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旱情下的麦收

༺岐人猪哥靓༻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端午节还有五六天就到了,时令将至24节气之“芒种”。估计接下来不超过十天时间,我那地处陕西关中大平原西府地区的家乡那边,就进入了本年度的麦收时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往年快到麦收时,麦田里都是直挺挺着圆润浑实的一束束麦穗,乡亲们也都是满怀喜悦。他们在地头不停的察看着麦田里的成色,抬头瞅瞅天色,摆出一副人定胜天的架势,把握着最佳时机,就等着龙口夺食、颗粒归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可是今年的情况太不乐观,整个西府的四区八县,差不多全是经历了旷日持久干旱后的一片片麦田。小麦似如好不容易存活下来的早产儿在成长过程中营养一直未跟上的样子,一个个的麦穗均呈蔫巴耷拉状。乡亲们肯定都是满脸的焦虑和无奈,个个都在唉声叹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自蛇年春节过后,家乡的百姓就一直生活在干燥的差不多要冒出火星的自然环境中,一直没有下过一场深入土壤里、通透地层下的有效降雨。雨水欠缺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最近后,一些溪、河更是接近枯涸状,大多数湖、库的水位下降到快要见底。地里的墒情极差,土壤干的快成粉尘状,旱象简直太严重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父老乡亲们辛辛苦苦种下去的这一料子小麦,收成可能不及以往正常年份的四至七成。乡亲们的心情,不用有人给我说,也不用我去猜,基本都能知晓。就连身处广东的我,都有种欲哭无泪之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这是一个过了若干年后都会给家乡人民留下深刻记忆,很不寻常的上半年。我看到有一篇报道,上面说自1961年以来,这是西府地区最严重的一次干旱。气候异常的幅度,超乎了家乡众父老乡亲们的想象。农历四月都还没结束的五六天前,甚至出现了接近四十度的罕见高温。而以常年酷热难熬著称的广东,五六天以前的日最高气温,也就三十度左右的样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春节过后至今的连续四个月里,老家虽然下过寥寥几场雨(有一次是政府气象主管部门发出炮弹后实施的人工降雨),但每次都只是打湿一下地皮而已。下的那一点雨量,就如一个佯装大哭的孩童硬挤出干巴巴的几滴泪珠一样,旱情根本没有缓解。除个别农户花了很大代价浇灌过的地块里,小麦的长势是正常的,产量不会大打折扣。地里其余的大片大片小麦,一直在与干旱搏斗着。这些一直未浇灌的小麦,经历了“暖冬~倒春寒~干热天气提前”这三个非常不利的气候,可以把田间长势描述为“苗期旺长~叶片受伤~抽穗提前~小穗败育~灌浆受抑制"的一个过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由于在分蘖、返青、起身 、拔节这四个前期的生长阶段结束后,麦身根本没有长起来,因此这些受旱的小麦,普遍看起来稀稀拉拉、参差不齐,泛着一股病态,个子都矮矮的,叶子瘦瘦的。生长中期,这些小麦又艰难的经历了孕穗、抽穗、扬花三个生长阶段。在接续其后的籽粒发育阶段—最为重要的灌浆期,由于土壤湿度不够,所以麦粒瘦瘪,最终的麦株高度普遍止步于不超过30公分左右。纵观当下已成定势的麦田现状,老家今年是铁定的灾年无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随着阳历六月份即将如约而至, 家乡的小麦就到了成熟收割的时候。我人虽在离家将近2000公里的广东,但时刻心系家中。通过四通八达的互联网,我能了解到家乡的一切详细情况。从最近各种网络平台上发出的图片和视频里,看到家乡的麦田是这样的景象:干旱使麦苗底部出现黄叶,上面顶部麦叶呈现灰白卷叶状,麦粒不饱满,麦穗都是干瘪的。散兵游勇式的低矮小麦,立在硬邦邦的地里,就像怀孕已八月的妇人胎死腹中一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俗话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粮食关乎着国运民生。仓禀实,则天下安。在以小麦磨成的面粉为一年四季主要口粮的北方老家,种下去的一料子小麦,往往寄托着农人们延续起美好生活的希望。但2025春节过后,似乎有一股无形的邪恶力量,改写了老家的气候密码。旱魔窜出来在肆虐,旱情持续在蔓延,把乡亲们心目中渴盼的丰收景致,硬生生的挤兑成了无情的失望。哎,老天爷不长眼,根本不体恤民情,全然不眷顾众父老乡亲们的心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对于家乡80%以上的农户而言,今年这小麦的最终收成,可能刚刚仅够收回投入的种子、化肥、机耕、打农药、机器收割等这些直接成本。还有田间务弄及从田间收回过程的运输、倒腾、晾晒等,要花费很多人工,属于投入的间接成本,根本就不敢上算了。实在令人愀心,痛心!</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2025年5月25日写于广东佛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