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者 人之本

澎澎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有一座全县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群体,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加禄故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该建筑兴建于清光绪丁酉年(公元1897年),至今将近130年历史,是南洋爱国侨领 王加禄先生所建。 王加禄年少时远赴南洋闯荡谋生,凭着福建人爱拼才会赢的奋斗精神和诚信才智,终于在侨居地印尼打拼出一片天地;自创"福胜商号",经营土特产,开设和丰碾米业公司,创建"金马烟草有限公司"并投资"泗水中华银行"等事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王加禄事业有成,身在异国,情系桑梓,不忘家乡"摇篮血迹"之情!正如闽南谚语"漂洋过海赚大钱;荣归故里起大厝",坚定的中华民族故土情怀,其不远千里返家乡过港村,历时三年兴建了一座明清时期典型闽南"皇宫起"四合院大厝,俗称"四点金",总面积1200㎡,建筑面积860多㎡;大宅背靠过港山,座北朝南,面向港面至南海太平洋,冬暖夏凉,得天独厚,建造格局为前后二进三开间和左右护架院,前有大埕围墙,后置花园,内布五方天井;主要以石,砖,木结构造,主体屋顶为人字型硬山式,屋脊线两端上翘如船型,曲线优美,端头采用燕尾形技艺作法,高翘欲腾;护厝屋顶为人字型卷棚式,翼之主厝左右,主厝中心庭院宽敞,两侧护厝上下各有一方天井,整座大厝相互连贯,空气流通、采光良好、厅堂开阔、器宇轩昂、雕樑画栋、丹楹刻桷、涂金绘彩;木雕巧夺天工,大量凸雕、透雕饰以金漆、美纶美奂;麒麟凤凰、祥鹿灵狮、蝙蝠等生动逼真;树木山水、花鸟鱼虫、博古风景、凹凸有致、惟妙惟肖、华美典雅;石雕灰塑、瓷贴壁画、工艺精湛,色调和谐,内容丰富,寓意吉祥,繁复齐整地深刻世间美好!正所谓"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和"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的生动写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古语曰:"宅者,人之本"。</b><b style="font-size:20px;">深远睿智严谨精巧的布局构思,巧妙地结合居住、家庭教育、宗庙祠堂三为一体的生活模式。大厝以中轴线,左右对称排列,前后上下有致,主次有序,古雅又落落大方,尽显天人合一和谐大同的理念,饱含闽南传统民居的文化智慧;纵观整座建筑,规柜方正,大气中不乏细致巧思,其椽其桷,选料匀称精当;其砖其砌,做工平顺美观;其瓴其砻,分布稳妥得当,耸脊习簷,斗拱圆柱,宫式建筑堂皇庄严。大宅整体色调以红、白、蓝和杉木自然色为主,加上金饰彩绘,相得益彰;白墙蓝饰,红砖红瓦,飞簷翘背,彰显闽南古建筑之巧、美、秀、雅风格和传统精湛营造技艺。"红砖白石双拔器,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樑画栋皇宫起,石雕木雕双合壁",正是闽南古建筑精确体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王加禄故居历经多个朝代更迭,天灾人祸,世事沧桑和自然环境变迁,虽然浸染一百多年岁月烟尘洗礼,依然让人感到无比亲切,老屋是祥和的,天井是宁静的,驻足观看,俯仰之间,叹为观止!整体建筑至今,依然保存完整。</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原漳浦县前博物馆馆长 王文径先生早前曾来考察时,不禁感叹保存这么完好,着实不易,当场表扬主人们为社会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和贡献,让后人们有机会接触并认识先人的智慧结晶和传统文明。</b><b style="font-size:20px;">百年春秋弹指间,穿越历史并能在浩劫之后保存下来,带着记忆、带着历史、带着营造之美,无疑是一笔珍贵的遗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王加禄故居是闽南古建筑的缩影,也是典范代表之一。古建筑是可触摸到的历史,独有历史底蕴与韵味,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是历史沧桑巨变的唯一见证者、是历史的审视者、是历史文明的坐标。诉说一个个流传千古的故事,也是一座座古人智慧与艺术的杰作。</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舒乙先生曾说:名人故居一般都具有三重价值:"一是建筑价值、二是人文价值、三是文物价值",</b><b style="font-size:20px;">承载着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人文精神;尽管在岁月的风雨中已有残损,但依然留存着名人的气息,述说着名人的奋斗故事和丰富的文化因素,等待着后人去感受、认识、解读,产生对历史文明的敬仰。了解之!可以明变迁,知兴废,资借鉴。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珍爱和保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习近平主席强调:文物承载璀璨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深厚滋养, 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各级文物部门要不辱使命,守土尽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全社会都要提升文物理念,保护和珍爱文物,人人有责。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