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四、初出茅庐</p><p class="ql-block">春节过了,无论怎么不想离家但也得回内蒙古,我已经不是北京人了。带着带上随身的衣物,带上奶奶给我准备的食品,最重要的是带上我这套宝贝的银针,与同学几人相约一起回到了后山。后山是当地人对我插队的武川一带的俗称,因为它在大青山之北,阴山背后,因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一起插队的同学都知道我学习了扎针灸,从火车上开始一直到回村后,一路上不断地向我问着扎针的种种事情。回到村里,我们打扫房屋,把一切收拾停当以后。大家翻看我带的快速针刺疗法那本红宝书。我说:“这次老乡再来要药,大家都先别给。我先试试扎针,如果扎不好再说。”我的提议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赞成。我把银针准备好。我这个小小的针灸门诊部就等着开张了。</p><p class="ql-block">回村后的第三天中午,我们村的后生王栓子来了,进门就说“快给我些止痛的片片,我老婆头痛的不行。”王栓子是村子里与我们年龄相差不多的后生,在我们还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第三个年头的春节,他刚刚娶了媳妇。</p><p class="ql-block">“你老婆咋头疼?”我说:“我学会扎针了,马上到你家先给你老婆扎扎针,管用就别吃药了。”他有些怀疑地看着我说:“你会吗?”</p><p class="ql-block">“这次回北京刚学会的,没问题。走吧,到你家去。”</p><p class="ql-block">其实说心里话,我从来没有给别人治过病,也没有师傅带着我给人扎针治病。我扎针到底效果如何,我心里也没有数。我只是从书本上,从33中李老师的鼓励中有那么一点信息。但是,这些不能在老乡面前显露出来。说完,我带上针盒、装酒精棉球的小瓶和那本快速针刺疗法的红宝书,拉着王栓子往外就走。每次扎针,我都带着红宝书,我这速成班自修结业的水平,有些时候就既怕取穴不准确,又怕扎针不对症,忘了好查查。</p><p class="ql-block">一进了王栓子家的门,就看见他老婆头上带着一个黑布绣花的箍,手掐着脑袋,痛苦地躺在炕上呻吟着。后山的女人们,头痛时都带个布箍,似乎能减轻头痛并且防止受风。见到我,王栓子家(当地人对某人的老婆的叫法)感到很奇怪。就问他男人要了药没有?王栓子说:“**他会扎针灸,给你扎头痛来了。快快坐起来吧!”“是吗?”听他的男人一说,她眼睛一亮,扶着炕坐起身来。</p><p class="ql-block">我把手中的药盒、书和酒精棉球小瓶放在炕上,问她“你头哪个地方痛?”,</p><p class="ql-block">“那都痛!”</p><p class="ql-block">“最痛的地方在哪?”</p><p class="ql-block">“在头顶上。”</p><p class="ql-block">“痛了多少时间?”</p><p class="ql-block">“咋也有一个多时辰了(两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根据红宝书,我知道头顶痛主要扎百会穴。在她的头顶上找到百会穴,用手指甲掐了一道印,并问她痛不痛。“头是麻的,觉不出来。”她回答。</p><p class="ql-block">我打开针灸盒,取出镊子,在酒精棉球的小瓶中,夹出一团酒精棉球,给她百会穴的皮肤消毒。我一边操作,一边与她聊天。问问她以前扎过针没有,晕不晕针。这是李老师教给我的,病人第一次扎针,容易紧张和晕针。在扎针时与患者聊天可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并减少紧张。</p><p class="ql-block">我拿出一只半寸的小针,头顶的皮肤很薄使用最短的针。用酒精药棉擦拭消毒。我告诉她,“扎的时候稍有一些痛,如果痛你就告诉我”。“我不怕针,你扎吧。”她回答着。我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捏着针,右手的鱼际放在她的头部,边说着边把针对着百会穴猛的一下扎进去。我问“痛吗?”“不咋的。”她回答。接着,我一边捻针,一边问她针感。她告诉我扎针的地方胀胀的,还有些痛。我问她“你头还痛吗?”刚才边扎针,边与她拉家常,好像忘了头痛。这么一问,她好像突然想起来自己的头痛。她晃晃头,“唉,好像可多了,不咋痛了(后山话,可多了,就是好多了)。”她说“刚才我痛得头都不敢动,你咋弄得一下就不痛了?”</p><p class="ql-block">看到老婆头痛的症状明显地减轻了,王栓子站在一旁咧着嘴笑着,他那怀疑的眼神也变了。连说“**你真神了,咋一下就整得不痛了”。看到症状减轻,我不再捻针了,自己行针。王栓子家赶忙让他给我倒水喝。还特意嘱咐要往水里加些白糖。后山的白糖水是用来招待切(客人)的,那时候白糖可是个稀罕物,只有亲戚来才给冲白糖水。</p><p class="ql-block">我又问了她,感觉头怎么样。她说“可些了,就是头前面还有些痛。”我又在左右上星穴和印堂穴扎了三针。</p><p class="ql-block">在行针过程中,我又问了问王栓子女人头痛的病史。她说有好几年了,每次一痛就吃些药片片当时管点用,时间一长又痛开了。这些药片实际上是止痛片,当然不能彻底解决病痛。我问“你咋不去看看?”</p><p class="ql-block">“看了几次也不管用,下街上看(武川县城),咱也没钱。你看咱这个生产队,我们两个壮劳力一年也分不了几个钱。要换在别的地方,一年不得挣个百八十块。”</p><p class="ql-block">王栓子和她的女人正是20多岁,也没有娃娃,如果在比较好的生产队,应该日子过得不错。</p><p class="ql-block">十几分钟后,我拔出了针。又问了问她现在感觉怎么样了。</p><p class="ql-block">“现在头已经不痛了,就是还有些沉。但是现在,我可以干活了,要不晚饭咋整呀。”“你别走了,晚上在我这吃完饭吧。”</p><p class="ql-block">“下午还得下地呢。”</p><p class="ql-block">“那你收了工来。”</p><p class="ql-block">“不用了,你头不痛就好。如果你明后天还痛,我后天再给你扎一次。”说完,我收拾好针灸用具离开了他家。</p><p class="ql-block">这是我的第一次临床。说实在的对于我能不能用针灸治病,在此之前我自己一点也没有把握。带着这次扎针的神奇效果,我十分兴奋地回到了我们的宿舍。元生和几个同学忙着问我怎么样?我高兴地告诉他,“开门红,王栓子老婆的头已经不太痛了。”元生说“你还真敢扎,要是我还有些不敢下手呢。”</p><p class="ql-block">在生活中,你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当你给了别人一点帮助后,有时候那个人会记住很长时间,甚至是一辈子。</p><p class="ql-block">那年,插队四十年之际,我们同学一行七人回到村里。我到王栓子家里看看他,特别凑巧又碰上她老婆头疼。当我一进门,她就问“你带着针没有?”</p><p class="ql-block">“什么针?”</p><p class="ql-block">“扎针灸,我的头疼。”</p><p class="ql-block">“四十年了,你还记着呐。我没有带,我给你掐掐吧。”</p><p class="ql-block">“下次再回动家,一定带上针。”</p><p class="ql-block">“好好。”我答应着。实际上,我还不知道那年那月才能再回来呢。另外,我现在再扎针就属于无照行医了,出了问题要承担法律责任呢。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还没有根本改变。</p><p class="ql-block">我在她的头顶百会穴,印堂穴点按。并告诉王栓子,以后再头疼时,自己给她掐掐。</p> <p class="ql-block">封面是王栓子两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