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端午,共话传承––23幼师一班

爱生气的小欣

<p class="ql-block"><b><i>端午之美,古韵悠长</i></b></p><p class="ql-block">“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端午,这一承载着千年华夏文明的传统节日,宛如一颗璀璨明珠,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每至农历五月初五,粽叶飘香,龙舟竞渡,雄黄点额,古老的习俗交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画卷,牵系着中华儿女的悠悠情思,也传承着民族的精神根脉。</p> <p class="ql-block"><b><i>端午传说,文化滥觞</i></b></p><p class="ql-block"> 端午起源,说法诸多,其中以纪念屈原之说最为人熟知。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心怀壮志却遭奸佞陷害,屡受排挤。当郢都被秦军攻破,楚国大厦将倾,他绝望悲愤,抱石投汨罗江。百姓们感其爱国情怀,纷纷划船竞渡,试图打捞他的遗体;又将饭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啃食。此后,每年五月初五,龙舟竞渡、吃粽子便成为纪念屈原的传统习俗,屈原的爱国精神与高洁品格,也如滔滔江水,在华夏大地上世代流淌。</p><p class="ql-block">除屈原外,端午还与伍子胥、曹娥等人物相关。伍子胥忠肝义胆却蒙冤被害,曹娥为救父投江尽孝,这些传说从不同侧面丰富了端午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忠义、孝道等传统美德的尊崇与弘扬。</p> <p class="ql-block"><b><i>多彩民俗,传承经典</i></b></p><p class="ql-block"> 1. 粽香传情:粽子是端午的标志性美食。碧绿的粽叶包裹着软糯的糯米,或辅以红枣的甜香、五花肉的咸鲜、咸蛋黄的沙润,形态或为三角,或成四角。在端午清晨,一家人围坐,品尝着粽子,不仅是味蕾的满足,更是对传统的致敬。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家长要为其准备枣粽,取“早中”之意。如今,在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这一习俗仍有延续,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p><p class="ql-block"> 2. 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极具观赏性与竞技性的活动。江河之上,龙舟似离弦之箭,舟上健儿们动作整齐划一,随着激昂的鼓点,奋力挥桨。他们喊着响亮的号子,眼神坚定,展现出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在吴川等地,赛龙舟除纪念屈原外,还有驱邪赶“水鬼”的寓意。当地因水患频发,古人借此祈求平安顺遂,如今这一习俗已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表达。</p><p class="ql-block"> 3. 艾蒲祈福:端午时节,艾草与菖蒲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人们将其悬挂于门楣,其散发的独特清香,不仅能驱虫辟邪,还为节日增添了一份古朴的氛围。古人认为艾草可“招百福”,菖蒲似剑,能斩千邪,虽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平安吉祥的期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传承:古韵新声,文化焕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时代浪潮中,端午文化不断推陈出新。一方面,各地举办形式多样的端午文化节,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如借助VR、AR技术,让人们沉浸式体验端午历史场景;开展创意粽子设计大赛,激发大众对传统美食的创新热情。另一方面,学校积极开展端午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手工制作、诗词朗诵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端午文化的深厚内涵,在实践中感受传统习俗的魅力,使端午文化在新一代心中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b><i>古韵新声,文化焕彩</i></b></p><p class="ql-block">在时代浪潮中,端午文化不断推陈出新。一方面,各地举办形式多样的端午文化节,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如借助VR、AR技术,让人们沉浸式体验端午历史场景;开展创意粽子设计大赛,激发大众对传统美食的创新热情。另一方面,学校积极开展端午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手工制作、诗词朗诵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端午文化的深厚内涵,在实践中感受传统习俗的魅力,使端午文化在新一代心中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b><i>共护传统,再谱新篇</i></b></p><p class="ql-block">端午,是历史的馈赠,是文化的传承,是情感的纽带。它不仅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精神,更在时代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继续怀揣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守护端午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将其蕴含的爱国、团结、祈福等精神内涵不断传承与弘扬,让端午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