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岁月深处的灵魂叩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姜育恒那沙哑沧桑的嗓音在耳畔响起,一句句“多年以后”仿佛带着时光的利刃,划开记忆的帷幕。那低沉的旋律,宛如一条蜿蜒的河流,裹挟着岁月的泥沙,在心底掀起层层波澜。他唱出的每一个自问自答,都像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叩击,一下又一下,精准地敲打着我内心最柔软的角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经过多年以后,所有的过与错,无法解脱”,他这样唱着。我不禁自问,这么多年以,我将如何面对自己生命中那些曾经的过错与遗憾?那些年少轻狂时犯下的错,那些因犹豫怯懦而错过的机遇,那些在冲动之下说出的过激话语,此刻都如潮水般涌来,拍打着礁石冲击着我的灵与肉;我试图寻找出渲泄的出口、解脱的出,突破,却发现它们早已深深扎根在记忆里,成为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法破解。或许,答案就藏在坦然接受之中。我们不妨暂且放下,也许在现实的生活中,大可不必执着于抹去曾经的痕迹,而是将这些经历当作成长的印记,带着它们继续前行,在未来的日子里不再重蹈覆辙,这或许就是对过往最好的和解。人生阅历承载了太多的无奈和心酸,并不是每个人能做到《多年以后》那样,能直面自己的无悔和蹉跎;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最终都会灰飞烟灭,不管你是谁,能被后人记住的只有影像和声音,这就是真实的宇宙与尘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为何人生淡薄,努力为了生活,最后还是寂寞”,在《多年以后》的歌声里满是无奈与困惑。我常常自省式地问自己,在这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拼命追逐,努力奋斗,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物质的富足,还是精神的丰盈?可为何在看似实现目标之后,内心却常常被无尽的寂寞笼罩?思索良久,我想,或许是我们在追逐的过程中,渐渐迷失了自己的初心。我们过于关注外界的评判和物质的积累,却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求。生活的意义,不该只是忙碌奔波,更应该是在平淡的日子里,用心感受身边的美好,珍惜与亲人朋友相处的时光,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寄托,如此,寂寞或许就不再如影随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岁月的流逝,就像深秋的落叶,无论曾经多么繁茂,终究要归于尘土。那些曾经以为刻骨铭心的伤痛,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风干,看似已经愈合。然而,当某个特定的时刻,某段熟悉的旋律,某句不经意的话语,就像一阵春风,又会将那风干的伤口轻轻吹裂,疼痛再次袭来。但正是这些伤痛,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懂得成长。每一次伤口的裂开与愈合,都是一次心灵的蜕变,让我们在岁月的磨砺中变得更加坚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想起一九六五年秋,五百里赣江泛起新桂香时,我们五十张稚气未脱的面孔汇聚水东虎岗。经统考选拔的我们,从四野八乡的村小走赣县中学土砖灰瓦的校舍里,叩开中学的校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课桌已经有了年轮印记,只是未来还在未知时,历史的风暴已悄然迫近。初中三年时光,竟有两载在红色狂飙中浮沉:大串联的绿皮火车载着少年穿越迷茫神州,复课闹革命的标语下藏着未愈的创伤,直到一九六八年盛夏的离别来得猝不及防——没有毕业典礼的笙箫,没有同窗互赠的留言册,五十个书包在武斗的硝烟里各自飘零。厂矿子弟星散阡陌,农家儿女重归稼穑,我们就这样成为"老三届"中最特殊的六八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此赣江成了切割时空的银河。没有手机的年月,全县各地邮局的绿色邮筒吞没了太多石沉大海的信笺;没有网络的年代,五湖四海的距离足以让最鲜活的记忆褪成泛黄胶片。唯有江畔那株株百年古榕古樟记得,当年在树荫下争论理想与现实的少男少女,转眼已成散落人间的星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世纪的信息浪潮终究冲开了记忆闸门。当第一个失联同学的声音从电话那端传来时,我们才发现,原来五十个生命轨迹在时代浪潮中分流——工人、教师、医生、军人、乡镇干部......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坐标系里完成了半世春秋。2015年春节,当三十几双布满皱纹的手重新交握时,那些穿越文革风雨、改革春潮的面庞上,依然跃动着虎岗少年特有的清亮眸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今抚摸着纪念册上永远空缺的十几个位置,忽然懂得:我们这代人的人生,恰似赣江上的竹筏,既被激流裹挟着向前,又在漩涡中执着地寻找着彼此。那些未及说出口的告别,那些被岁月酿成琥珀的同窗絮语,终将在时光长河里沉淀成最温润的星光。就象姜育恒的《多年以后》,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在其中照见自己的过往、现在与未来。它以那沙哑沧桑的嗓音,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带领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回首追忆,思索人生的真谛。在这不断的叩问与思索中,我们终将在岁月的流逝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带着对过去的释怀,对现在的珍惜,对未来的期许,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