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马千年遗梦之国学是个什么东西

埋头游泳的驴

泥马千年遗梦之国学是个什么东西<br>(2017年12月16日小火锅之夜即兴演讲的整理稿)<br><br>引子<br>一个冬日的正午,惨白的阳光透过PM2.5的空气直勾勾的照耀着大地,我与拙荆(注:为了应国学的主题,此处用“拙荆”,演讲时我说的是“媳妇儿“。)有一搭没一搭地走在租住不久的楼下,路口一个雅致的小院大门上的对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泥马千年遗梦,绒庄今朝荣华“。且不管荣华与否,这状如骂街的上联在互联网上怎么都要404了吧。在我们这个有悠久文字狱传统的国度里,搁三十年前这上联是现行反革命,搁一百三十年前估计要灭九族了吧。错愕中,我得意洋洋地跟我拙荆卖弄起”尼玛.......“呃不"泥马渡康王"的典故(实在怀念Google,如果不知道这个典故的,爱咋办咋办吧)。老婆一脸佩服地听我讲完故事,装着天真对我说”你好国学呕“(此处不是错别字)。<br><br>正文<br><br>一个月前就知道这次的主题是”国学“,可我搜肠刮肚也没有在我的屋子里面找到合适的书。彷徨中,想到了我的国学大师的同班同学和楼下的这副对子,好歹还与国学沾个边。于是就用这副对联的故事做了引子。我是一个死心眼的人,之所以彷徨,只是因为我不知道所谓"国学"是个什么东西。我周围有形形色色动辄号称国学大师的人,却没有人给国学一个定义,说明这门学科的目标是什么?边缘在哪里?刚才有人提到了汉学,所谓”汉学“是研究汉族文化的学科,如果以此为国学,有民族分裂的嫌疑。<br><br>前面涛哥分享了中国儒家思想的源头《大学》,那么儒家可以是国学吗?显然不尽然。先秦的诸子百家首先不答应,我的同学也不会同意。他讲的是”道德经“和”孙子兵法“,如果儒学是国学的话,他对着一帮现代的穿着白袜子黑皮鞋的精英们谈管理时,头顶上岂不少了一个熠熠生辉的国学光环?<br><br>那么扩充一下,中国哲学是国学吗?哲学的任务是解释这个世界的终极规律的一门学科。虽然我们国家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始终有哲学的光芒若隐若现,但显然我们的文化中缺少一个系统的哲学思想。以涛哥所言的《大学》为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大核心中,“明德”对于个人是行为规范,“亲民”无论是程朱理学还是心学的解释都属于帝王学或权谋的范畴,只有“止于至善”是属于方法论的领域。而方法论的“止于至善”与“明德”“亲民”并无合理的逻辑关系。放眼各路国学大师们罗列的国学经典,从《孙子兵法》、《道德经》、《资治通鉴》直至《曾国藩家书》,刨去它们涉及行为规范的范畴,不外乎帝王权谋和凌乱的方法论。<br><br>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是我特别喜爱的栏目(我与CCTV的联系也就剩下了这个了),那里面正襟危坐地老师们据说也是国学大师。庄主这回来跟大家分享对中国古代诗词的感悟,我无限期待中。作为一个有着四千年历史的国度和民族,留下了灿若星河的优秀文学篇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或婉约,或奔放,或温情,或感伤,哪一篇文字都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这是中国文学,把他们放到世界的任何一种文化背景下,都不遑多让。可这是文学,以文字记录体现思想的范畴。如果以此代之以“国学”,那些打着国学名义卖弄中医的,品茶的,饮酒的,练铁头功的,以至吃斋念佛的一定都民意汹汹。<br><br>说到吃斋念佛,不妨再提一句宗教,如果儒释道中“儒”不算宗教的话,道充其量可以算拜物教,因为其追求肉体飞升而没有明确的精神教义。至于佛教,有普渡众生的追求,列四大宗教之一也不为过,但是不要忘了那是舶来品。无论如何,宗教就是宗教,以宗教为国学与我们的立国之本不符。<br><br>说了这么多,无数的大师们契而不舍地打着“国学”却不向我等芸芸众生们解释一二,不免让我等小人揣测其动机。以我愚人之见,如果哲学、文学、宗教、行为规范、乃至饮食习惯等都可以冠之以“国学”的名义的话,那不就是“中国文化”吗?至于“文化”,则有明确的定义,这里我就不再赘述,我不会告诉你们“维基百科”里面有关于文化最中性的定义(那是需要翻过墙头才能看到的红杏)。既然所谓“国学”即“文化”,何以非要脱裤子放屁搞出一个新名词来?从小处说,大师们还少了些文化自信,就像把“统计学”叫“大数据”一样,从来大师们都需要把一张“虎皮”叫“大旗”。从大处说,事有反常必有妖,也不排除个别高人,借“国学”试图激出民族自大来,非要把“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个常识搞成“世界的都是中国的”。从秦皇汉武到革命输出,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其实都流淌着这样的基因,这才是“泥马千年遗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