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漕运繁荣与衰落,承载文人墨客足迹与诗韵:访古城淮安(二)——沿中国海岸线旅行.江苏篇(4)

文峰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本篇编号:2025028</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本篇配曲《中国风,夏风轻拂(钢琴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继续话说淮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旅行不只是为了看风景,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心灵体验。走在别处的街头巷尾,呼吸着陌生而新鲜的空气,感受着与生活节奏迥异的步调,方能体会到旅行的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淮安,正是这样一座让人慢下脚步品味人生的城市。在这里,历史文化的底蕴便如淌流的江水,悠远绵长;当地人的热情好客便如煦煦春阳,温暖怡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淮安,这座坐落于江淮平原的历史名城,犹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又似一幅绚丽的画卷,每一处都晕染着独特的魅力。古时的淮安曾长期位居一线城市之列,曾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运河四大都市”。</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span style="font-size:20px;">斗转星移,当下若再谈起“运河之都”,免不了感慨“辉煌已是过往”。</span><b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的淮安早已不如当年,且了解知晓它历史厚重的人也越来越少。比如说我吧,到访淮安之前,对它的了解只有两方面:一是周恩来的故里;二是因为淮扬菜。</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淮安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一座处处洋溢着人文气息的城市。一座城市的面貌,不仅体现在它标志性的景观建筑之上,更蕴含于街头巷尾的点点滴滴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晨,漫步在古运河边,朝霞映照在水面上,泛起金色的涟漪。老茶馆里,传来阵阵茶香和吴侬软语,让人仿佛穿越回那个车水马龙的繁华年代。夜幕降临,河下古镇的灯火渐渐亮起,古色古香的建筑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显得韵味悠长。古镇的石板路上,游客们穿梭其间,或寻觅美食,或探访古迹,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镇河下,石板路上回响着历史的脚步声。古镇的建筑古色古香,白墙黑瓦,飞檐翘角,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漫步其间,仿佛能听到古人的低语,看到往昔的繁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座古镇,尽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却并未被广大游客所熟知。它没有喧嚣的商业气息,也没有过度的开发痕迹,依然保持着那份宁静与古朴,仿佛是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淮安市人杰地灵,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 。 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民族英雄关天培、《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等。淮安不仅是文化名城,也是典型的"小城故事多"。走在街头巷尾,总能感受到这里与大城市不同的生活节奏和人情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河下古街上踱步,我们偶遇一个院落,里面到处都挂着《话说长江》的主持人陈铎的照片和墨宝,原来这里是《陈铎会客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铎,祖籍淮安,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58年成为我国第一批电视工作者。80年代始,担任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主持了《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百战经典》等许多大型电视节目与系列片,开创了中国电视节目双人主持的先河,其中《话说长江》创造了万人空巷的奇迹和迄今为止纪录片收视率的“神话”,成为我国电视史上的经典之作。悄悄的告诉你,夫人是陈铎先生的粉丝,他特别喜欢晨读先生的朗读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岁月的长河中,淮安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他们或沉醉于淮安的山水风光,或热衷于结交志同道合的友人,常常在此游山玩水、把酒言欢,甚至夜宿于此。同时,他们将对淮安的喜爱与感悟凝于笔端,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佳作,不仅是文学瑰宝,更是后人了解淮安的一扇窗,成为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淮安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骆宾王的诗韵中,淮安是一座被清风明月环抱的小城。“小山迷隐路,大块切劳生。”人生之路跌宕起伏,恰似那被迷雾笼罩的小径,难以捉摸,而淮安的澄澈之水,只需一眼,便能让人心生宁静,将凡尘琐事抛诸脑后。在李白的诗章里,淮安满溢着温暖与热忱,是一座盛情好客的小城。“斗酒烹黄鸡,一餐感素诚。”淮安漂母的一饭之恩,不仅激励了一代兵仙韩信成就大业,更感动了诗仙李白。一文一武,一个以笔书写豪情,一个以剑指点江山,他们与淮安漂母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是第一次来到淮安,便被它深厚的历史底蕴、诱人的美食和秀美的自然风光所震撼。这里是南北方的交界线,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方人口汇聚之地,美食的融合与积累在这里达到了巅峰。淮扬菜作为国宴菜系,更是让人垂涎欲滴。淮安,这座城市在美食、文化和历史中交织出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淮安,这座城市就像一颗被岁月尘封的明珠,一旦被发现,便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淮安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明白:美,不一定要惊天动地,有时候,就藏在生活的细节里,藏在每一个平凡的瞬间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淮安自古人文荟萃,城内名胜古迹星罗密布,淮安的参观内容确实很丰富,我们在此停留了四天仍觉得时间不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参​访淮安府署</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天,淮安这里飘着小雨夹着雪花,天气很冷,上午我们到淮安府署参观,下午原本还计划有参访项目(比如漕运博物馆等等),但天气太冷了,我们就去逛逛商场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淮安府署,作为古代官府的遗址,至今仍然保留着那份庄重与威严。走进府署,古老的建筑,精美的雕刻,让人不禁对古人的智慧与技艺肃然起敬。府署大门巍峨,厅堂宽广,你仿佛看到当年威严的官吏们出入其间,处理民事,断案理讼。这座古建筑,向我们完整展示了一个朝代的政治体系和文化面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淮安府署是全国仅存之一的古代府级官衙。淮安府署的规模非常宏大。府衙占地超过5万平方米,是淮安历史地位的象征和见证。衙内有房屋50余幢、600余间,分东、中、西三路,中路有大堂、二堂、六科用房等,东路为迎宾游宴之所,西路为军捕厅,大门外有石狮,照壁、牌坊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淮安府署经六百余年风雨仍屹立淮安古城中心,2006年5月,它被正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彰显了其深厚的历史价值与重要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淮安府暑建筑群面积非常大,比想象中大很多很多,衙内有房屋50余幢、600余间,分东、中、西三路,中路有大堂、二堂、六科用房等,东路为迎宾游宴之所,西路为军捕厅,大门外有石狮,照壁、牌坊等。府内后部有一偷乐园,景色非常美,坐落其中,有种身处江南庭院之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淮安府署的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现存衙门原为南宋五通庙,元为沂郯万户府。明洪武元年,知府范中以元淮安路总管府府署(现漕运总督部院处)加以修葺为府署。明洪武三年,知府姚斌相中现今之地,着手修建府署,经岁月流转,它已在此屹立六百余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府署大门之外,左右两侧石狮威风凛凛,相对而踞。常言有道:“欲进府署,先过仪门。”仪门作为当年文官下轿、武将下马的礼仪之门,承载着庄重的历史仪式感。每逢重大祭祀、喜庆佳节,或是天子颁发大典之际,仪门便会庄重开启,迎接四方宾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待穿过仪门,一座醒目的牌坊出现在眼前,这便是戒石坊。坊上刻着“公生明”三个大字,这是春秋时期思想家荀子的名言,时刻提醒着官员们要公正廉洁,方能明察秋毫。戒石坊的背面,镌刻着戒石坊的背面,镌刻着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孟昶所撰、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文字,这些文字蕴含着深刻的为官之道,是对官员们的谆谆告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着中轴线继续前行,便来到了大堂。大堂不仅是府衙的核心建筑,亦是曾经知府审理重大案件以及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此处高大宽敞,气势恢宏,正中摆放着知府的公案,公案上摆放着文房四宝、惊堂木等物品。大堂两侧,陈列着各种刑具,虽然这些刑具如今已成为历史的见证,但看着它们,仍能感受到当年大堂之上的威严与肃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淮安府署内有历代刑具展和刑罚的各种展示,非常逼真,让人不禁感慨,古代君主独裁下的人权的缺失,突然庆幸自己生活在现代社会。历史上,著名的窦娥寃案、李毓昌(《天下粮仓》)案等著名案件,都发生在淮安府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除此之外,府署的后宅院则是知府生活起居、读书作画以及会见亲朋好友的地方。这里环境清幽,布局合理。内宅分为前后两院,前院是知府办公和接待亲朋好友的地方,后院则是家眷们的起居之所。置身于此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知府一家的生活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淮安市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淮安市博物馆始建于1959年3月,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大型基本陈列为特色,有意识地将淮安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信息传达给观众,使其通过展览对淮安在中国历史上所居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情况有一个较全面、清晰的了解和认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淮安市博物馆内还有《徐伯璞捐赠书画陈列馆》和《王宽鹏书法艺术馆》等展区。徐伯璞捐赠书画:包括于右任、张大千、林风眠、徐悲鸿等近现代名家的作品,艺术价值极高,也极具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淮安市博物馆,这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自1959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文物收藏、陈列和考古研究。馆内收藏丰富,涵盖了陶瓷器、玉石器、青铜器、钱币、书画等多个门类。其中,战国时期的重器如1978年高庄战国墓出土的刻纹青铜器和青铜马车饰件,以及2004年运河村战国墓出土的木雕鼓车,都是馆内的瑰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展示了淮安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庄战国墓车舆铜饰件:淮安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海内外考古孤品,其形制奇特、造型优美、纹饰繁杂、数量众多,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其精美花纹的拼合衔接十分严谨,说明当时印模工艺已经相当成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战国原始瓷双囱熏炉:原始瓷是介于陶土和瓷土之间的材质,瓷器的原始阶段制品。香料点燃后,可适时盖上一盖或双盖,这样可适时调节香料的燃烧,使香气均匀地从三角形镂孔中袅袅飘出。国内原始瓷熏炉只有两件,但只有淮安市博物馆的熏炉是两个烟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本篇配曲《中国风,夏风轻拂》,配图主要为我们在江苏淮安的淮安府暑及淮安博物馆参访时的拍片,配文分为两部分:一是介绍淮安;二是对我们在淮安参访过的淮安府暑景区及博物馆予以介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希望大家喜欢,谢谢关注分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谢谢关注分享!</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