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325028312 <p class="ql-block"> 四月十日,我随江城驿站组织的“探秘凤娃古寨,寻韵荆楚文化”征文采风团第一次踏入了凤娃古寨景区这片神奇的土地。五月二十一日,“江城驿站重返凤娃古寨征文颁奖研讨会暨北京非遗拚布传承人荷萍教授讲学”在凤娃古寨隆重举行,我荣幸地随江城驿站37人一行重返了让我魂牵梦绕的凤娃古寨,并作为征文获奖代表发表了题为《凤娃古寨的文化传承和家国情怀》的获奖感言,在此我以美篇的形式分享给大家。</p> 凤娃古寨的文化传承和家国情怀 <p class="ql-block"> 尊敬的余红梅董事长、草色遥看会长、荷萍教授及各位家人们:</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再次相聚在这座千年文脉浸润的国学堂,共襄凤娃古寨文化传承的盛会,倍感激动和荣幸。上月初入古寨时,令我深深震撼,今天重返古寨,让我更多了几分感动、感悟、感恩和钦佩!</p> <p class="ql-block"> 一砖一瓦皆是史,唤醒文明的基因密码。余红梅女士以文旅融合回报乡土为初心,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用20年的不懈追求,将散落民间的古建筑文明碎片,重新编织成一幅活态的文化长卷。在凤娃古寨20余栋凤凰涅槃的古建筑中,不仅承载着“毫厘寻乾坤,风雨立千年”的营造智慧,更是铭刻着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的精神密码。当研学少年在古宅拆解斗拱模型和榫卯结构,当非遗剪纸在游客手中绽放出时代新韵,我们见证的不仅是技艺传承,更是传统文明基因在新时代的生活生命延续。这种知行合一的创新保护和“活化传承”正是对文明最炽热的告白!</p> <p class="ql-block"> 一人一寨总关情,织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经纬。余红梅女士从一个拾荒者到文化摆渡人的蜕变,恰似一部立体鲜活的现代版《乡土中国》。她将文旅融合的种子播撒在故土,让留守老人成为非遗讲师,让农家小院变成文创工坊,让“凤娃古寨”成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文化驿站,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靓丽名片。在这个喧嚣的尘世,她用最炽热的初心温暖乡土,她用一生的言行告诉我们:最深动的发展叙事是永远根植于对乡土的深情凝视;真正的文化守护是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真正的家国情怀是让乡土成为心灵的归处!</p> <p class="ql-block"> 一言一行皆为矩,照亮文化传承的星火长路。今天,我要特别感谢凤娃古寨和江城驿站为征文获奖者举办隆重的颁奖仪式,这份荣誉属于所有为传统文化躬身耕耘的传播者,于我而言更是沉甸甸的使命传承书。从荷萍教授飞针走线的拼布艺术,到凤娃古寨的创新文化传承,我们都在进行着一场文明接力,让创新解码传统,让文化在淬炼中新生!</p> <p class="ql-block"> 最后,请允许我借用“守其初心,始终不变”和“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箴言与大家共勉,祝愿凤娃古寨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盛世东风,扬帆远航,让文明薪火照亮万千心灵的原乡,谱写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新的辉煌篇章!</p> <p class="ql-block"> 颁奖研讨结束后,从北京远道而来的非遗传承人荷萍教授登台为我们讲授拼布技艺的工艺流程和创作要领,生动诠释了非遗活态传承的深刻内涵。她为我们准备了色彩丰富的拼布材料,现场讲解并和大家一起创作。我认真聆听了老师的讲解后,找老师要了一些制作布艺书签的材料带回家,与家人一起分享制作了美观实用的小书签,见上图。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手工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实用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