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修始祖之崇宁藏<br><br>--中国十大雕版印刷之崇宁藏<br><br>《崇宁藏》刊雕于福州东禅寺等觉禅院,又称《崇宁万寿大藏》,是中国佛教大藏经南方系统的第一部。南方系统的在藏经中,《崇宁藏》被列为首位,是首先采用每版六个半叶(或五个半叶),半叶六行,行十七字的行款,这种版式对后代大藏经的影响甚大. 此后的《毗卢藏》、《圆觉藏》、《资福藏》、《碛砂藏》、《普宁藏》、《洪武南藏》、《永乐南藏》等7种版本大藏经都按此版式. 所用纸张厚而坚韧,一般都经过染潢,开卷即有一种古朴气息。经册背后,往往有"东禅大藏"朱印。<br>卷端有绍圣二年智贤发愿刊经记。全藏580函,1440部,6108卷,千字文编次由天字起至虢字止;首次采用摺装式装帧。《崇宁藏》在国内保存下来的极少,仅存于几个大图书馆和少数寺院。日本有几个藏书单位保留下来了比较完整的大藏,比如宫内厅书陵部、横滨金泽文库、京都东寺,都是完整的框架势。<br>北宋晚期,在中国福州地区,却在同一个时代里,连续刊刻了两部《大藏经》——《崇宁藏》和《毗卢藏》。这两部《大藏经》统称为《福州藏》,学界又称为《闽本大藏经》福建的简称不是“闽”嘛,这两部都在福建,所以叫——闽本大藏。它们都是由一个寺庙为主,通过民间募资完成的,首开中国民间修《大藏经》的先河。这种《大藏经》,它区别于“皇修大藏”,又被称为“寺修大藏”。所以,印经用的雕版,一个被称为“敕修版”,一个被称为“私修版”。<br>作为一个官方行为,它转向民间,主要有三个原因:<br>第一个,北宋末到南宋,政府的控制力度在减弱。政府的控制力度如果不减弱的话,民间是不可能私修大藏的——因为这件事,自唐以来,就只能是官方干,民间干是违法的。<br>第二个原因,是民间的经济实力在增强。因为,修一部《大藏经》……雕造一部《大藏经》,那是要花钱的!而且,花的不是一点儿、两点儿的钱。<br>第三个原因,是印刷中心的出现。福州,是唐朝雕版印刷术以及宋朝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后,中国兴起的第一个印刷中心。雕版印刷在唐朝就有了;泥活字印刷在宋有了。但是,在宋朝时期,主流印刷还是雕版印刷,很少有活字……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出现印刷中心是要有先决条件的,就是——要有木头。福建多山,木头这个事儿没有什么问题。所以,中国兴起的第一个印刷中心在福州。<br>福州的两部《大藏经》,前藏叫《崇宁藏》,后藏叫《毗卢藏》,它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政府的管控力度减弱、民间的经济实力增强、中国印刷中心的出现……欸,“福州藏”就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出现了。<br>“私刻大藏”呢,在理论上它是违法的……“刻藏”这件事情啊,只能皇帝干!哎,你可以刻几本儿佛经,但你不能刻全藏……就是,带着帙号地刻——你不能刻!但是《崇宁藏》就刻了!因为《崇宁藏》的历史地位比较特殊。《崇宁藏》在大藏经学上呢,具有某种过渡性意义……用现在的话说——这部《大藏经》,在政策上撕开了只能由皇家修《大藏经》的口子!就是——以前,你只能皇家修……我修违法,对吧!自从它以后,它就具有过渡性标志……它撕开了一个口子。<br>它用的方法是什么?这个方法现在我们也常用,叫作:先成既定事实,再求追认——我先把这事儿干了,我再让你追认。东禅院的大藏,从皇帝赐名为“崇宁万寿”开始,它的身份,就由“私修版大藏经”转变成了“准官版大藏经”的性质,对吧……前四藏都是官版,但是它呢?是私版!但是皇帝一赐名,欸!它就进入一个过渡状态——在“私版”与“官版”之间,成为一个“准官版”。这就为寺修《大藏经》打开了一条政策上的通路,对吧——红帽子!这种“半私半官”的特殊性质。<br>这种特殊性质,自《崇宁藏》以后,在历代《大藏经》中经常出现。我们说——有好几个版本的寺修大藏……前面,我们讲过金朝的《赵城金藏》;后面,我们会讲元朝的《普宁藏》,这两部《大藏经》跟《崇宁藏》一样,也是这个性质!就是——我先修好了,再求你追认。<br>宋徽宗沉浸在这个“天宁节”的开心里,是一个什么节呢?什么是“天宁节”?就是——皇帝的生日。北宋呢,是个经济非常发达的时代!就在古代啊,这……北宋经济非常发达,老百姓只要有钱,他们就爱过节,对吧!跟现在一样,老百姓有钱就爱过节。过节呢,大家就有理由出来HAPPY,出来消费,也算拉动旅游经济……节日经济。皇上正在生日里头开心呐,对吧!这一下儿,马屁拍到心眼儿上了……天底下没有不吃拍马屁的,关键是你拍的时机和角度,对吧!“崇宁万寿大藏”,就一举取得了敕修《大藏经》的准官方地位。东禅寺的《大藏经》,从赐名为“崇宁万寿”开始,就洗白了它寺刻版《大藏经》的身份,转变成了一个准官方版性质的《大藏经》。这种特殊性质啊,在历代十几个版本的“寺修大藏经”里绝无仅有!就是……寺里刻《大藏经》,刻过十几个版本,但是,像它这种性质的绝无仅有。<br>崇宁万寿大藏的问世,它就开创了我国寺刻版《大藏经》的先河,并且,它把刻经的工作,就……刻“大藏”这么庞大的一个系统工程啊,它把它的组织、流程、工艺方式、工作方式……形成了一整套模式。就是《崇宁藏》,不光是趟开了政策的先河,它还趟开了这个工作流的先河,对此后宋、元两代,由寺庙主持来开刻《大藏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嗯,因为……就是宋、元两代还有寺刻啊,到明、清就又不允许了。明、清只有一部,剩下的都是“皇刻”。<br> 2024年2月24日星期六<br> 于斌园<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