的乘客视而不见。此情此景,让我不禁疑惑:这真的是我所向往的厦门吗?</p> <p class="ql-block">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站了起来。是 她,一位六十岁的沈妹(沈荣),将座位让给了一位四五岁的小孩。令人遗憾的是,小孩和他身旁的母亲没有一点谦让和表谢之意,小孩便径直坐下了。我坐在最后一排,将这一幕尽收眼底。被沈妹的善举所触动,我也赶忙起身,招呼她过来坐下,心想:作为男士,理当发扬绅士风度,让好人有好报!</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善举,引来了周围乘客异样的目光。有人小声嘀咕:“这些肯定是从乡下来的‘乡下人’。”听到这话,我心里不禁“咯噔”一下。怎么知道我们是乡下来的?细想之下,或许是我那一声嗓音“奇特”,证实我们是“乡下人”,但我们是接受过特殊年代教育的人——在“学雷锋,做好事”的号召下成长,沈妹,过去还是我们那里的公众人物,常出现在重大活动的主席台上,主持节目:她大方美丽,心地善良、待人友善。如今,也是厦门某高科技公司高层管理人,还兼管着深圳,广州等地。始终相信心美人才美,也一直将传承美德视为己任。而如今,部分城里的年轻人似乎早已遗忘了雷锋精神,不理解做好事的意义,在他们看来,有座位不坐反而让给他人,简直难以理解。</p> <p class="ql-block">我环顾车厢,发现不少衣冠整齐的乘客,看起来像是在校的大中专学生。这不禁让我陷入深思:究竟是教育环节的缺失,还是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才导致了如今这般局面?再往深处想,追溯三代,又有多少城里人不是“乡下人”,他们的祖辈不是从乡下进城的?谁又能真正抛开“乡下人”的出身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其实,让座本是一件平常的小事,在许多地方都不足为奇。争先让座,年轻人让老年人,让需要就座的人。或许今日所见,只是个例。但弘扬尊老爱幼这一中国传统美德,确实迫在眉睫。这需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孩子的教育抓起,唯有如此,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这小小的车厢,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文明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厦门之行有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己巳蛇年仲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