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广东省博物馆之凝眸(上)——16至20世纪典藏珍宝艺术展

小鸟

<p class="ql-block">“凝眸——16至20世纪典藏珍宝艺术展”汇集了来自广东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北京市昌平区明十三陵管理中心、内蒙古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福建博物院、成都博物馆、长沙市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定州博物馆、石头记矿物园以及香港两依藏博物馆等国内外收藏单位的近400件/套艺术珍宝。展品涵盖了晚宴包、粉盒、礼服、首饰等多种类型,每一件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与匠心独运的艺术价值。它们跨越时空,共同讲述着16至20世纪的历史变迁与东西方美学的交融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千姿百态的小粉盒化妆盒</b></p> <p class="ql-block">昂贵的香粉是上流社会的特权,贵族们喜欢浓妆艳抹,穿梭于各个沙龙或宫廷之中。不过,由于在公众场合拿出化妆品补妆在当时被视作有伤风雅,各种精致而隐秘的粉盒便应运而生,逐渐成为贵族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单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珠宝粉盒从18世纪发展至今,它的风格发展是当时欧洲潮流的缩影,同时也是物质文化丰盛的体现。</span></p> <p class="ql-block">在 1920 年代,女士们开始用化妆盒随身携带化妆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女性变得越来越独立,时尚趋势发生了变化。服装变得更加轻松和流线型,层层叠叠的面料被吊带裙和香奈儿平纹针织套装所取代,没有任何空间可以隐藏口红和粉饼等配饰。这个女装设计师就需要一个跨时代的方式来解决化妆品和随身小物件存放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1930 年代,Charles Arpels 发明了珠宝化妆盒来解决这个问题。打开化妆盒后,会有各种收纳空间来承载,一般会有一个口红架、一副眼镜、镜子、梳子、点烟器、粉盒,都可以从化妆盒中展开。每个配件都有它的的固定位置,来充分利用盒子内的全部空间。</p> <p class="ql-block">那么看看那个时候的“时髦精”们钟爱的样子吧。</p> <p class="ql-block">约1940-1950年,保罗弗拉托作品,材质镀金属、金、钻石。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小知识:Paul Edmund Flato(1900年9月1日—1999年7月17日),美国珠宝商,他被称为是唯一一位“其极富想象力的作品能与欧洲珠宝商相媲美”的珠宝商。Paul Flato以“诙谐华丽的设计”和装饰艺术珠宝为主要标签,那个镶满方形海蓝宝的“皮带”造型大项链绝对让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小知识:香港两依藏博物馆是一个私人收藏馆,藏主冯耀辉先生是香港金融界的知名人士,醉心收藏。馆中以明清家具和西式化妆盒为主要藏品。香港两依藏博物馆的名称“两依”源自其两个女儿的名字,他将两个女儿名字中的“依”字组合起来,形成了“两依藏”这一名称,既体现了家族传承的深意,也象征着东西方文化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约1940-1950,材质金、红宝石、钻石。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约20世纪初,材质金、珐琅、祖母绿,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这件粉盒白色珐琅散发盈盈柔光,很有婉约感觉,祖母绿的加入增添了一种奢华气质。</p> <p class="ql-block">粉盒和香水瓶,约1940年。勒内博万作品。材质银、珐琅、绿松石。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这只粉盒以黑色珐琅作底,点缀数枚绿松石,并配置菠萝形的香水小瓶。感受到黑配蓝配色的神秘复古。</p> <p class="ql-block">小知识:1864年,勒内·博万(René Boivin)在法国巴黎出生,他的家族是银匠世家。从小接触金属工艺的他,17岁便辍学成为金匠学徒,在多家工坊学习雕刻、设计与绘画,展现出非凡的才华。1890年,他创立了同名珠宝工坊,以其精湛的工艺为卡地亚(Cartier)、宝诗龙(Boucheron)等品牌代工,奠定了他在行业中的声誉。他大胆摒弃传统珠宝对名贵宝石的依赖,将黑檀木、象牙、珊瑚等非传统材料与半宝石(如月光石、蓝玉髓)混搭,并首创22K“原始黄金”的哑光质感,赋予珠宝粗犷而诗意的生命力,开创了粗犷而现代的“自然主义”风格。</p> <p class="ql-block">约20世纪20年代,材质金、钻石、碧玉、玉髓,金色链手柄末端配有戒指。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这件粉盒让我脑中有了一个场景:一位优雅的少妇从手袋中拿出粉盒,懒散地补了下妆,不经意一瞥看到有人注视着她,她啪的合上粉盒,手指勾住上面圆环微微一甩,转身摇摆离去,橙色小粉盒甩出一条妩媚曲线。哈哈哈,有点好玩……..</p> <p class="ql-block">约20世纪50年代,皮埃尔斯泰莱作品,材质珍珠母贝壳、金、钻石。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感觉一看就是安徒生童话中海里那位小公主的用品吧。</p> <p class="ql-block">小知识:法国珠宝大师Pierre Sterlé,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便为宝诗龙、尚美巴黎等世界知名珠宝品牌打造珠宝作品。随着名声大噪,1945年他在巴黎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推出了多系列珠宝作品,其中以天堂鸟和羽毛形象的胸针最为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约20世纪30年代,材质铂金、金、蓝宝石。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几何线条刚劲朴素,具建筑美感。</p> <p class="ql-block">约1930-1940年,尚美出品。材质铂金、金、珐琅、钻石、红宝石。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展品介绍说盒盖上是两根红宝石装饰的火柴图案。</p> <p class="ql-block">小知识:尚美巴黎(Chaumet)是1780年由马利·艾虔·尼铎在法国创立的高档珠宝腕表品牌,现归属于LVMH集团。</p><p class="ql-block">尼铎最著名的作品是拿破仑登基礼时为他打造的御剑,剑上镶嵌了140克拉的“摄政王钻石”。这件作品至今仍被存放于法国国立枫丹白露宫博物馆。尼铎在完成拿破仑的加冕之剑和教皇庇护七世冠冕的制作后,成为了皇室珠宝商和约瑟芬皇后的御用珠宝商,开始跻身整个欧洲最受欢迎的珠宝商行列。</p><p class="ql-block">尚美最有名的作品是1809年为约瑟芬皇后创制的浮雕珍珠皇冠,以及他们大婚时打造的钻冕王冠。约瑟芬冠冕成为CHAUMET最经典的作品之一,被许多皇室贵胄珍藏为传世珍宝及婚姻桂冠。浮雕珍珠皇冠后来传入瑞典王国,历代瑞典皇室公主的婚礼都有其见证。</p> <p class="ql-block">约20世纪50年代,梵克雅宝作品。材质金。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錾刻花朵纹饰。</p> <p class="ql-block">小知识:梵克雅宝(Van Cleef & Arpels)是1906年由阿尔弗莱德•梵克与艾斯特尔·雅宝在法国创立的高档高级珠宝品牌。</p> <p class="ql-block">约20世纪60年代,戴维·韦伯作品。材质金、钻石、祖母绿、蓝宝石。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盒身整体用特殊錾刻工艺捶打成凹凸不平的肌理纹样,盒盖有钻石、蓝宝石装饰的凸形图案。</p> <p class="ql-block">小知识:DAVID WEBB这个品牌自1948年成立以来,以其独特的雕刻和珐琅动物手镯、炫目的金项链、色彩斑斓的珠宝、马耳他十字胸针以及珍珠和钻石的巧妙运用而闻名。1962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DAVID WEBB</span>更是成为了第一夫人杰基·肯尼迪的官方礼物选择。</p> <p class="ql-block">约1970-1980年,布契拉提作品。材质银、钻石。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采用布契拉提独有的织纹雕金工艺,表面呈薄纱效果,钻石花形装饰。</p> <p class="ql-block">小知识:布契拉提(BUCCELLATI),意大利珠宝品牌,创立于1919年。布契拉提以独门的“织纹雕金”创造出轻柔的“薄纱”效果,不同的黄金“编织”技巧,加之巧妙镶嵌的各种宝石。</p><p class="ql-block">“布契拉提”这个名字,早在1758年就出现在米兰最有名的“金饰街坊”的一家小金铺中,不过规模和名气都不大。 1906年,布契拉提家族中14岁的马里奥·布契拉提拜当时米兰最负盛名的金匠贝特拉密为师,学习制作金银艺术品的技巧。马里奥有一套精湛的独门功夫,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已为金匠们使用,后逐渐失传的一种雕金技巧——织纹雕金,使用几种古老而特殊的刀具进行雕刻与织纹,赋予黄金与银最佳的延展性和可塑性。</p> <p class="ql-block">小知识:织纹雕金工艺,顾名思义,是通过在金属表面雕刻处理,呈现出织物的效果。其中包括:</p><p class="ql-block">Modellato(蜂巢造型工艺):这种工艺灵感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蕾丝面料,工匠们先在金片上凿出小孔,再用极细的金属线穿过小孔,通过反复摩擦,镂刻出精细的蜂巢形状,形成珠宝表面致密的网纹,最后在网纹中嵌入宝石。</p><p class="ql-block">Segrinato(丝绒效果):匠人们用铲刀在金属表面手工铲出细密的纹理,以产生丝绒般柔滑的质感。</p><p class="ql-block">Riato(边缘切割纹理):刻刀在金属上刻画出美丽的花纹,让整件首饰细节丰满精致。</p><p class="ql-block">Telato(金丝螺旋):通过金丝的螺旋处理,增加珠宝的现代感和动感。</p><p class="ql-block">Ornato(金属微雕):在金属表面进行精细的雕刻,展现出珠宝的立体感和层次感。</p> <p class="ql-block">约20世纪20年代,卡地亚作品。材质金、钻石、珐琅。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小知识:1847年,路易-弗朗索瓦·卡地亚(Louis-François Cartier)在巴黎Rue Montorgueil 31号创立了卡地亚品牌。</p><p class="ql-block">1906年,卡地亚开始把浓郁的色彩和一些崭新的材料,如缟玛瑙、珊瑚等运用到设计中,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在1925年巴黎举办的国际现代装饰及工艺艺术展览之后,被誉为"装饰艺术"(ArtDeco),从此而闻名于世,并引领当代艺术及时尚的潮流。</p> <p class="ql-block">小知识:Art Deco风格是以几何造型、机械美学、奢华材质和多元文化融合为核心特征,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时尚等领域‌。</p><p class="ql-block">核心特征:</p><p class="ql-block">‌几何与机械美学‌—采用扇形辐射状太阳光、齿轮、流线型线条等工业元素,结合对称简洁的构图。‌‌</p><p class="ql-block">色彩与材质‌—强烈对比色(如黑金、红蓝)和金属色系(古铜、银)营造奢华感。‌‌使用大理石、象牙、乌木、镀铬等贵重材料,体现上流社会品味。‌‌</p><p class="ql-block">‌文化融合‌—汲取古埃及、玛雅、非洲等异域文化图腾,如埃及柱式、中国瓷器。</p> <p class="ql-block">约20世纪30年代,卡地亚作品。材质金、珐琅、钻石。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带有几何波浪花纹的粉色珐琅,满满粉色少女心。</p> <p class="ql-block">20世纪10年代,化妆盒内带有钟表,材质金、红宝石、钻石。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体甲壳虫的造型新颖而可爱,打开化妆盒,还会发现盒内安设一只小型钟表,更显小巧精致。</span>这件显然饱受埃及文化影响。《古埃及:法老与诸神的国度》一书曾提到圣甲虫的神圣意义:埃及人认为圣甲虫是和阿图姆(Atum)神一样能够无性繁殖,因而被视为造物主的化身;圣甲虫滚粪球的习性被埃及人解读为,神在天空中推着太阳行走,于是甲虫变成了太阳神拉(Ra)年轻时期的象征符号。</p> <p class="ql-block">银质布加迪汽车形化妆盒,约20世纪20年代,材质银、珐琅。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爱美之人,不会太无聊!</p> <p class="ql-block">约1930-1940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卡地亚作品。材质</span>金、红宝石、钻石、绿松石、软玉,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金制方形粉盒的盒身整体以砂石颗粒状肌理为底。盒盖上镶嵌立体的金丝花鸟纹饰。花瓣上嵌绿松石,鸟身上嵌翠玉和钻石,鸟身錾刻出羽毛的肌理纹样。按扣嵌红宝石。</p> <p class="ql-block">约20世纪20年代,材质<span style="font-size:18px;">缟玛瑙、钻石、金,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span></p><p class="ql-block">玛瑙长方形粉盒盖装饰有两根黑玛瑙条纹,垂直延伸至对称线。每根条纹上各镶有五颗明亮式切割圆钻。按扣上嵌一排钻石。</p> <p class="ql-block">随着东西方交流的日益频繁,带有浓郁“中国风”的物品受到西方民众的欢迎。欧洲的珠宝设计师们也不断吸纳中国工艺品的技术和创作元素,创造出许多带有中国趣味的珠宝首饰。用材上,突破了宝石、钻石的局限,引入翡翠、白玉、珊瑚、玛瑙、水晶、绿松石、青金石等材质;工艺上,以红、黑色珐琅为底或胎,运用螺钿片、漆片、丝织物等东方工艺加以镶嵌装饰;题材上,新增了以“阴阳图”、寿字纹、龙纹、凤纹等元素的设计;色彩上,更注重黑与白、红与黑、红与绿以及黑、红、金的色彩搭配;造型上,则出现了仿竹篮、葫芦、藤编制品、中国古钱等形状。</p> <p class="ql-block">约20世纪30年代,材质钻石、软玉、珐琅、金。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红黑配色珐琅的盒身上玉石装饰、钻石镶边,四角金质花朵显示对称之美。</p> <p class="ql-block">约20世纪20年代,拉克洛什兄弟,巴黎作品,材质琥珀、缟玛瑙、金、珐琅、钻石、紫水晶、珍珠和玛瑙。<span style="font-size:18px;">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span></p><p class="ql-block">金制长方形化妆盒整体嵌琥珀盖子上嵌缟玛瑙分支、缀以小钻石玫瑰和紫水晶花,缟玛瑙瑙侧面以小钻石玫瑰为边框。 </p> <p class="ql-block">小知识:Lacloche Frères(拉克洛什兄弟会)是一家饶有名气的犹太家族珠宝品牌。1892 年,他们便于巴黎九区城堡大街成立了第一家珠宝店。拉克洛什建立之初,正值巴黎新艺术风格( Art Nouveau )珠宝盛行 ,艺术家们从大自然中捕获灵感,以精湛完美的工艺保留花鸟鱼虫的纯真质朴,呈现出自然动感与无比的生命力。拉克洛什最为擅长运用不同的珠宝材料与工艺,将亚洲艺术上的“雅致”带入西方世界。</p> <p class="ql-block">约1940-1950年,材质<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翡翠、钻石、红宝石,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span></p><p class="ql-block">金线编织的圆形粉盒,盖子上装饰有两只翡翠青蛙和一朵红宝石、钻石组成的花。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56年,材质金、蓝宝石。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由知名设计师让·史隆伯杰打造的金线织“竹篮”粉盒同样彰显着中国式的俊逸风骨。竹子的主要产地集中于亚洲,欧洲鲜有,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竹制品生产地。该粉盒就用金线模拟出竹篮的形态,设计之妙让人赞不绝口,工艺高超的背后,也毫不掩盖其对东方竹之美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小知识:让·史隆伯杰(Jean Schlumberger)是二十世纪饱受赞誉的珠宝设计师之一,1956年,让·史隆伯杰与蒂芙尼开启了传奇合作,经典作品有“石上鸟”胸针。</p> <p class="ql-block">约20世纪20年代,材质<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珐琅、玉、钻石、缟玛瑙。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span></p><p class="ql-block">金制长方形化妆盒的盒盖饰有两块不规则三角形的淡绿色翡翠,而翡翠用玫瑰式切割钻石镶嵌的配件固定。盒盖表面为黑色珐琅,四周及中部包有黄金,表面装饰有抽象的绿色花朵及云纹珐琅镶嵌。 </p> <p class="ql-block">约20世纪20年代,梵克雅宝作品。材质金、珐琅、玉、红宝石、钻石。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红色珐琅中央镶嵌绿色玉牌和钻石装饰。</p> <p class="ql-block">约20世纪20年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布迪埃作品。材质金、翡翠、红宝石、蓝宝石、钻石、珐琅。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span></p><p class="ql-block">金制方形化妆盒整体饰有黑色珐琅嵌翡翠雕刻的蝴蝶和瓜果纹样。翡翠上嵌红宝石、钻石和蓝宝石。</p> <p class="ql-block">约20世纪20年代,卡地亚作品。材质<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珐琅、玉、钻石、缟玛瑙。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span></p><p class="ql-block">金制长方形化妆盒的两端略圆。方形黑色珐琅表壳,以雕刻翡翠牌匾为中心,浅绿色珐琅底板上饰有玫瑰形切割钻石卷轴细节,两侧镶嵌绿色珐琅带和琥珀雕刻,中心镶嵌黑色珐琅和包镶玫瑰切割钻石。</p> <p class="ql-block">约20世纪20年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韦德里恩作品。</span>材质<span style="font-size:18px;">白玉、金、红宝石。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span></p><p class="ql-block">通体白玉、圆润饱满的粉盒就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精髓,盒身精饰雕花叶纹,雅而清秀,按钮处的红宝石堪称点睛妙笔,若雪中赤梅般让人眼前一亮。</p> <p class="ql-block">下面两件中式小盒,可当奁盒装首饰珠宝。</p> <p class="ql-block">清代铜胎掐丝珐琅镶料仿碧玺春水图盖盒,广东省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清代银累丝烧蓝镶玳瑁嵌宝香盒,<span style="font-size:18px;">广东省博物馆藏。</span></p><p class="ql-block">盒子整体以玳瑁为框架,盖面、盒身四壁填以大小不一的银片。银片装饰采用累丝工艺做云纹密布,图案采用累丝、烧蓝、嵌宝三种工艺。盖面用花丝掐出桃子、花朵、树叶、枝条等造型,于造型内以烧蓝工艺固定蓝、绿、酒红、粉红、淡黄等透明釉色,之后在花朵上饰以橙色花蕊;盒身前后左右两两对应装饰有花卉卷草纹,四角各饰一朵粉色小花。 </p> <p class="ql-block">20世纪,法贝热青金石鹰头浮雕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摇曳生姿晚宴袋</b></p> <p class="ql-block">约1910年,卡地亚作品。材质青金石、金、钻石。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这么小的手袋装什么?装打赏的小费零钱哦。</p> <p class="ql-block">约20世纪10年代,材质铂金、钻石。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约1950-1960年,卡地亚作品。材质<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钻石、碧玉、水晶,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span></p><p class="ql-block">金质长形晚宴手提包,圆柱形玫瑰金表壳饰有</p><p class="ql-block">钻石玫瑰花和黄金花环,盖子饰有碧玉和钻石 </p><p class="ql-block">按钮,内设隔层,两端饰有碧玉。</p><p class="ql-block">感觉007中邦女郎就是拿着这种手提包的,里面装一只小巧手枪。😊</p> <p class="ql-block">卡地亚晚宴袋一组,亮点在扣头装饰。扣头材质分别有钻石、珐琅、绿松石、虎睛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约20世纪60年代,材质</span>手袋<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宝石、丝罗缎 、珍珠母、金、钻石。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span></p><p class="ql-block">手袋的上盖被均分为八块,分别嵌白色及褐色贝壳薄片,中间以钻石间隔,中心及按扣处镶嵌红宝石,配有金色丝织流苏。</p> <p class="ql-block">约1950-1960年,材质<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珐琅、布料、钻石、青金石,</span>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1922年,图坦卡门的陵墓被发现,古埃及艺术为珠宝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晚宴袋开扣设计为埃及风格,顶部有青金石镶嵌与蓝色珐琅装饰。</p><p class="ql-block">拎这个包的人一定是全场最靓的! </p> <p class="ql-block">约20世纪60年代,材质金、钻石、丝萝缎。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约1910年,材质金、钻石、红宝石。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约1970-1980年,吉安马里亚·布契拉提作品。材质金、红宝石、钻石。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金制长条形晚宴手提包嵌红宝石和钻石组合成的花形装饰。表面采用特殊金属錾刻工艺,呈现纱纹质感。</p> <p class="ql-block">约1930年,卡地亚作品。材质<span style="font-size:18px;">丝绸、钻石、玉石,香港两依藏博物馆藏。</span></p><p class="ql-block">黄色底波斯风格丝质晚装袋,按钮镶嵌钻石和玉。仔细看看哦,按钮玉石雕刻成环链,多精致啊。</p> <p class="ql-block">上篇以一个小粉香水瓶结束吧…..</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法贝热作品,材质金、珐琅、红宝石。</p><p class="ql-block">小知识:法贝热作为珐琅领域的先驱,法贝热发明了超过145种的新珐琅色彩,并实现了多种颇具挑战性的上釉技术,通过将多种颜色的珐琅分层来创造完美的视觉效果,可以很好地捕捉光线,使得珐琅色彩玻璃面和下层的金属雕刻面完美结合,映射出独一无二的光彩。</p><p class="ql-block">珐琅是一种由硅酸盐玻璃和金属氧化物混合而成的物质,经过高温加热后可以熔结在金属表面。它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尤其与钻石和其他宝石搭配时效果更佳。在16-17世纪,由于宝石加工技术不成熟,珐琅一度成为宝石的替代品。</p><p class="ql-block">其中玑镂珐琅是在刻有精细几何纹饰的金属表面烧制一层透明珐琅,这些纹饰有旭日、水波纹等样式。这种技术可以让金属的纹理波光粼粼,更加立体、生动。法贝热尤其精通这项技术,不管是在著名的法贝热彩蛋上,还是在袖扣、首饰盒等小物上。</p> <p class="ql-block">小知识:法贝热(Karl Gustavovich Faberge)(1846.5.30-1920),俄罗斯著名金匠、珠宝首饰匠人、工艺美术设计家。其作坊所制的复活节蛋特别精巧,被称为“俄罗斯彩蛋”,俄国和各国皇室皆视为珍品。</p> <p class="ql-block">上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