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水三千,浪遏飞舟

微信用户

<h3>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来到一个承载着梦想与光荣的学府。开始我们今天的旅程。<br> 馆内,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段段震撼的影像,无声地诉说着我国军事科技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在故事的开始,一台老式计算机静静陈列在玻璃柜中。讲解员告诉我们,这是我国早期自主研发的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虽不及今天的万分之一,却是无数科研工作者日夜奋战的结晶。展柜旁的手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反复修改的痕迹,记录着那段筚路蓝缕的岁月。我不禁想起一位老科学家的日记:“我们没有先进的设备,但我们有不服输的信念。”正是这种信念,让中国科技在封锁中突围,在逆境中崛起。<br> 走出纪念馆,夕阳的余晖洒在广场的上。几位优秀的学长正在实验他们新的科技想法,也有几个健壮的学长正在锻炼身体。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仪仗队的军人,铿锵有力的步伐带给我们深刻的印象。<br>  <br>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或许无法亲身参与国防科研,但我们可以传承这种精神:脚踏实地,勇于探索,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时代的栋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br>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下午的车程是去橘子洲头,尽管是在烟雨天,但是毛主席伟岸的形象在我们心中发光发亮。我们从远处而来,与主席赴一面之约。目之所及,皆为信仰;目之所致,皆为荣光。真正的超人不是无所不能的神,而是敢于面对成长的人。正是有这些先辈们在抛头颅洒热血的付出,我们才能安稳的在广阔的房间里喝茶颜悦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