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451 第一次学习

时JS

<p class="ql-block">5月24日至5月25日,我踏入了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项目,心中既满怀期待,又夹杂着些许忐忑。作为一名身处乡镇学校的教师,我深刻感受到这里仿佛被一层无形的“信息茧房”所笼罩。在日常备课的场景中,老师们依然习惯于抱着陈旧的教案,用最传统的方式逐字逐句地撰写教学流程;课堂上,粉笔灰依旧簌簌飘落,多媒体设备仅仅停留在最基础的功能使用上,学生们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仿佛停滞在上世纪的教学方式,不仅束缚了教师的成长,更限制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广度与深度。</p> <p class="ql-block">幸运的是,在此次培训中,几位专家的分享犹如一束光,照亮了这片“信息茧房”。杨勇专家深入剖析了“主题式校本研修内涵和实施路径”,让我认识到校本研修不应仅仅流于形式的集体会议,而是要围绕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主题为引领,通过集体研讨、实践反思等环节,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为乡镇学校突破教学困境、提升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符顺忠老师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讲解,则直击教师的精神内核。他强调,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怀有“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与抱负,以教育家为榜样,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教育情怀。这让我深刻意识到,突破信息茧房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更需要教师自身教育理念的革新与精神境界的升华。石海峰老师带来的AI技术支持下的备课分享,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他展示了如何利用AI工具快速分析学情、生成个性化教案、制作生动的教学课件,这些高效便捷的方式,彻底颠覆了我对传统备课的认知。原来,人工智能并非遥不可及,它完全可以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帮助我们突破信息局限,实现更优质的教学。</p> <p class="ql-block">对于下一次的培训,我满怀期待。希望能够有更多关于AI技术实际应用的案例分享与实操指导,让我们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工具;也期待能有更多机会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将专家的理论更好地落地生根。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勇于尝试,一定能冲破乡镇的信息茧房,让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绚丽之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