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6年,我的父亲做了结扎手术回到家遭到母亲好一顿的数落:这一胎不是闺女可咋办?1967年正月我出生了,连平时不善言笑的邻居三爷爷都一把背起三哥:“走,给你大报喜去。”3岁那年的秋天,看别人都拿着篮子扫树叶,我也跨上小篮子,拿着扫帚跟了去,竟跑到离家二里外的父亲的工厂里去了,一玩一晌午。家里可翻了天了,就连七十多岁全聋小脚的奶奶都把我村的水沟,水井查了个遍,哭着喊着我的乳名,直到去告诉父亲的人发现我在父亲厂里赶紧跑回来,我奶奶才停下来。我奶奶从我母亲嫁过来就是全聋了,但是,她却通过看你的嘴理清了全村乃至亲戚之间的关系。别看我奶奶听不见,但打纸牌几乎没输过,不像我父亲,和我们玩时老藏牌,还老是输。后来我看父亲与别人玩时明明是一,三万的嘴,但大婶出三万时,父亲没要,过二圈自己摸了三万也丢掉,当五奶奶糊了时,父亲悄悄把牌扣进牌堆里。“大家一起玩,只能让别人多赢点。″父亲说。我三哥三嫂经常往家送一角的硬币,一元钱够父母玩一上午的。</p><p class="ql-block">小学四五年级时,戏曲盛行,演员受宠,母亲对爱看戏的父亲多次说:“你这么爱看戏,让你闺女学戏去吧。”但是父亲从来没有答应。我跟着他们看了很多的戏。父亲说戏里唱的,都是教大家学好的。</p><p class="ql-block">上初中的时候,我们村里只有我一个学生了。每天晚上放学父亲都会在村口照着手电筒等我。当毛领大衣刚开始流行时,有位阿姨看上了小中专毕业的父亲,要给我送一件毛领大衣,被父亲拒绝了。但是我却有了我的第一件带毛领,里子是母亲手织的棉布的大衣。同时我也是我们班上第一个穿环球小白鞋的。唯一的一次跟同学换穿了衣服回家,一向温和的父亲却发了火。从此再没有与别人换穿过衣服换用过物品。当时父亲一个月12块钱的工资。还不够抵挡我家欠村里的公分,但是母亲却能够让我们吃饱穿暖。在我的印象中,白天母亲要下地干活挣工分。晚上纺线,织布,做鞋,做衣服,熬到很晚很晚。每次穿针引线的时候都会来一句,“再好的月没地儿(有月亮的夜晚)都不如一个赖阴天。” 父亲结婚时还在上学,毕业后就去工厂上班啦。家里就母亲一个人既要干生产队里的活,又要照顾家,太难了。吃水要去村外水井里挑,吃面要自己凑別人不用磨时去磨,做饭用的柴火要自己去捡树叶树枝,挖树根,挖麦渣子,晒玉米杆,晒花柴(棉花杆)……自留地里种茄子,豆角,辣椒,黄瓜,辣萝卜,大白菜……我三哥不喜欢吃豆角,我二哥不喜欢吃茄子。母亲做饭,每次都会照顾他两个,还要单独给奶奶做一样软烂的菜。</p><p class="ql-block">大哥上完高中后就去参军啦,多年没有探亲。我高三那年的春节,很少喝酒的父亲喝了酒满眼泪花。当时我就想我应当拿个大学通知书让父亲高兴高兴。大学毕业后上班,结婚,生子。买的第一套房子,父亲拿了一半的钱,第一辆摩托车拿了将近一半的钱,女儿出生后所穿的衣服,还有被褥全部都是父母给提供的。他们只希望我能好好的工作,有个和睦的小家庭。无论我是3岁还是30岁乃至现在的59岁,他们始终都把我当成小女孩看待。我何其有幸成为他们的女儿。但是他们也慢慢的变老啦: 满头白发,身体也不再那么硬朗了。从2000年开始,我的工作没那么忙了,孩子也大了。我开始抽时间回家陪他们。一般情况下两周回去三次。或者陪他们吃午饭,或者陪他们喝下午茶。只有经常回去才知道他们的身体状况,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冬天来了,除了必须的护肤品之外,我会给母亲备上甘油含量高的裂王,因为母亲长期洗漱东西手会裂囗子。在保证一年四季的衣物都准备充足的前提下,重点给他们准备了鞋子和靴子。因为一双合脚的鞋子会更好的确保他们的安全。经常回家,会根据他们的需要,带不同的东西。并不是所有的水果都适合老人吃。香蕉,蛇果,粑粑柑,沙糖橘等是我父母爱吃的。父亲偶尔提了一次榴莲其实并不臭,上次回家猛然间想起了他说的这句话,赶紧买了一个小榴莲,母亲尝了一点儿,不想吃。但是父亲却说很好吃。其实我非常喜欢吃榴莲,但我感觉太贵了。只有给父母和自己喜欢的人我才买榴莲,他们吃大部分而我一般只吃一小块儿。有时候什么都不带,仅仅是回家。回到家什么都不干,跟在母亲后面,听母亲说哪个孙子送羊肉汤,鸡蛋汤回来啦,还特意带了他爷爷爱吃的大米。哪个孙媳妇送排骨回来啦,送饺子回来了,哪个孙子又带了新出的点心,新到的水果……谁谁谁又给她买了新衣服,谁谁谁又给她买了新首饰……,高兴的不得了。而父亲会去做饭。吃饭后听他们两个聊聊过去的事,说说现在的事。有时候会帮他们打扫卫生,有时候会帮助他们整理衣柜,把旧的衣物清理出来,或送人,或丢掉。一年四季的衣服分门别类的挂好,有时候会帮着整理整理花,有时候会祥细看他们的体检报告,仔细询问他们身体反应情况。有时候会帮着父亲取工资,然后存钱。有时候会陪着母亲去理发,去逛街,有时陪她去看医生。只要有时间就常回家看看。有次父亲给我打电话: 说昨天晚上和我一般大的邻居走了,母亲一晚上没睡觉,早晨起来精神状态很差。挂了电话,把下午的班上完,直接回了老家。陪父母吃了晚饭,又听他们把邻居的情况说说道道,等母亲情绪稳定了我才离开。第二下班后又回去陪母亲。现在老家村里比父母年龄大的老人已经很少啦。每次有老人或年轻人离世,对他们应当是有影响的。我感觉我陪在他们身边,他们情绪会好很多。所以每次有意外事件对父母造成影响,我都会及时的陪在他们身边。</p><p class="ql-block">他们会在我不回去的日子里包饺子,炸丸子还有酥肉,蒸馒头,包馅馍,而烙油饼一般是在我回去当天做。每次烙油饼都得烙20张左右。父亲会给三哥家送去几张,再给二哥家留几张,还要让我带上三四张。而他们两个顶多吃两张。父母年龄越来越大,我们都希望他们不要干这些活了,但他们还是想自己做一点。以他们独特的方式给孩子们传递着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