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错启思,共研共进——记错题本订正深度研习活动

行路

<p class="ql-block">  在知识的探索之路上,错误是珍贵的学习资源。为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校开展了错题本订正研习活动。通过“自主分析—教师引领—同伴互学—二次整理”的学习闭环,让错题成为思维碰撞的火花,照亮知识盲区。</p> <p class="ql-block">活动启动后,学生们手持试卷,开启了首轮自主探究。他们时而眉头紧锁,反复推敲错误步骤;时而在草稿纸上重新演算,用红笔将错误点逐一圈画。有的同学在试卷空白处详细标注“审题偏差”“公式应用错误”等原因,有的则将同类错题归类,初步梳理出知识漏洞,完成了对错误的第一次反思与修正。</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展开专项指导。课堂上,教师以思维导图呈现知识框架,结合典型错题,从审题技巧、解题逻辑、易错陷阱等维度进行拆解。“这道数学学推断题,关键在于抓住特征,大家订正时要把突破口标注在错题本上。”教师着重强调错题本应包含的四要素:原题重现、规范解答、错误溯源、方法总结,并通过范例演示不同学科的整理技巧,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南。</p> <p class="ql-block">最具特色的环节当属“小讲师”分享。同学们踊跃走上讲台,化身知识传递者。同学手持错题本,讲解数学函数图像题时条理清晰:“我最初忽略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导致图像端点错误。大家可以像我这样,在错题旁画个‘警示灯’图标,强化记忆。”台下同学记录要点,或举手提问,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化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这种“以讲促学”的模式,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更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输出”。</p> <p class="ql-block">汲取多方经验后,学生们对错题本进行二次优化。他们用不同颜色的笔区分题目类型,用便利贴补充变式训练,用思维导图串联相关知识点。原本零散的错题被系统归纳,定期复盘巩固。课代表小陈感慨:“通过给同学讲题,我发现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更透彻了,现在整理的错题本就像专属复习宝典。”</p> <p class="ql-block">此次活动打破了传统的单向学习模式,构建起多维互动的学习生态。学生在分析、讲解、整理的过程中,不仅夯实了知识基础,更培养了批判性思维与合作学习能力。未来,这些满载思考与成长的错题本,将继续陪伴学子们在求知路上披荆斩棘,让每一次错误都成为进步的基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