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莲泗荡嘉兴王江泾那边的水域名称,原以为应该写成涟泗荡的,但“度娘”作莲,并告水滨有刘王庙一、宝塔一、舅公祠一。莲泗荡风景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网船会举办地。这是新话</p><p class="ql-block"> 门口"阿伯”(嘉善人阿姨俗称)讲,到涟泗荡迎会,会看到你怕,扎肉提香炉,你晓得哇?扎肉的钩子扎在人的手臂上,还要挂个香炉,这样提香炉去见老爷,老爷也要感动的。门口"阿伯"吹,她做姑娘辰光,摇了船,好几次去涟泗荡迎会,她是亲眼看见过扎肉提香的。 “阿伯”的话由下面事缘起。</p><p class="ql-block"> 十一、二岁那年,嘉善人民广场开交易会,穿着老底子衣裳的游街人,一直走到东门,我在自家的门口,看见了撑扞走路的高脚人,觉得稀奇。门口“阿伯”立马告诉我,还有更加稀奇的事,老底子“迎会”,"你晓得迎会吗?没有见过吧,那些人钩子扎在肉里,还要挂香炉走路呢。 所以我晓得老底子有迎会,再次被唤起是多年前嘉兴的"中国江南网船会”。那时,我老早过了“小把戏”年龄,并且在异乡生活工作。听见网船会三个字、就想起门口“阿伯”当年吹得神乎其神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涟泗荡,大老爷,还有故乡江、河、湖、荡,织成的一张水网,凭借舟楫的交通往来,以及水上的街市,都是我过一过迎会的幻想。 赶江南网船会去、我成行了,我看到图片上有的,还有图片中没有的民俗,只是扎肉提香似乎没有看清,见到过一个老人自已戴个木枷锁,觉得好奇拍了张照片。回忆起来,我总感觉着,我还有那些网船人家,都像是圆一个旧时温馨的梦,适逢风调雨顺,盛世的宽容,那梦确是做成,而且可以圆续了。 </p><p class="ql-block"> 故乡,门口的“阿伯"的迎会,该是民国的旧事,算是迎旧会吧,我的迎会应是人民共和国新事。这么多年过去,门口“阿伯”早已离开人间,那个普佑过渔民的神灵刘猛将在刘王庙复活也好几年了。又十多年过去,我也年愈古稀。现在,行舟河湖港叉野捕的渔民兄弟姐妹,还有多少呢? </p><p class="ql-block"> 我在故乡河湖港叉里,很少见到野捕的渔舟了,不知涟泗荡的网船会还会来介多的渔船吗?迎会,渔民的节日还是这样闹猛?</p><p class="ql-block"> 2025年初夏于镇海寓所 再忆</p> <p class="ql-block">2010年嘉兴政府组办的江南网船会</p> <p class="ql-block">周边江浙沪来迎会的渔民初到</p> <p class="ql-block">周边江浙沪来的渔民渔船初到</p> <p class="ql-block">周边江浙沪来的渔船渔民初到</p> <p class="ql-block">祭品下船猪头三牲是老底子留下来规矩</p> <p class="ql-block">升旗,渔民自家的渔上挂着旗</p> <p class="ql-block">泊在荡边的渔舟。</p> <p class="ql-block">"朝圣者”</p> <p class="ql-block">船祭</p> <p class="ql-block">包头巾妈妈,这块头巾是船上女人的穿戴传承。</p> <p class="ql-block">网船上聚餐大碗喝酒常态化,一般不用高脚小酒杯。</p> <p class="ql-block">网船上生活网,养鸭拖拽河中,鸭子随船而行,捕鱼人的小鱼虾螺狮有时喂点它。</p> <p class="ql-block">行灶,随网船跟走的船上烧饭菜灶头,网船人过去睡觉也在船上的。</p> <p class="ql-block">随大人一起来迎会的船上小囡</p> <p class="ql-block">迎会中有组织的龙舟竞渡似乎老底子是看不到的。</p> <p class="ql-block">迎会中有组织的龙舟竞渡似乎老底子是看不到的。</p> <p class="ql-block">迎会中网船人家的自娱</p> <p class="ql-block">各地网船来朝,夜泊涟泗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