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逸禅院国庆寺

易闻·逸文

简介 <p class="ql-block">国庆寺<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唐镇南曹路,</span>其前身为俞公祠,乃明万历八年(1580年)为纪念与戚继光齐名的抗倭英雄俞大猷(1504–1580)而建。历史上屡毁屡建,民国十年(1921年)最后一次重建。2013年,浦东新区佛教协会接管了该寺庙,并委派演因法师主持寺务。2014年,演因法师全面主持改建寺庙。他打破传统寺庙的中轴线设计,采用非对称布局,并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将其改造成一座现代与传统风格相结合的寺庙,更名为"国庆寺"。</p><p class="ql-block">国庆寺完全摒弃了中国传统寺庙黄墙金瓦的建筑风格,大胆创新地采用清水混凝土、钛锌板等现代建筑材料,以取代传统的砖木结构。屋顶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硬山顶作了一定的变形和重塑,保留飞檐造型但简化装饰,采用落地竹钢格栅玻璃窗、无门洞设计,增强采光与通透感,形成光影流动的禅意空间。这种极简风的前卫设计,加之增设的图书馆、咖啡馆等公共空间,使之看上去更像是一个现代的美术馆或艺术馆,也使佛教文化更贴近当代人的生活。放眼上海乃至全国,这都是一个别具一格的独特存在。</p> 外墙 <p class="ql-block">绿植贴墙林立。未入其门,已心生禅意。里面的楼房仅高出外墙一截,乍一看宛如一段长城。</p> 入门 <p class="ql-block">本以为这个就是寺庙的山门,感觉非常特别。不光是因为它门头的弧线形设计,更在于它是开在前方的边侧,以为它是特为形成非对称格局而这般设计。后来发现这是个美丽的误会,寺庙山门其实还是在正前方,只是尚未修缮完毕,门后哼哈二将的石像也只立了一尊,故没有开门,只能从这个边门进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边门进去,左边是天王殿,右边是放生池。在高楼林立的上海能有如此开阔的视野实属难得,恍若置身于云南。</p> 天王殿 <p class="ql-block">殿前一座焚香炉架,左右防风烛台各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庆寺不但不收香花券(寺庙门票的美称),而且每位香客还可免费请香三支。这一点令我尤为赞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右侧,曲径通幽。是出世,还是入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正面是弥勒佛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左右两侧分立四大天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背面是韦驮菩萨</p><p class="ql-block">联曰:你若真修;我必护持。</p> 钟楼 <p class="ql-block">位于天王殿右侧。天窗设计,令人顿生高远辽阔之感。未闻钟声,神思已达九天之外。</p> 鼓楼 <p class="ql-block">位于天王殿左侧</p> 观音殿 <p class="ql-block">位于钟楼后面。殿中供奉一尊木雕的千手观音坐像。由于外面罩着玻璃,无论哪个角度拍都是白花花的反光,只得作罢。左右两侧的墙壁上各挂一幅观音画像,也罩着玻璃。这是左面的白衣观音像。从反光依稀可见,一女子正在观音像前虔诚跪拜祈祷。</p> 文殊殿 <p class="ql-block">位于鼓楼的后面。殿中供奉文殊菩萨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壁两侧的佛龛,应该是文殊菩萨的各种小像吧。</p> 大雄宝殿 <p class="ql-block">位于天王殿后面。左右两边分别就是文殊殿和观音殿。三殿相连,势若大鹏展翅。中间是诺大一个浅水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殿檐顶合围,形成一个巨大的天井。置身其间,直若坐井观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释迦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三世佛。</p> 普贤殿 <p class="ql-block">位于观音殿后面、大雄宝殿右侧。</p> 地藏殿 <p class="ql-block">位于文殊殿后面、大雄宝殿左侧。</p> 如院 <p class="ql-block">位于地藏殿后面。里面是居士楼和方丈室,不对外开放。即便大门紧闭,亦可管窥其风采一二。大门边的树上悬挂风铃,微风过处,风铃随着禅乐叮铃作响,煞是悦耳。</p> 方丈室 <p class="ql-block">位于普贤殿后面,紧挨居士楼。亦是高悬"香客止步″。</p> 五观堂 <p class="ql-block">即寺庙的食堂。中午有素斋供应,不设价格,随缘支付。这也是国庆寺一个令人称道之处,轻松随意。用斋饭的队伍排出了蜿蜒的长蛇阵。</p> 佛系之友 <p class="ql-block">寺院里几条半大不小的狗,很是佛系。多数时候都在五观堂边上的甬道内自得其乐,沉默地看着来来往往的香客,仿佛它们才是主人,别人都是过客。想想也确实如此,难道不是吗?</p> <p class="ql-block">这条白狗子,眼角有块黑斑,就像泪滴,我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泪点″。鼻子上好像有点伤,不知道是不是和小伙伴玩耍打闹时被抓破的。它一任我抚摸它脑袋,趴着沉默不语,却一副很是享受的样子。我起身离开,它也只是看我一眼,并不起身相送。在寺庙里逛了一圈,转回来又碰到它。这次我刚伸过手去,它就像迎接老友似的屁颠屁颠跑过来,一个劲舔我手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条黑白相间的狗子更有个性,既不怕人,也不太爱搭理人。就喜欢隐身在竹子后面,眼神孤傲地打量着过客。我想它的前世,一定是竹林七贤中的某位。</p> 随拍集锦 放生池 <p class="ql-block">逛了半天,回到入口处的放生池小憩一下。假山瀑布,松风白云,景致可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系在松枝上的红丝带迎风飘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据说放生池边上有棵罗汉松是民国时期的遗物,不知道是哪一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锦鲤成群。池底是平整的水泥砌成,没有淤泥,因此清澈见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水池中的石灯,仿若西湖三潭印月的瓶形石塔。原以为它是固定不动的,后来发现它在慢慢漂移。再细看,石灯上有一块太阳能电池,想来这就是它的动力所在。也许晚上还会自动亮灯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放生池岸围手掌般大小的石像,尽显悠闲自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放生池后面的许愿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放生池左面的围墙处,发现了这三个特别的不锈钢装置,直通墙外天然的河道。我想这应该就是放生用的。也就是说,刚才看到的放生池,只是名义上的放生池,真正的放生之处是在这里。于是被不锈钢反射到墙面上的光芒,在我的眼里,顿时就成了耀眼的佛光。</p> 赤名炭 <p class="ql-block">放生池右面是一排咖啡馆兼图书馆的长房,名字叫做"赤名炭“。这个名字令我想起《东京爱情故事》里的赤名莉香。咖啡馆供应咖啡、蛋糕和饮料,名字也很有佛学特色。比如美式咖啡叫"苦解忧″,拿铁叫"如愿″,巧克力牛奶叫"醍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不太懂咖啡,但目测品质不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咖啡馆的工作人员全是酱紫年轻的志愿者,认真热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又一个值得点赞的地方来了。这里有以书换咖啡的活动。我以一本几乎全新的彩图书,换得一杯单点29元的拿铁。毕竟是爱书之人,换完之后心里还是有点不舍,就问小姐姐换的书我能不能拍个照留个纪念?小姐姐很体贴地说,可以,要不要盖好章你再拍?我说好啊!于是她找出那本书,在扉页上盖好"赤名炭"的章给我拍照。真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点完咖啡,他们会给你小票和一个电子手牌,咖啡调制好后,手牌会鸣叫,通知你取咖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拿到咖啡,先在池边小坐片刻,边品尝咖啡边享受这份悠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如这个临池而坐的小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观完景,端着半杯咖啡进屋,浏览书架。大略观之,书的品种较多,品相也不错。我换的那本书也己悄然上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其中不乏这样成套的书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也有重复的。我眼尖,发现左下角和右上角各有一本沈从文的《边城》。打开看,出版批次也完全相同。估计一本是原有的,一本是换咖啡换来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临窗既能看书,又能看风景。而且椅子和桌面的高度恰到好处,可见设计的时候确实下过一番工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既来此,少不得要学一点佛理。才把书放桌上,外面一只狗头探头探脑伸了出来。难不成这家伙要和我一起学佛吗?哈哈!</p> 莲生处 <p class="ql-block">时间差不多了,该打道回府了。先去方便一下。你能想像这里就是如厕之地吗?法名唤作"莲生处",男厕曰"善男",女厕曰"信女"。</p> 出口 <p class="ql-block">即后门,在如院后面,形状与入口相同。一幅门联,一对石狮,合十欢送。</p><p class="ql-block">阿弥陀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