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惠山古镇

中镇隐士

<p class="ql-block">惠山古镇景区有风景名胜景点200多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3个44处,主要景点有寄畅园、二泉书院、御碑亭、天下第二泉、惠山寺、春申涧、阿炳墓、中国杜鹃园、锡山施墩遗址等。</p><p class="ql-block">2020年惠山古镇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2021年被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的首批江苏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p> <p class="ql-block">惠山地区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1955年秋,锡山发现遗址,经江苏省文物管理部门考证确认是四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之一。</p><p class="ql-block">战国末年(前221年),传说历史人物春申君曾在惠山东麓的水涧饮马,故而水涧被命名为春申涧。</p> <p class="ql-block">南朝(420年至589年)刘宋司徒右面长史湛挺隐居于惠山,并建造别墅园林“历山草堂”。南宋景平元年(423年)湛挺后人将“历山草堂”捐赠给僧人用作寺院,改称“华山精舍”。梁大同三年(537年),建大同殿,易名为法云禅院。</p> <p class="ql-block">唐宋(618年至1279年)时期,法云禅院又曾改名为昌师院、普利院、旌忠荐福功德禅院等。唐宋鼎盛期该地僧舍达一千零四十八间。唐朝大历未年(779年),相传无锡县令敬澄派人开凿天下第二泉,茶圣陆羽称赞道“庐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泉第二”,从此惠山泉就以“天下第二泉”闻名。宋高宗赵构(1107年至1187年)南渡时曾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1368年至1912年)惠山修建了愚公谷、寄畅园、惠麓小隐、王园、潜庐以及大批祠堂园林。康熙1654年至1722年曾六次巡幸惠山寺,1684年南巡至惠山寺时曾在漪澜堂品茶,并留下诗句“朝游惠山寺,闲饮惠山泉”,还特地为“惠山寺”题额。乾隆认为惠山“幽雅闲静”,特为惠山寺题一匾“法乳流慈”,且留下一对联“九龙云连吉光开佛相,二泉玉泻禅味得真如”。</p> <p class="ql-block">惠山古镇景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宝善街18号,东经120°16’、北纬31°34’,地处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麓,无锡市西部,海拔高8米,距无锡市中心2.5千米,北面是京杭大运河。</p> <p class="ql-block">惠山古镇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季,灾害频繁。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季风控制,盛行东南风,天气炎热多雨;冬季受大陆盛行的冬季季风控制,大多吹偏北风;春、秋是冬、夏季风交替时期,春季天气多变,秋季秋高气爽。常年(1981年至2010年30年统计资料)平均气温16.2℃,降水量1121.7毫米,雨日123天,日照时数1924.3小时,日照百分率43%。一年中最热是7月,最冷为1月。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连阴雨、干旱、寒潮、冰霉和大风等。由于受太湖水体和宜南丘陵山区复杂地形等的影响,局部地区小气候条件多种多样,具有南北农业皆宜的特点,作物种类繁多。</p> <p class="ql-block">惠山古镇背靠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山麓,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貌形成于中生代印支期(距今约1.8亿年)的华夏系构造使无锡地区褶皱成陆。</p> <p class="ql-block">惠山古镇位于无锡市,是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南濒太湖,与浙江省交界,北临长江,惠山古镇东面靠近京杭大运河,惠山滨、山东滨、龙头河形成的水系网络遍布于古镇之中,古镇内除纵横交错的水系河道外,还有众多泉水和池塘,代表性的有泉水“天下第二泉”,惠泉池和金莲池等池塘。</p> <p class="ql-block">惠山古镇位于无锡市,无锡市的市花为杜鹃花,惠山古镇内的中国杜鹃园内有马缨杜鹃、迷人杜鹃、云锦杜鹃等众多杜鹃花卉。惠山古镇的组成部分之一惠山植物种类众多,有针叶树、常绿阔叶树、落叶阔叶树等,包括黑松、冬青、香樟、国槐等。</p> <p class="ql-block">惠山古镇主要分为四大街区,分别是位于北边的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区、锡惠名胜区和南边的山林保护区。景区有四个出入口,东边是古华山门出入口,北边是秦元门出入口,东南和西南分别是锡山门和青山门出入口。</p> <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无锡城西惠山古镇景区,地处锡惠东部山麓,由绣嶂街、秦园街和寺塘泾河两侧的上、下河塘围合而成,包括听松坊街区,面积0.3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街区街区的著名景点包括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称的惠山老街,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的泥人主题博物馆、外形与“青龙偃月刀”神似的关刀河、被誉为“龙头河”的寺塘泾、供奉着黄飞虎神像的东岳行庙以及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宝善桥。</p> <p class="ql-block">文物古迹区紧邻历史文化街区,游览面积约0.05平方千米,是惠山古镇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物古迹区的景点包括了千年古刹惠山寺、开凿于唐朝的天下第二泉、初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园林寄畅园、得名于苏轼诗句的漪澜堂、可观赏惠山景色的云起楼、修于明代正德十一年(1516年)的二泉书院等,集寺庙文化、茶泉文化、园林文化、书院文化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锡惠名胜区与文物古迹区和历史文化街区相邻,游览面积0.15平方千米。包括锡山、映山湖、中国杜鹃园、阿炳墓园、吴文化福寿天地、九龙壁、锡山先民遗址、龙光寺、龙光塔、游乐园、索道、划船、茶室等景点和游乐休闲设施。</p> <p class="ql-block">山林保护区面积约2.8平方千米,主要景点包括春申涧、春申君饮马处、春申涧牌坊、卧云石、南泉、云泉亭、绣璋亭、东坡题刻、棋盘石、仙人脚印、头茅峰、古银杏树、索道览月观光平台等景点与旅游休闲设施,大片的山林,奇石及流泉。山林保护区山顶可俯瞰无锡市市区,眺望太湖。</p> <p class="ql-block">惠山古镇的建筑历史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420年至589年),明清时期(1368年至1912年)形成古镇。</p> <p class="ql-block">惠山古镇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街区,因靠近惠泉山麓而得名,其建筑风格为徽派建筑,建筑格局为江南古镇特有的水旱街坊空间格局。不同于传统徽派建筑在山地和临近山地的地区建造,惠山古镇为平地布局,房屋多顺河而建,并装饰有砖木雕刻,打破了建筑空间的封闭性,将徽派建筑风格与当地吴文化相结合。惠山古镇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区域面积100万平方米内保存了唐以来的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控保单位39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锡彩塑(惠山泥人)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庙会以及市级工业遗产惠山泥人厂以及横跨500年历史的祠堂群,是集山水旅游、人文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原生态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无锡中国泥人博物馆坐落于惠山古镇东部景区古华山门入口处,毗邻中国髹[xiū]金漆博物馆,是一座以独特的泥人工艺为展览主体的主题博物馆。博物馆的建筑外形由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设计,整个建筑呈斜面大屋顶形制,青瓦盖顶,呈“U”字型。该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布展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规模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馆内分序言馆、惠山泥人展示厅、中国泥人各流派展示厅、世界泥人文化展示厅以及泥人大师工作室等十多个空间,集中展出了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陕西、广东以及无锡等13个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原产地泥人作品,包括无锡特产大阿福在内近5000件。此外,中国泥人博物馆还现场展示泥人创作和工艺制作过程,具有教学培训,创作科研活动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东岳行庙,又称东岳庙、东岳行宫、东岳报功祠,位于惠山古镇绣嶂街中部,始建于五代后唐同光初(923年),2010年重建并恢复神像大殿。东岳行庙供奉东岳大帝泰山神黄飞虎神像。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庆祝黄飞虎诞辰无锡城内举办惠山庙会时举办“八庙朝东岳”活动的东岳即东岳行庙。届时无锡城内八庙的老爷都以行业公会为背景,组织护行巡游队伍,边行进边表演,依次向惠山东岳行庙进香朝山。</p> <p class="ql-block">文物古迹区紧邻历史文化街区,游览面积约0.05平方千米,包括寄畅园、二泉书院、天下第二泉等景点,集寺庙文化、茶泉文化等多种文化于一体,被称为惠山古镇景区的核心和精华。</p> <p class="ql-block">寄畅园位于惠山古镇秦园街西侧,毗邻二泉书院,占地约10000平方米,属于中型别墅型私家园林,是江南的山麓别墅式古典园林,也是无锡唯一的明代(1368年至1644年)古典园林。寄畅园初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明代正德年间兵部尚书秦金曾经辟为别墅,名曰“凤谷山庄”。后据王羲之“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诗意,改名为“寄畅园”,传至后代秦耀更名为“寄畅园”后经秦家数代经营,最终成为一代名园,与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南京瞻园并列为江南四大名园。</p> <p class="ql-block">寄畅园兴盛于明万历至清康乾年间,清朝康熙、乾隆两帝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的100年间,先后六下江南,分别七次驾临惠山。乾隆评价寄畅园说“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寄畅园现有景点包括碑廊、秉礼堂及庭院、碑墙、含贞斋、九狮台等28景。有碑刻244方,百年以上挂牌古树名木12棵。虽在太平天国时期毁坏,后进行修复,恢复了卧云堂等建筑,以及全盛时期的园林景观。无锡寄畅园代表着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的园林文化遗产。1988年寄畅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二泉书院位于寄畅园西侧,惠山寺的北侧。由无锡人邵宝始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邵宝死后,二泉书院改建为祭祀他的祠堂,先后在明万历、天启,清顺治、乾隆年间由官府及族裔修葺[qì]。主要景点有君子堂、香积池、拜石亭、点易台铭四面碑等,私家书院景色、布局和悠久的历史是其主要看点。</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二泉位于无锡惠山东麓的缓坡地带,二泉书院与寄畅园西侧,原名漪澜泉,简称“二泉”。其泉水景观初成于中唐时期(767年至835年),因唐代茶圣陆羽称赞道“庐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泉第二”而闻名,随着陆羽、李绅、苏东坡、赵孟颊为代表的众多唐宋文人造访于此品茗观泉,留下众多诗文篇章,二泉名气逐渐增加。</p> <p class="ql-block">北宋建炎末年(约1130年)天下大乱,惠山也遭到极大破坏,二泉泉眼干涸。南宋绍兴初年(约1135年),二泉得到修整,至元朝时(1271年至1368年)二泉确立以泉井、泉池、泉亭和祠堂构成的中轴对称的景观庭院。“二泉”泉水随山势自西向东,分上、中、下三池,其中下池面积最大,西池壁正中有一石螭[chī]首,构成“螭吻飞泉”胜景。天下第二泉富含矿物质,口感甘甜,唐代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无锡籍诗人李绅曾称赞二泉水为“人间灵液”。宋朝(960年至1279年)时宋徽宗曾将二泉水列为贡品。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写道“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p> <p class="ql-block">惠山寺庙园林位于惠山古镇绣嶂街西端,惠山东麓,南邻天下第二泉、华孝子祠,北毗寄畅园、二泉书院。由于其历史和文化位列无锡十大丛林之首。</p> <p class="ql-block">惠山寺的前身是南朝刘宋司徒右长史湛挺创立的“历山草堂”。刘未景平元年(423年),把历山草堂改作僧舍“华山精舍”。梁大同三年(537年),把华山精舍改为“慧山寺”,寺僧陈大德建大同殿后取名‘法云禅院”。唐代会昌年间(840年至846年)惠山寺因会昌灭佛运动被毁,至唐大中年间(847年至859年)又重建。北宋末靖康元年1126年),赐给名相李纲作“功德览”。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把该览赐给信安郡王孟忠厚,祭祀昭慈圣宪孟太后,改名为“族忠荐福寺”。元末(1368年)惠山寺被毁,至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僧人普真重修惠山寺。明代(1368年至1644年)多次重修重建,增补了禅堂和不二法门。清代康熙皇帝于1684年南巡时,在惠山寺漪澜堂品泉。清咸丰至同治年间(1851年至1875年),清军与太平军在江南一带激战,惠山寺毁于战火,仅存寺门匾额。1863年李鸿章在惠山寺的废墟上建了“昭忠祠”,辛亥革命后改为“忠烈祠”。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惠山寺庙园林大量精彩的文物古迹得到修缮和保护,惠山寺是无锡现存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保留较为完整的古迹和建筑有古华山门、唐宋经幢、金刚殿、日月池、金莲池、金莲桥、御碑亭、听松石床、古银杏树、大同殿、竹炉山房和云起楼等。2002年10月惠山寺庙园林升格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位于二泉书院左侧,西面是惠山寺,南面为天下第二泉,是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清乾隆六次南巡,途经无锡时写下游历惠山景物诗章大部分保存在御碑亭,御碑东西南北分别刻有乾隆1751年、1757年、1762年、1780年下江南游惠山寺时御书诗篇</p> <p class="ql-block">锡惠名胜区与文物古迹区和历史文化街区相邻,位于文物文物古迹区和历史文化街区南部,面积0.15平方千米。包括锡山、中国杜鹃园、阿炳墓园等景点,基础设施齐全。</p> <p class="ql-block">阿炳墓位于惠山东麓,春申涧东部,南面为中国杜鹃园。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年至1950年),又称“瞎子阿炳”,是一位民间音乐家,其代表作品有《二泉映月》《听松》《昭君出塞》等。其墓于1983年迁至现址,墓地面积742平方米,主体由墓墙和翼墙组成,状如音乐台;墓碑由中国音乐研究所、无锡市文联立,杨荫浏书;墓前立瞎子阿炳铜像,由钱绍武雕塑。1996阿炳墓被公布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中国杜鹃园位于惠山东麓阿炳墓之左,1979年开始建设,1981年建设完成。是一座以观赏杜鹃花为主的专类花园,内有踯躅廊、沁红坡、心芳涧等景观。中国杜鹃园是中国杜鹃花品种资源基因库和国内重要的杜鹃花繁育基地和展览中心,收集、保留有杜鹃花原生种50多个,园艺栽培品种450余个,1984年获得建设部新园设计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泰伯殿位于阿炳墓北侧,映山湖之西北方,是建于清中期的至德祠的主殿,坐北朝南,前筑有平台,总面积约15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三楹五架硬山式,整幢建筑雍容肃穆,古色古香,内有泰伯铜像,史记事迹漆屏。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锡山施墩遗址位于锡山之东南麓,中国杜鹃园的东部。原为动物园猴山,是无锡市文物遗址控制单位。1955年秋,出土汉墓,随葬品有泥质灰陶簋[guǐ]、鼎、钫[fāng]、杯及陶俑等。2010年秋,该址及周围又发现了红烧土、仿轮、玉钺[yuè]、水井、古河道、稻田等距今7000年至4000年间的文物,经江苏省文物管理部门考证,这是距今四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之一。</p> <p class="ql-block">龙光塔位于锡山山顶,锡山施墩遗址东北部。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4年),是无锡的文风塔,也是城市标志建筑。1992年龙光塔进行了修理,加固飞檐和栏杆,将塔身改成深红色。龙光塔旁原为龙光寺,因塔建造寺庙,现一部分翻建成楼。2018年10月,龙光塔再次修缮,并于2019年5月竣工,修缮后的龙光塔塔高31.29米,总建筑面积244.77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山林保护区位于惠山东部,面积约2.8平方千米,主要景点包括春申涧、南泉、云泉亭、绣璋亭、东坡题刻、棋盘石、索道览月观光平台等景点与旅游休闲设施。</p> <p class="ql-block">位于天下第二泉以南百米许之惠山东麓,惠山寺南部,相传战国末年春申君黄歇于此涧饮马而名,又名黄公涧,是无锡观瀑的著名胜景。</p> <p class="ql-block">无锡惠山祠堂群以惠山寺、天下第二泉为核心分布,散落于古运河惠山浜、秦园街和绣嶂街附近,靠近寄畅园与泰伯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无锡惠山祠堂群共有100余处古代祠堂和部分遗址,具有浓厚的吴中地域特色。在这些祠堂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主要祠堂约50余座,局部改建的祠堂约40余座,尚有可靠的经古代祠堂图等资料查证的10余处重要的祠堂遗址。祠堂建筑的形制,多数以江南民居建筑的硬山式为主,砖木结构较少。祠堂建筑的年代以明(1368年至1644年)、清(1636年至1912年)及近代时期(1912年至1949年)为主体。2006年惠山祠堂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中国髹(xiū)金漆博物馆位于中国泥人博物馆东南侧,漆器拥有上千年的历史,髹金漆博物馆馆藏明代、清代大漆家具一百余件,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馆内有古代“髹金漆佛龛”“髹金漆屏风”“髹金漆橱柜”“髹金漆橱柜”“髹金漆桌案”“髹金漆床具”“髹金漆古家具”“髹金漆艺术”等七个系列髹金漆古典家具,有着代表苏作、京作、晋作、闽作、广作等不同的地域风格。</p> <p class="ql-block">游乐园位于锡惠名胜区青山门内约100米,毗邻锡山施墩遗址,游乐项目较为丰富,有太空漫步、魔兽世界、摇头飞椅、旋转木马、豪华碰碰车、迷你穿梭、手摇小船,电动车、趣味钓鱼、小蜜蜂,激战鲨鱼岛等十余种儿童娱乐项目,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小朋友游玩。</p> <p class="ql-block">游船运营中心位于锡惠名胜区映山湖湖畔。映山湖是惠山古镇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面是惠山,东面是锡山,左侧分布有泰伯殿、阿炳墓和中国杜鹃园。游船运营中心拥有57艘船,包括电动船15艘,大黄鸭脚踏船10艘,普通脚踏船32艘。船只质量可靠并经过国家质量检测。游船运营中心日均接待游客人次300人次,最大接待人次为1600人次。游客乘坐游船时可观赏映山湖及锡山风景。</p> <p class="ql-block">锡惠旅游索道位于锡山东南麓,连接锡山和惠山,依次穿过映山湖、阿炳墓和春申涧,1993年投资兴建,全长921米,18个支柱,架设于锡山半山至惠山214高地之间,单程上行15分钟就可以到达惠山,有102个座舱。1994年10月建成开放,时任江苏省委副书记的曹鸿鸣题“锡惠旅游索道”。起始站“登峰”设在锡山东南麓,终点站“揽月”站设在惠山东峰。2002年12月投资改建成双人吊厢索道,每小时可接待游客400人。索道“揽月”站设有观光平台,可俯瞰锡山和无锡城市景色。“揽月”站后有景石“湖山一览”,集明代文徵明书法。顺登山道北行百米即为头茅峰。</p> <p class="ql-block">1950年2月,无锡市风景管理委员会组建,管理惠山风景区等单位,对锡山及周边区域进行开发建设。同年8月,筹建锡山公园。1953年,锡山公园规划设计图完成,锡山、惠山、黄公涧等处作了重点绿化处理,锡山公园初步建成并于当年国庆节开放游览。</p> <p class="ql-block">1954年惠山寺古华山门门头重建,山门上开设一大二小拱门,背山面街而立,古朴庄严。唐、宋石经幢经整修后竖立在山门内两侧。同年秋又在金莲桥前原李鸿章昭忠祠祠门处建成有三个拱形门的二山门。同时在锡山东西两侧登山道旁、祠前增设园门,与惠山寺甬道相接,周边的一些祠堂以及绣嶂街、庙巷、石榴巷等也被划入锡山公园。1958至1959年,在建成锡山公园的基础上,利用惠山旧宗祠密集区与锡惠山麓之间区域(今映山湖)改建成园林景点,完成锡山公园与惠山古迹区之间的过渡连接并称为锡惠公园,1956年元旦,锡山公园暨动物园建成开放。1958年,园内开挖人工湖取名映山湖。至1959年国庆,锡惠公园正式建成开放。</p> <p class="ql-block">1965年春,在金粟堂周围种植桂花,形成桂林。1966年至1972年,锡惠公园改名为“人民公园”。1973年恢复锡惠公园,并新建了平顶敞门西式建筑型的锡山大门。</p><p class="ql-block">1978年,龙光塔向游人开放。次年惠山古镇开始施工建造中国杜鹃园,1981年9月中国杜鹃园建成开放,并在1984年获得建设部新园设计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1983年,在现惠河路建成锡惠公园锡山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中式大门,门内竖锡山碣石,成为锡惠公园锡山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在春申涧与今阿炳墓之间新筑了一条登山道,经秀嶂亭至头茅峰,在半途山坡建扇亭。在二泉亭上方原惠山土地庙旧址,建成半山亭:面阔三间,左为敞阁,筑旱桥与登山道相接。至此,惠山上共筑三条登山道,道旁建有若干景点,初步形成了山间观赏景区。锡山东麓建成新的儿童乐园,内有滑梯、转椅及日本明石市赠送的儿童游乐设施。1985年,对动物园进行改造,翌年建成河马馆。</p> <p class="ql-block">1993年至1995年投资兴建了索道、滑道及百鸟园等三大游乐设施,先后翻建了映山湖环道、锡山环道等路面;修筑、加固了锡山北环路及惠山登山道;加强健身文化设施的营建,建成了雪松林、喷泉、九龙壁、索道等广场,增加了坐凳、双杠、吊环等老年健身或便民设施。</p> <p class="ql-block">1993年至1995年投资兴建了索道、滑道及百鸟园等三大游乐设施,先后翻建了映山湖环道、锡山环道等路面;修筑、加固了锡山北环路及惠山登山道;加强健身文化设施的营建,建成了雪松林、喷泉、九龙壁、索道等广场,增加了坐凳、双杠、吊环等老年健身或便民设施。</p> <p class="ql-block">2013年11月,惠山古镇划并给无锡惠山古镇景区实行一体化管理。</p><p class="ql-block">2015年10月,无锡惠山古镇景区新增四只生态型旅游厕所,其中三座厕所设计建造达到国家旅游厕所AAA级最高标准。公厕周围景观配套完善,有残疾人专用间、无障碍坑位、母婴操作台。年底,惠山山体建成9只消防专用大型蓄水箱,分布于三条主要上山道两侧,蓄水总量达15万千克。</p><p class="ql-block">2017年9月,根据发展需要,原锡惠公园、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惠山古镇三大区域将实行一体化封闭式管理,整个景区范围统称为“无锡惠山古镇景区”,从区域功能上划分为文物古迹区、锡惠名胜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山林保护区四个游览区。</p> <p class="ql-block">1954年起,逐步修葺明代古园寄畅园,建成秉礼堂及庭院,在贞节祠前增设园门,与惠山寺甬道相接;整修了天下第二泉,对漪澜堂进行改建,四壁开设漏窗,使游人在室内即可欣赏二泉及庭院全景。建晴云亭和观涧亭。次年在锡山南麓建百花亭、竹廊,铺设上山道,改建了喷泉,翻修了锡山龙光寺大殿,整修了龙光塔和惠山龙头下。</p> <p class="ql-block">1959年,愚公谷区域进行大规模整修,使愚公谷、映山湖与锡山、惠山两大景区形成一个整体。</p><p class="ql-block">1974年至1977年,先后维修了龙光塔、石浪庵、黄公涧三角亭、云起楼、惠山寺御碑亭,并将头茅峰道观经大修后辟为游人休息处。1979年至1982年,修复了金莲桥、乾隆御碑、二泉亭至头茅峰的登山道600米石阶、土地庙附近的半山棋盘石。</p> <p class="ql-block">1982年,寄畅园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秦园街(原惠山横街)入口恢复并单独开放。1983年惠山南坡拜经台“南泉”疏浚,头茅峰至二茅峰山脊的石路得以修筑。1988年1月13日,寄畅园被国务院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