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探秘人民币王国——一堂让孩子秒懂“钱”的教研活动

小黄鸭

<p class="ql-block">  5月23日上午,我校小学数学组开展校内公开课研讨活动,观摩吴叔云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课程以生动的故事、丰富的活动和直观的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p> 趣味导入:货币的奇妙旅程 <p class="ql-block">  课程开始于“以物换物”的原始交易画面,让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原来古代人用贝壳换大米!”当各国货币图片闪过——美元、日元、欧元……孩子们惊呼:“还是我们的人民币最漂亮!”顺势引出课题,一场与“人民币”的亲密接触就此开始。</p> 新知探究:分类游戏里藏着大学问 <p class="ql-block">  吴老师通过“1元、1角、1分”的购物故事,孩子们秒懂:原来数字相同,单位不同,钱的“威力”大不一样!“1元能买橡皮,1角只能买糖果,1分什么都买不到”——生动案例让“元、角、分”单位概念刻进小脑袋。</p><p class="ql-block"> </p> 动手分类:人民币的“家族密码” <p class="ql-block">  “纸币和硬币怎么分?”“1元、1角、1分各自归哪类?”小组合作中,孩子们像小侦探一样观察人民币:有的按材质分成“纸宝宝”和“金属宝宝”,有的按单位排成三列,还有的发现“数字1”的不同面值~老师趁机板书重点:辨别面值要看数和单位哦!</p> 闯关挑战:生活场景全还原 <p class="ql-block">  学生们通过分类活动从单位、材质、数字等角度认识人民币;接着通过红包选择等活动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然后通过写一写、比一比等闯关巩固练习。</p> 课后延伸:人民币里的祖国风光 <p class="ql-block">  课堂最后,老师视频播放了第五套人民币风景图孩子们被深深吸引:1元背面是西湖三潭印月,5元是泰山……老师说:“课后去看看硬币正反面有什么秘密呀”,孩子眼神里又多了份对“人民币”的好奇。</p><p class="ql-block"> 这节充满烟火气的数学课,让抽象的“人民币”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智慧。</p> 课后评课:当数学与生活碰撞出火花 <p class="ql-block">  课后,全体教师围绕这节课展开了深入研讨。大家从多个维度进行评课,既肯定了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等亮点,也针对课堂情境创设、练习设计等环节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老师们一致认为,整节课如同一幅“人民币生活画卷”:从货币起源的历史烟火,到购物场景的生活烟火,再到祖国风光的文化烟火,让数学知识不再是课本上的符号,而成为孩子眼中可触摸、可感知的生活智慧。这种“以趣启智、以用促学”的教学范式,正是低年级数学课堂应有的模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文:小学数学教研组 黄淑芬</p><p class="ql-block">编辑:黄淑芬</p><p class="ql-block">初审:黄梅英 虎光辉</p><p class="ql-block">复审:熊旭锋 甘丽珍</p><p class="ql-block">终审:罗贵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