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红柳绿下江南(七)

亚辉

4月2日(星期三) 宏村 <p class="ql-block">因为塔川离宏村很近,从塔川到宏村走路才20分钟左右。昨天下午从塔川出来后就直接去了宏村,我们住在宏村景区里的民宿里,住宿安排好后,我和秋、刘哥请了个导游,带着我们游览讲解了宏村的历史和渊源,还是不错的。我和林哥以前来过,因此林哥没有与我们同行。我虽然来过,但还是愿意再了解一次。</p> <p class="ql-block">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宏村镇,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已有800余年。南宋战乱时期,该地地形险阻,交通不便,大批中原百姓到此避难。先祖汪彦济一族于曹岗山建造住所、开拓村落,是宏村之始。地理布局似牛形,又被称为“牛形村”,其传统建筑与自然资源的结合形成了“画里乡村”。</p> <p class="ql-block">宏村古建筑为徽式建筑,粉墙青瓦分列规整,檐角起垫飞翘,整个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理想境界,使村落的整体轮廓与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p> <p class="ql-block">这些图片昨天下午拍的美丽宏村,好期待烟雨下的宏村景色。</p> <p class="ql-block">汪氏宗祠始建于 1537 年,占地 2000㎡,享 "黟县第一祠" 美誉。</p> <p class="ql-block">宏村以“商贾文化”为特色,汪氏家族依托徽商经济积累财富,村落规划更注重实用与风水。</p> <p class="ql-block">承志堂是宏村最精美的徽派建筑,被誉为“民间故宫”。其木雕、石雕、砖雕工艺精湛,展现了徽商鼎盛时期的奢华生活。</p> <p class="ql-block">宏村保存了140多幢集木、砖、石雕为于一体的古居民建筑,与木柱梁结构相融合。木雕主要运用于民宅、祠堂等内部结构,如梁架、隔断、扇门、月梁、栏杆、栏板或桌椅板凳等家具上,木质材料主要以杉树、松树、银杏树为主,要求纹理清晰、易于雕刻。</p> <p class="ql-block">砖雕主要运用于建筑结构的门罩、屋脊的人字封檐、墙面的牌坊、庭院的明窗等,在建筑结构的十字交接部位起到点缀作用,雕刻原料用本地的泥土。砖雕的形象较为稚拙,多为浅浮雕,图案多为花、鸟、虫、鱼等,风格粗犷,但又朴素,具有对称性。</p> <p class="ql-block">石雕通常运用在建筑中的门、窗、牌坊以及梁柱下部的顶柱石,也会运用于石桌、桌凳、石狮子、石瓶上,雕刻材料以本地的黑色大理石为主。石雕的工艺形式基本为圆雕、透雕和浮雕,图案多为代表吉祥的图案或民间故事、戏文人物。</p> <p class="ql-block">宏村水系于明代永乐年间,系汪氏家族后辈汪辛,运用传统八卦阴阳学说,建设了水圳、月沼,花费三余年时间,初步完成宏村水系雏形;1607年,汪氏后人汪奎元等十七人扩建,建成南湖。宏村古水系历经数百年之久建成了一个古水系网络,其中的“月沼”“甫湖”为徽州古水系文化的标志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如果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就到徽州走走吧,感受在一幅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江南画卷之中行走,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绽放着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太阳下山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白天人声鼎沸的宏村在夜晚时分稍稍的静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住在景区内的沁春茗苑精品客栈,环境优美舒适,设施一流。</p> <p class="ql-block">昨晚与秋约好,今天天一亮我们就去拍水中倒景。虽然天气很冷,但还是挡不住我们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宏村的清晨那柔和且温暖的阳光,仿佛一位细腻的画师,透过繁密枝叶的缝隙,精心地将斑驳光影洒落在洁白的墙面、青黛的瓦顶以及那由青石板精心铺就的蜿蜒小径上。</p> <p class="ql-block">静谧是南湖的水如平镜,是晨雾间弥漫的山水画卷,是充满诗意的人间烟火。如果想独享美景、避开人流、以及看的云雾缭绕的宏村,那就一定要早起。</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月沼非常静谧非常美,晨光熹微,粉墙黛瓦马头墙,徽派建筑及串串红灯笼倒影在水中,中式风格的建筑景观将中国传统美学演绎到极致,像一个身着红妆的含情默默的美少女,特别温柔特别美。</p> <p class="ql-block">宏村的南湖倒影、月沼镜像是摄影师的天堂。水系赋予了宏村灵动柔美的气质,更像一幅水彩画,使人流连忘返。</p> 西递 <p class="ql-block">西递与宏村同为皖南古村落的瑰宝,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两者在文化气质、建筑风格和景观特色上有着鲜明的差异。西递村落依山而建,布局如船形,街巷蜿蜒如迷宫,青石板路与高墙窄巷形成“曲径通幽”的意境。建筑多为明代遗存,风格古朴庄重,砖雕、木雕题材以文人雅趣为主(如梅兰竹菊),体现士大夫的审美。而宏村以“牛形水系”闻名,人工水利系统(月沼、南湖)贯穿全村,兼具实用与风水象征。清代建筑居多,雕刻繁复,多用鎏金彩绘,凸显商贾的财力。</p> <p class="ql-block">相比宏村的烟火气,西递更显庄重。作为胡氏聚居地,村内现存124座明清宅院,以“孝悌传家”的儒家文化为魂。西递以“仕途文化”为核心,村中保留了大量与科举、官场相关的遗迹,如“胡文光刺史坊”,彰显了“读书入仕”的传统儒家理念。西递的楹联、匾额多体现修身齐家、诗书传家的思想,文化底蕴更为厚重。</p> <p class="ql-block">西递村口矗立着一座巍峨壮观的刺史石坊。坊主是曾任胶州刺史的胡文光。石坊建于1578年,高12.3米,宽9.95米,全部以质地坚细的“黟县青”石料建成,雕刻精细,流檐翘角,盘龙漏窗,造型逼真,古朴传神。石坊历400 余年风雨,至今保存完好,被定为省级保护文物。正楼匾的上方雕的是“恩荣”二字,下方雕的是“荆蕃首相”四字,其背面则是“胶州刺史”四字。</p> <p class="ql-block">胡文光牌坊,唯一幸存的明代功名坊。胡文光,西递村人,于明代嘉靖三十四年 (1555年)中举,担任过万载县的县令,筑城墙,修学校,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后经巡抚推荐,担任了胶州刺史兼理海运。以后官升至荆州王府长史。明荆州王又授胡文光以奉直大夫、超列大夫的头衔。明万历六年(1578年),皇帝批准胡文光的乡亲在此建了这座功德牌坊,以表彰胡文光在任上对民众做的善事。</p> <p class="ql-block">西递是一座“活着的明清博物馆”,它的美在于未被过度雕琢的纯粹。漫步青石巷中,指尖划过斑驳的砖墙,仿佛能触碰到时光的纹路——飞檐下的斗拱诉说着匠心的精妙,门楣上的楹联镌刻着先人的智慧。这里的每一座老宅都像一本古籍。敬爱堂的恢弘彰显宗族礼法,桃李园的雕窗暗藏诗画风流。西递的宁静与深邃,让人忘却尘嚣,只余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感动。它不似宏村那般热闹,却以独有的儒雅气质,成为徽州文化最凝练的注脚,无愧“中国古民居建筑艺术宝库”之名。</p> <p class="ql-block">西递宛如一幅水墨长卷,村口“胡文光牌坊”与连绵马头墙构成标志性画面,田园风光与古建筑相映成趣,更有隐逸山野的文人气息。晴天时粉墙黛瓦的素雅,雨天时烟雨朦胧的诗意,皆是西递独有。</p> <p class="ql-block">此"孝”字为南宋大儒朱熹为西递胡氏家族所题,该字从右往左看、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儒生,双手抱拳,在行孝礼;从左往右看,则是一只尖嘴猴头的猴子,意为行孝道则为人,不行孝道则与野兽无异。</p> <p class="ql-block"> 历史留下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若说宏村是画中仙境,西递便是诗中桃源——前者让人驻足惊叹,后者让人心生归隐。</p><p class="ql-block">编辑:亚姐</p><p class="ql-block">摄影:亚姐及队友</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

宏村

西递

文光

建筑

水系

牌坊

砖雕

村落

南湖

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