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珍故里 本草传情,——游本草纲目园

实小四(2)班

<p class="ql-block">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实践精髓。李时珍作为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其毕生心血凝练而成的《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药学巨著,更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璀璨名片。</p><p class="ql-block"> 值此李时珍诞辰507周年之际,我校依托全国美育示范基地的资源优势,以“时珍故里本草新, 薪火相传少年行”为主题,开展了一次研学旅行活动。 </p> 我是景点推介官 <p class="ql-block">  早就听说我们家乡蕲春有一座景色清幽、美丽的园子,里面草木葱茏,药香扑鼻。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一睹它的风采了。</p> <p class="ql-block">  阳光透过繁茂的枝叶,洒下斑斑驳驳的光影,风儿轻轻抚摸我们的脸庞,我们从学校乘车出发不到六分钟,就抵达了本草纲目园,开启了今天有趣的研学活动。</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侧大门进入园内,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条绿树成荫的大道。大道两旁栽种着《本草纲目》里记载的多种树木,有银杏树、香樟树、桂花树、女贞树等等,树木下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麦冬草。(通讯员:江芊燃)</p> <p class="ql-block">  听导游说:这座园子面积有1200余亩,医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记载的1892种药物在这座园里就能找到600多种。路边的百果园、百香园、百花园、百花园、百藤园,还有百毒园,顺应24节气,不同的时令,会呈现不同的景象。整个本草纲目园是一座位于自然中的本草课堂,堪称一本活体版的《本草纲目》。</p> <p class="ql-block">  来本草纲目园,第一站必须去拜祭一下李时珍爷爷。我们沐浴着阳光,一路经过百花园、百草园、百果园……来到了康恩堂。</p><p class="ql-block"> 康恩,顾名思义就是康健、感恩。朴素的房子里边供奉着2米高的汉白玉时珍爷爷雕像,门前种着的那棵百年老香樟树,高大、繁茂,像一把撑开的绿色大伞,上面挂满了大家祈福的绸带和卡片。一阵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送来香樟树特有的清香,祈福绸带和卡片也轻轻晃动,对着风儿翩翩起舞。屋头的龟背竹在微风中撒着欢抖动叶子。(通讯员:伊宇轩)</p> <p class="ql-block">  白色的墙,青色的瓦,绿色的植物和各色的祈福绸带,构成了一幅清新、素雅的和美画卷。</p> <p class="ql-block">康恩堂右边有一口屠苏井和一方荷塘。</p> <p class="ql-block">  荷塘里栽种的莲藕都是九孔莲藕,你知道吗?目前咱们国内大多数莲藕都是七个孔的,只有咱们蕲春的是九孔。据说常食九孔莲藕,人就特别聪明。呵呵🙂,李时珍爷爷那么聪明,估计是九孔莲藕吃多了。😃</p> <p class="ql-block">  从康恩堂出来,沿着荷塘往前走,再左拐,我们去参观了艾种植基地。那里简直是绿色的海洋,高达一两米的蕲艾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着枝叶,如同一群优雅的舞者。它们不时还向我们展示长满白色绒毛的背面。(通讯员:杨岚清)</p> <p class="ql-block">  欣赏完艾草绰约的身姿出来,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中华第一药酒窖——本草沉窖。</p> <p class="ql-block">  这个酒窖呀,藏在大别山南面的山体之中,窖内温度常年保持十八摄氏度。我们一走进去,凉爽的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酒香。(通讯员:丁星尹)入口通道两旁陈列着一米来高的大酒坛,像一个个挺着大肚子的将军,要两三个人手拉手,才可以环抱一个坛子。(通讯员:伊宇轩)</p> <p class="ql-block">  跟着导游继续往里走,如同进入了一个大会堂,里面大酒坛一排排、一列列,十分整齐,好像列队等候检阅的士兵。我们一边听着李时珍用本草泡酒治病救人的故事,一边凑近酒坛嗅闻它的香味,有时又趴在桌前与浸泡在酒瓶里的蕲蛇、蕲龟🐢打招呼,几个调皮的家伙拿着水杯作饮酒的样子,故意左摇右晃,说“醉了醉了”。(通讯员:翁锦洋)</p> <p class="ql-block">借着酒劲拍的合影,个个喜形于色,乐不可支。</p> <p class="ql-block">  我们家乡蕲春是时珍故里,也是赫赫有名的“中国艾都”。因此,这次研学活动,怎么可能不去拜访一下蕲艾呢?于是,我们辞别本草沉窖往右走五六分钟,就来到了艾草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一堵书卷墙,印制着《本草纲目》的序言。顺着通道往前走,沿途可以了解艾草历史渊源、艾草功效、艾草标本、李氏药铺集团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里面包罗万象的艾产品,有蕲艾香囊、蕲艾条,有蕲艾香皂、艾精油,还有各种艾做成的食品;走进艾大学的手工体验区,我们还亲自动手制作了艾条。</p> <p class="ql-block">  整个园区,到处都是绿色,真是“身在园中走,心在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太阳公公将余晖洒在园区的每一棵植物上,洒在每一个孩子的笑脸上,也将本草精神播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上。作为李时珍故乡的一名学生,我为自己家乡拥有这么大、这么美、这么有文化底蕴的景区感到骄傲、自豪!</p> 我是非遗传承者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好日子。因为,我们去李时珍医药文化集团的本草纲目园研学了!在这里,我们到“康恩堂”祭拜了李时珍爷爷,去酒窖嗅闻了酒香,还去“艾大学”了解了艾草的相关知识,最最让我激动的是我做了一回非遗传承者,学会了做艾条。(通讯员:丁星予)</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实践活动教室,纷纷坐好,老师就开始讲课了。她教我们如何制作艾条,我们认真地听着,用心记录制作的每一步。概括起来,无非就是称艾绒、铺桑皮纸、放艾绒、卷起来那么几步。我感觉这也太简单了吧,还用学吗?(通讯员:张钰欣)</p> <p class="ql-block">  开始制作了,我和常陈、甘海钦是一组。我们领取材料,分工合作,常陈负责称艾绒,甘海钦主打铺纸、放艾绒,我则负责卷艾条。常陈称了13克的艾绒,倒进甘海钦铺在凹槽的纸上,我立刻像卷寿司一样慢慢拧扭艾条机旁边的两个把手,直到把裹着艾绒的纸推出来,才发现失败了!原来,我们太性急,居然忘了把艾绒铺平,居然忘了把桑皮纸折起来,以至出来的纸是纸,艾绒还是艾绒。我们互相笑笑,总结失败的原因,重新再做!(通讯员:蔡子熠)</p> <p class="ql-block">  终于熬过讲解,我便开始大显身手。先取出适量的艾绒均匀铺在纸上,再把边缘折起来压实。可不管我怎么弄,艾绒像个调皮的家伙,不是这儿鼓起来了,就是那儿爆了头,我有点手忙脚乱了!(通讯员:常陈)</p> <p class="ql-block">尽管老师讲得很清楚,可我和周俞辰仍然是“二脸迷茫”,只能边做边琢磨,有时还去伊宇轩小组偷学。左弄弄,右捣捣,一路跌跌撞撞做到第三步卷艾条,可我们怎么推也推不动,只好请来老师,虚心地学着。好不容易做出了一根艾条,可那样子非常不好看,一头粗,一头细,艾绒从里面龇牙咧嘴地看着我们。一问老师,才知道第二步没有做好。(通讯员:田浩宇)</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又兴致勃勃地赶做了三根,回头看其他同学,哈哈……有人在抓耳挠腮不知道怎么包裹艾绒,有人龇着牙不知道如果转动艾条机,还有人手忙脚乱地吆喝伙伴涂胶水,当然也有像我们一样配合默契、成功制作的“艾”天使。</p> <p class="ql-block">  制作时,从眼神的专注,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从脸上露出的笑容,可以看出孩子们开心;从成功完成的任务,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团结和默契!(点评家长:高博文爸爸)</p> <p class="ql-block">  再次动手,我们更谨慎了,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桑皮纸铺在凹槽里,13克的艾绒均匀地铺上去,再把纸的四周折起来包裹住艾绒,此时的艾绒如同熟睡的宝宝躺在桑皮纸的怀抱里。我检查一切都好了,再像招财猫那样旋握把手,把它压实、裹圆。裹到一半,再放一张小点的桑皮纸,三面涂上固体胶后,继续旋扭艾条机的把手。不一会儿,一根像圆溜溜的、像火腿肠一样粗细的艾条蹦了出来。我们双手接住,兴奋得手舞足蹈,大喊:“我学会了做艾条啦!”(通讯员:蔡子熠)</p> <p class="ql-block">拿着自己亲手做的艾条合影,心里满满都是成就感,因为我学会了做艾条,是艾文化的非遗传承者!(通讯员:田浩宇)</p> <p class="ql-block">分享制作感受</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高高举起自己亲手做的艾条时,那份自豪洋溢在脸上,因为我不仅学会了做艾条,还深刻懂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p> 我们是亲“艾”天使 <p class="ql-block">  读万卷书重要,行万里路更重要!沿途遇到的风景,不仅可以丰富童年的记忆,还可以让笔下生辉!👍👍活动优秀记录员有:</p><p class="ql-block">田浩宇 陈明泾 伊鑫铭 甘海钦 </p><p class="ql-block">蔡子熠 张钰欣 丁星予 常 陈</p><p class="ql-block">董欣辰 范梓诚 黄熙睿 毛昕睿</p><p class="ql-block">胡佐政 汪 蒙 丁星尹 叶津睿</p><p class="ql-block">肖蕴桐 高博文 伊宇轩 翁锦洋</p><p class="ql-block">江芊燃 杨岚清 张子扬 周俞辰</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沉浸式研学体验,让学生走进李时珍故里,触摸中医药文化的根脉。在“本草纲目园”这一鲜活课堂中,学生将通过实地观察、动手实践与故事聆听,感悟中医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会劳动创造价值的真谛。未来,我校将继续打造“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课程,开设校本特色劳动实践基地,推动中医药文化与学科教育的有机融合。我们期待,今日埋下的文化火种,能点燃更多学子对传统医学的兴趣与热爱,让时珍精神代代相传,让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耀眼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