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穿越时光的大兴寺之缘</p><p class="ql-block"> 作者:社树姚-恒昌堂-穆保民</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4日清晨,朝阳透过窗户温柔地洒进屋子,为新的一天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我像往常一样,在家中悠闲地吃完早饭,想着出去散散步,活动活动筋骨。刚踏出屋子,清脆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我掏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姚主席的名字,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好奇,不知他此番来电所为何事。我赶忙接起电话,姚主席熟悉的声音传来:“你在哪儿呢?”我如实回答:“在周家道家里。”他随即说道:“你就在家等着,我和雷主任一会儿开车来接你,咱们一起去桥底寨子沟调研一下寨子沟石经幢及大兴寺的历史。”听闻此言,我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兴奋与期待,欣然应允,站在家门口翘首以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没过多久,一辆汽车缓缓驶来,停在我面前。车窗摇下,露出姚主席和雷主任热情的笑容。我快步上前,打开车门,与他们寒暄几句后,便踏上了这段充满未知与惊喜的调研之旅。汽车沿着蜿蜒的道路疾驰,车窗外的风景如画卷般不断变换,我的思绪也随着车轮的转动愈发飞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寨子沟村南的古经幢现场。桥底镇寨子沟石庄村因唐代经幢而得名,这在《泾阳县地名志》和《泾阳县文物志》中均有记载。两座志书中对石庄经幢的描述基本一致:“石庄经幢:位于桥底镇石庄村中(宋代·县级保护单位),石灰岩质,八棱柱状。通高3.11米,每面宽0.19米,直径0.43米。八角基座,高0.98米,基座上部每棱面浮雕牛头图案。幢身每面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已泐。幢顶下部为正方形,各面浮雕城楼及人物骑马图案;上部饰宝珠顶”。然而,仔细研读这些文字,其中的谬误却令人费解,仿佛给这座古老经幢的历史蒙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面纱,让人难以分辨其真实面貌,不知该以何种说法为准。我站在经幢前,仰望着这座历经岁月沧桑的古老建筑,指尖轻轻触碰着它粗糙的表面,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心中满是对古人智慧与技艺的赞叹,同时也对那些未解之谜充满了好奇与探究的欲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看完经幢,我们又驱车前往寨子沟村。当车子缓缓驶入村子,刚一下车,一股熟悉而又陌生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刹那间,一种奇妙的感觉涌上心头,这个地方仿佛是我儿时来过的地方。记忆的闸门瞬间被打开,时光一下子倒流回1972年那个寒冷的冬季。那时我年仅9岁,在家里排行最小,家中兄弟姐妹七个,父亲对我尤为偏爱,每次出门都会骑着自行车带着我,那温暖的后背是我童年最坚实的依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父亲微笑着对我说:“走,跟我去礼泉阡东镇你李叔家,他儿子结婚。”我一听,兴奋得一蹦三尺高,满心期待着这场热闹的婚礼。我们先去了孙赵村的伯伯家,随后,父亲和伯伯一同带着我出发。一路上,自行车的铃铛声清脆悦耳,我们沿着乡间小路一直向西骑行。当走到北赵桥时,前方一位老人正拉着一头羊缓缓前行。父亲停下自行车,热情地与老人攀谈起来:“老哥,这羊卖吗?”老人笑着回答:“卖呢!”父亲又问道:“多少钱?”老人伸出三根手指:“33元。”父亲试探着说:“能少点不?”老人豪爽地说:“你说个价。”父亲思索片刻:“28元行吗?”老人略作犹豫,随即点头:“行,成交!”父亲说:“我先走一步,您和我娃一起走,我在石桥集上等您。”老人爽快地答应下来。于是,我便跟着老人,牵着羊,慢悠悠地朝着石桥集市走去。一路上,羊儿时不时低头啃食路边的青草,我紧紧拉着缰绳,满心好奇地张望着周围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到了桥底集市,远远就看到父亲早已在那里等候,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他从口袋里掏出钱,递给老人,完成了交易。随后,父亲又在集市上买了一头羊,卖给了桥底国营食堂。我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那两笔买卖,父亲竟然赚了9元钱。那时的我才知道,原来父亲是个“经济”(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经济人),他那精明能干的形象在我心中愈发高大起来。紧接着,父亲又带着我来到桥底供销社,精心挑选了一个价值6元、印有老虎头图案的大床单,说是准备当作给李叔家的贺礼。那床单上栩栩如生的老虎头,威风凛凛,我看得爱不释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买完东西后,父亲便带着我马不停蹄地直奔礼泉阡东镇。一路上,风在耳边呼啸而过,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温暖而惬意。到达阡东镇时,早已是中午时分。李叔热情地将我们迎进家门,招呼我们坐在饭桌前。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七碟子八碗,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父亲笑容满面地拿出那个漂亮的老虎床单,作为贺礼送给李叔家。大家欢声笑语,共同庆祝这喜庆的时刻。饭后,父亲与伯伯起身向李叔告别:“我们就先走了,下次有机会再聚!”李叔依依不舍地将我们送到门口,目送我们离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与伯伯跟着父亲返回到桥底后,父亲突然对伯伯说:“四哥,你先走,我去寨子沟雷兄那座会,好久没见他了。”于是,父亲又带着我踏上了前往寨子沟的路。当我们到达雷伯伯家时,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雷伯伯看到我们,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热情地将我们迎进屋内,又是让座,又是倒水,那股热乎劲儿让我倍感温暖,仿佛回到了自己家一般。两位老人坐在一起,愉快地闲聊着,回忆着往昔的点点滴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间,夜色渐深,父亲看了看窗外,说道:“天色不早了,我也得带着娃回去了。”雷伯伯有些不舍,但也不好强留,便将我们送到门口,再三叮嘱我们有空常来。父亲带着我踏上归途,一路上,月光洒在乡间小路上,为我们照亮前行的方向。在儿时的记忆中,我一直不知道我家与寨子沟雷伯伯家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这个疑问如同一个神秘的谜团,深深地埋在我的心底。直到1982年父亲离世,这个谜团依旧没有解开,成为了我心中一个久久难以释怀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思绪回到现实,我们在寨子沟村下了车。雷主任笑着说:“这是我老家。”我感慨地说道:“我很小的时候,父亲曾带我来过这里的一个伯伯家,但具体是哪家,我也记不清了。”姚主席打趣道:“说不定就是他家呢!”我无奈地摇摇头:“这可说不准。”说着,我们便来到了雷主任家。一进门,雷主任就忙得不可开交,一会儿去取水果,一会儿拿鲜杏,又递烟又倒茶,那热情好客的模样,就像当年我来到这里时,伯伯和大妈招待我们一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等我们在客厅落座后,雷主任说道:“过去村子里的一些事情,我父亲了解得比较多,等他回来,让他给咱们讲讲村上的历史故事。”话音刚落,雷主任的父亲便推门走了进来。打过招呼后,老人便兴致勃勃地讲起了村上的故事。他语气沉稳,缓缓说道:“咱们村子历史可悠久了,传说以前是屯兵的寨子,所以才叫‘寨子沟’。村子里还有个很大的寺院,叫‘大兴寺’,那香火可旺了,初一、十五的时候,来烧香的信徒能有万余人呢!”听到这儿,雷主任插话说:“走,咱去看看大兴寺遗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人来到大兴寺遗址,眼前的景象却让人不禁感到一丝惋惜。曾经香火旺盛、热闹非凡的大兴寺,如今已变成了一个小型加工厂,只剩下满地的残砖烂瓦和一些残破的石刻,在风中诉说着往日的辉煌。我蹲下身,轻轻拾起一块残砖,上面的纹路仿佛镌刻着岁月的痕迹,让人感慨万千。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破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看完遗址,我们又回到了雷主任家里。姚书记与老人相谈甚欢,聊起了许多关于村子的历史。这时,我忍不住插了一句话,向老人问道:“我很小的时候来过这里,但不记得是哪家了,是我父亲带我来的,只记得他和这家主人关系很好。”我努力回忆着儿时的细节,向老人描述着。老人沉思片刻后说:“应该就是我父亲,但他已经不在了,具体情况也说不清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时,姚书记不经意间看到他家书架上放着一本家谱,好奇地拿在手上翻看了起来。看了一会儿,他说道:“叔,这本家谱让我拿回去参考一下资料,行不?”老人爽快地答应道:“行,你拿走吧!”就这样,我们告别了雷主任的父亲,结束了一天的寨子沟调研之旅,各自踏上了回家的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下午两点多,姚书记给我发来了一段他从雷主任家谱上看到的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激动之情。原来,我们祖上爷爷曾在泾阳石桥卖小吃,后来爷爷生病,便回老家蓝田去了,留下父亲在石桥羊肉馆做相公。后来,周家道集市因为过往商人众多,又是古道过泾河临金渡的必经驿站,父亲在伯伯的帮助下,便在周家道开设了羊肉馆,解放后便在那里定居下来。而父亲常去寨子沟雷伯伯家,是因为有一年父亲要回蓝田老家,身上没钱,是雷伯伯慷慨相助,帮了父亲一把。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终于在这一刻真相大白,困扰我多年的谜团也随之解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父亲和雷伯伯之间深厚的情谊,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这段跨越时空的缘分,从儿时的那次造访,到如今的调研重逢,历经半个多世纪,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大兴寺的遗址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而我与寨子沟的这段缘分,也成为了我生命中一段珍贵而难忘的回忆。它不仅让我了解了家族的历史,更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那份真挚而淳朴的情感,在时光的洗礼下,愈发显得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经幢</p> <p class="ql-block">文物保护碑</p> <p class="ql-block">唐石刻</p> <p class="ql-block">雷家谱内容</p> <p class="ql-block">雷家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