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光三千五 庚续文脉夏商周 看.见殷商(二)

陈平

<p class="ql-block">摄 影 陈 平</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10688709</p><p class="ql-block">手 机 ⅤiV0 Ⅹ F0</p><p class="ql-block">撰稿人 陈平</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文化上下五千年悠悠绵长,有“信史”夏商周文化长达三千五百多年。殷商文化也有一千五百多年(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我国历史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p><p class="ql-block">殷商文化源于河南商丘,以中原为中心向北西东南发展到鼎盛时期后,渐次为周文化替代。</p> 北向 <p class="ql-block">北向</p><p class="ql-block">在盘庚迁般前,商文化的北界已推进至唐河与易水之间。在盘庚迁殷后,豫北冀南地区成为商王国的王畿。远至燕山南麓地区,出现了一些文化上与商有关联的据点,如北京平谷刘家河商墓遗址。通过这些据点,殷商和北方有着广泛的物质与文化交流。在内蒙古东南及辽宁西部地区多个地点,考古发现了商文化风格的青铜器。</p> <p class="ql-block">北京刘家河商代墓葬</p><p class="ql-block">1977年8月,北京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刘家河村的一位农民在取土时, 意外发现了一座墓葬。这座墓葬为呈南北向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有椁室和二层台。由于早年破坏,墓葬仅存南半部,出土了16件青铜礼器,如三羊罍、青铜鸟柱龟鱼纹盘等,还有青铜兵器铁刃铜钺,玉斧、玉柄、玉璜和少量金器等。根据出土器物推断,刘家河墓葬埋葬时间相当于殷墟文化一期,且青铜礼器与商文化属于同一系统。而且平谷刘家河墓葬的方向与商人墓葬一样是南北向,这在北方地区土著文化中极少见的。</p> <p class="ql-block">三尾鱼铜盘</p> <p class="ql-block">雷纹小方鼎</p> <p class="ql-block">弦纹铜鬲</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铜瓿</p> <p class="ql-block">铜钺</p> <p class="ql-block">西向</p><p class="ql-block">在早商时期,商文化扩展到西安附近,以陕西耀县北村和西安老牛坡遗址为代表。中商阶段,商文化浸入至扶风、岐山一带。晚商时,商文化分布限于关中东部,代表性遗址为西安老牛坡和袁家崖遗址。而关中西部则是溯源先周文化的重要区域,如郑家坡、刘家、碾子庄等文化遗存。老牛坡类型的最后阶段或已进入西周纪年。姬昌(即周文王)曾为殷商之“西伯”,老牛坡类型的演变正反映出商与周人关系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老牛坡类型与老牛坡遗址</p><p class="ql-block">老牛坡资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燎原村北,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是一处以商文化遗存为主的大型古代遗址。老牛坡遗址聚落布局与地貌紧密结合,功能区包括居住区、手工业区(治铜、制陶)、墓葬区等。老牛坡类型的商文化融合关中本土文化元素,陶器群中既有典型商式器物,又包含地方特色的夹砂灰陶、绳纹陶等,这里还出土与城洋青铜器群有联系的青铜面具。作为商文化西进的重要据点,老牛坡为研究商代军事防御、区域文明互动及聚落演变提供了关键证据。</p> <p class="ql-block">夹砂红陶鬲</p><p class="ql-block">西北大学藏</p> <p class="ql-block">|灰陶罐</p><p class="ql-block">商 Shang Dynasty</p><p class="ql-block">西酸老牛坡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西北大学 藏</p> <p class="ql-block">青铜带盖三足壶</p><p class="ql-block">商 shang Dynasty</p><p class="ql-block">1980 年陕西城固县龙头镇龙头村出土</p><p class="ql-block">城固县张骞纪念馆 藏</p><p class="ql-block">铜壶为有盖,子母口,长直颈,葫芦形垂腹,圆底,下有三牛首形足。颈部一对横形宽扁耳。盖子顶中央为一宽桥钮,外部饰四个头朝外的兽面纹,口沿饰一周雷纹,颈部饰三道凸弦纹。腹部纹饰上部为一周變纹,下部为三个目云纹组成的饕餮纹。整个铜壶规整而华丽。</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瓿(bù)</p><p class="ql-block">商 shang Dynasty</p><p class="ql-block">1973 年陕西城固县博望镇莲花村出士</p><p class="ql-block">城固县张骞纪念馆 藏</p><p class="ql-block">铜瓿微微侈口,鼓肩,腹部稍微直,下部收束,直圈足较高,圈足上有等距三个方孔。肩部有等距三兽首,兽首间饰變纹,肩部和足部饰饕餮纹,各以三道竖扉棱作为饕餮鼻梁。</p> <p class="ql-block">东向</p><p class="ql-block">早中期的商文化发展到泰沂山脉以北,其代表性遗址为济南大辛庄遗址。鲁西南则以济宁潘庙遗址为代表。徐淮地区的铜山丘湾、沭阳万北,及鲁南的郯城小麦城等都有中商文化遗存。至晚商时,商文化东扩到淄河、弥河流域,覆盖范围超出了大辛庄类型,而徐淮地区的商文化已经被当地土著文化取代。《佐传》中提及商纣王攻打东夷,称“纣克东夷而陨其身”。考古发掘所展现的商文化在东部的扩张与收缩,反映出商与东夷之间的强弱变化。</p> <p class="ql-block">苏埠屯类型与青州苏埠屯遗址</p><p class="ql-block">泰沂山脉北侧地区内的晚商文化概称为苏埠屯类型,位于青州市东北苏埠屯村的苏埠屯遗址是其典型代表。苏埠屯发现四墓道“亚”字形大墓,其结构与殷墟王陵相似,而且青铜器组合(如觚、爵、斝等)与殷墟同类器物高度相似,主要的陶器,如折沿鼓腹鬲、宽折沿绳纹鬲等也与般墟类同。但是部分陶器明显有别或未见于般墟类型,如素面鬲、鼓腹高卷足簋等。后者为地方性文化因素。</p> <p class="ql-block">青铜钺</p><p class="ql-block">商Shang Dynasty</p><p class="ql-block">1986 年青州市苏埠屯遗址 M8 出土</p><p class="ql-block">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藏</p> <p class="ql-block">商 shang Dynasty</p><p class="ql-block">青州市苏埠屯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青州市博物馆 藏</p> <p class="ql-block">铜策柄</p><p class="ql-block">商 shang Dynasty</p><p class="ql-block">青州市苏埠屯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青州市博物馆 藏</p> <p class="ql-block">铜斗</p><p class="ql-block">商 shang Dynasty</p><p class="ql-block">1957年长清小电出土</p><p class="ql-block">山东博物馆 藏</p> <p class="ql-block">南向</p><p class="ql-block">至晚商前,商文化已经扩张至长江沿岸,并以安陆晒书台、黄陂盘龙城等遗址为据点,长期盘踞于汉水以东,并蔓延至洞庭湖周围和赣江下游地区。晚商时,商文化退出长江沿岸,收缩至桐柏山以北,今河南南部地区成为晚商文化的前沿。其中信阳罗山天湖墓地遗址为代表的一类文化,是晚商文化的类型之一。</p> <p class="ql-block">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p><p class="ql-block">盘龙城遗址于1954年发现,经过科学考古勘探;陆续发掘出大型宫殿基址与大型商代贵族墓,并出士了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等3000余件,包括青铜大圆鼎、大玉戈、绿松石镶金片等珍贵文物。盘龙城遗址距今3500年,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现知布局最清楚、遗迹最丰富的一处青铜时代早期城址。</p><p class="ql-block">盘龙城出土的陶高、斝等器物,青铜礼器(如鼎、斝、觚)的形制、纹饰及组合关系与中原文化高度相似,尤其是兽面纹、夔龙纹等典型商式纹饰的运用,彰显中原礼制对盘龙城青铜文化的深度渗透。而盘龙城本土文化器物以鼎类陶器、带鋬觚形器、绿松石镶金饰件为核心代表。</p> <p class="ql-block">双柱铜斝(jiǎ)</p><p class="ql-block">商Shang Dynasty</p><p class="ql-block">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藏</p> <p class="ql-block">大玉璧</p><p class="ql-block">商 shung Dynasty</p><p class="ql-block">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出士</p><p class="ql-block">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藏</p> <p class="ql-block">铜面具</p><p class="ql-block">商shwyByly</p><p class="ql-block">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盘龙城博物院 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