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52年柳青来到今天西安市长安区的皇甫村,他褪去干部身份,与村民们同吃同住,深入皇甫村十四年,创作了史诗级文学巨著《创业史》。</p> <p class="ql-block">应长安文学协学会和西安曲江新区瀚皇武术国学研究院的邀请,西安交大教职工剧社的老师们来到长安皇甫的作家村,走进柳青故居。</p> <p class="ql-block">柳青“潜入生活”的创作态度,凝聚了他对农民命运的深刻洞察。这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精神,不仅成就了文学经典,更塑造了一座精神丰碑。正如路遥所言,柳青是“文学的教父”,他的创作实践为后来者树立了标杆——唯有与人民共呼吸,作品才能跨越时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柳青作为共产党员的纯粹信仰,他辞去县委副书记职务,扎根农村,既是为创作,更是为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誓言。他用一生证明:唯有将个体生命与人民命运紧密相连,才能让精神不朽。</span>柳青文学纪念馆,不仅是对一位人民作家生平的追溯,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与信仰的对话,让人深刻感受到文学扎根人民的生命力,以及一位共产党员对信仰的忠诚与奉献。</p> <p class="ql-block">通过现场参观,西安交大教职工剧社的老师们感触颇深,大家认为柳青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更是参与解决村民困难,他捐献了《创业史》稿费,展现了一位作家对艺术与信仰的极致追求。柳青精神已超越文学范畴,成为当今基层干部、青年创作者的共同精神资源。纪念人民作家柳青,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为人们树立一座灯塔,照亮了文学与信仰的道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