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旅游日记,2025.4.29.

许伯华

<p class="ql-block"><b>  今天是行程的第六天。也是整个旅程中出发最早的一天,6.45分去机场,机场在附近,几分钟就到了伊丽莎白港机场。今天先乘飞机到约翰内斯堡,再坐大巴经过约翰内斯堡和比勒陀利亚两座大城市,打卡“先民纪念馆”和“总统府”。晚上的住宿地在“太阳城”。</b></p> <p class="ql-block"><b>  朝霞下的码头机械,仿佛说着伊丽莎白港的故事,酒店旁边的健身房,晨练的健身者们开始了新的一天。</b></p> <p class="ql-block"><b>  机场里,一起从上海来的领队,与陪伴5天的开普敦上海籍导游挥手道别。南非旅游分南北两段,我们的南部游到此结束,约翰内斯堡开始的北部游览,将由另一位导游负责。</b></p> <p class="ql-block"><b>  走过停机坪经舷梯上飞机,很赞赏新加坡航空和南非航空,无论是舷梯还是廊桥上下飞机,都开启前后两端的舱门,既便利又快捷。</b></p> <p class="ql-block"><b>  航程时间不长,一个多小时,机上提供收费饮料和食品。机上乘务员我看到四位,一个白人、两个黑人,一个有色人。由此想到了南非5000多万人口中的四大种族,黑人(约占79.4%)、白人(约占9.3%)、有色人(约占8.8%)、亚裔人(约占2.5%)。不知道飞机上不同肤色的乘务人员配置,与南非种族结构有没有关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自1994年新南非政府成立后,各行业、企业人员的黑人比例必须达到60%以上。</b></p> <p class="ql-block"><b>  高空看到的印度洋沙滩,飞过沙滩就是崇山峻岭。</b></p> <p class="ql-block"><b>  空中往下看农田,常见的是方形或长方形等,感觉这种正圆形也是农田,第一次见到。为什么农田是圆形,且圆挨圆的类似几何图,疑惑不解。做美篇是旅行的复盘,更是深度的旅行。查资料得知,南非,农业现代化程度高,为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采用自动化指针式喷淋灌溉系统,就是一个长杆装水管,绕一圈正好一个圆。这种灌溉方式使得农田呈现出独特的圆形形状,确保农作物得到均匀的灌溉,从而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b></p><p class="ql-block"><b> 南非以白人农场主为主导的商业化大农场‌,占农业总产值90%以上,机械化程度高,生产集约化;而黑人仍然是传统的小农经济,主要依赖小规模自给农业,土地资源匮乏,生产效率低。</b></p> <p class="ql-block"><b>  飞机降落约翰内斯堡机场,远近没有高楼大厦,目之所及,基本是绿树丛中的单体建筑,应该都是住宅。</b></p> <p class="ql-block"><b>  约翰内斯堡国际机场,世界著名的民用机场与主要航空枢纽,既是全非洲最繁忙的机场,也是全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2024年7月,入围“全球十大最佳机场”。</b></p> <p class="ql-block"><b>  候机楼很大,机场装饰与旅客人流,处处散发着浓厚的非洲氛围。</b></p> <p class="ql-block"><b>  约翰内斯堡,南非第一大城市,全国工矿业、商业、金融和经济中心,被称为南非的经济首都。它处于世界最大黄金矿脉中心,也是世界最大的黄金产地,故有“黄金之都”美称。但它又是现在南非治安最乱的城市,就有了个“犯罪之城”的不雅之称。</b></p> <p class="ql-block"><b>  坐上大巴即往餐厅吃午饭,距离不近,又遇堵车,走了一个多小时。中餐馆名曰“莲园”,是一幢大楼的一层楼面,没有什么装饰,但这幅“莲花香香千里,园中绿绿盎然”的对联和迎门墙面青花瓷点缀,增添了些许中华文化之韵味。“莲园”午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仅是颇具亲切感的大盆手擀面汤和精制美味的菜品,更因为,吃完饭到外面抽支烟,餐厅黑妹紧跟随后,把我们叫了回去。原来附近有公交站,黑人较多,不久前,中国旅游团一员,餐后在此抽烟打电话,被一黑人骑车夺走手机(俗称飞车党)。所以,老板娘就不准旅游团成员单独走出她的饭店,必须一个不少的同时离开。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举措,是否有点鹤唳风声?这就是约翰内斯堡的第一印象。</b></p> <p class="ql-block"><b>  吃完午饭,前往约翰内斯堡城区的唯一景点——足球城体育场。 南非最大的足球场,南非国家队的第一主场,上世纪80年代兴建的南非第一座现代化足球场,落成于1987年,距今已经有近40年历史。球场能容纳94700人。有两个事件使这座体育场载入史册,一是1990年曼德拉释放时,数万南非国民涌入足球场,聚会示威发表宣言,导致球场部分看台不同程度的破损;二是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开幕赛和决赛在这里进行。而我们来到这里看这么个体育场的外观,一是顺路,二是凑数,既无欣赏美感,也无什么意义。离开体育场,我们去往比勒陀利亚,南非数一数二的两座大城市相距不到60公里。</b></p> <p class="ql-block"><b>  先民纪念馆。位于比勒陀利亚南郊的一个高地上,数里之外即可看到。南非排名前10位的历史文化景观,也是南非北部旅游必到的一个人文景点。纪念馆建筑呈四方形,高达40米,由花岗岩构造。修建于1938年至1949年。</b></p> <p class="ql-block"><b>  先民纪念馆,是荷兰移民布尔人后裔,为纪念布尔人1834年至1840年期间“牛车大迁徙”的历史。19世纪30年代开始,不满英国殖民统治的开普顿地区荷裔布尔人,有组织的大批离开开普殖民地,向内地进行历史性大迁徙,以摆脱英国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束缚和统治。但史学家也认为,这也是布尔人为了再次寻找可以确立布尔人对非洲土著人单独统治的新据点。</b></p> <p class="ql-block"><b>  迁徒者乘坐数十辆牛车浩浩荡荡行进,路上遇到了当地土著民众的阻挡和缺少食物等情况,行程十分艰难,倒下了许多人。布尔人或以购买、缔约方式获取土著人的土地,或凭借其军事优势,武力占有土地。其中1838年的12月16日,他们与土著祖鲁族国王丁冈带领的黑人发生剧烈决战,祖鲁人伤亡巨大,血流成河,后人称为“血河之战”。</b></p><p class="ql-block"><b> 纪念馆大厅的墙壁上有27块大理石浮雕,讲述着牛车大迁徙的故事,颂扬着布尔人这段艰难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纪念堂大厅的底部有衣冠冢,上面的石碑写有“我的生命为南非而存在”的碑文。在纪念馆顶部精心设计了阳光通道,每年12月16日,阳光会直射到底层的石碑上,照耀着碑文,很有仪式感。布尔人后裔把纪念堂视为“圣地”,是对他们先辈的纪念。而12月16日就是布尔人打败祖鲁人“血河之战”的日子。</b></p> <p class="ql-block"><b>  纪念馆的四角,有四座与整个建筑融为一体的人物雕塑,分别代表四位布尔人的领袖。</b></p> <p class="ql-block"><b>  站在先民纪念馆的顶层平台,遥望比勒陀利亚城,思绪万千:南非最早的土著居民是桑人、科伊人及南迁的班图人等黑人部落;16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占领开普半岛,建立补给站,随后荷兰移民(布尔人)占领土著土地,开发建设南非;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大英帝国君临天下,成为南非新的殖民者,侵占南非土地,剥夺前殖民者荷裔布尔人的土地,促成了布尔人冒险“牛车大迁徙”,这一迁徙不仅推动了南非内陆的开发,也铸就了南非独特的多元文化。但从历史发展的大视角,这座纪念馆,明明白白地纪念白人征服黑人,纪念白人打败黑人的“血河之战”,新南非成立,黑人民众曾要求拆除这座纪念堂,最终新南非政府将其保留,供游人参观,了解历史。因此也可以说,这是1994年后,南非政治遵循“种族和解”的一个标志。但还能存在多久?看南非现状,我似乎看到了答案。</b></p> <p class="ql-block"><b>  比勒陀利亚,南非行政首都。1999年被评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园城市。该城由布尔人建于1855年,1990年被英国占领,至1910年南非联邦成立至今,他一直是南非的行政首都,包括总统府在内的政府职能部门及各国驻南使馆均设在这里。</b></p><p class="ql-block"><b> 添个花絮:当下地球名人马斯克,1971年6月出生在比勒陀利亚的一个混血家庭,童年与学生时代在南非渡过,高中时移民加拿大。</b></p> <p class="ql-block"><b>  种族隔离时期,南非是“黑白”两个世界的隔离,黑人不能居住在城里,他们的“家园”在偏僻的穷乡僻壤。若在城里打工,下午五点后必须离开城区,否则抓捕。1994年,新南非成立,废除种族隔离制度,提出新南非要成为一个由不同肤色人种,不同部落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语言组成的多彩融合体,为此南非有了“彩虹国度”的美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30年过去了,据说,南非的白人越来越少,去了欧美和澳大利亚;住在城市里的白人也越来越少,去了小镇或乡村,那里安全些。今天一路车拍,不是我专拍黑人,而是站着的、坐着的、走过路过和摆地摊的,都是黑人,就是没有见到一个白人。</b></p> <p class="ql-block"><b>  比勒陀利亚市中心的教堂广场,是南非著名的广场,颇有古色古香特色,此处曾因周围教堂多而闻名,是早期布尔人共和国的政府所在地,耸立着许多欧式建筑。如果在欧洲,这样的广场一般是安排下车游览的,当然,<span class="ql-cursor"></span>导游也会提醒包包背在胸前防小偷。但在南非就不是这样了,开普敦、约翰内斯堡和比勒托利亚,三大城市都没在城市广场游览的安排,但又不能没有这种知名景点的内容,就来了个“车观教堂广场”,自欺欺人。</b></p> <p class="ql-block"><b>  联邦大厦,南非共和国总统府,比勒托利亚的城市地标性建筑,1913年建成。这是一座气势雄伟,风格独特的花岗岩建筑。整体洋溢着古希腊风格,大厦分三层,外观呈半圆形。联邦大厦曾经承载80多年白人政权统治南非的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纳尔逊·曼德拉,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经历27年的铁窗生涯,反对种族主义政权壮心不已,为新南非的诞生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新南非之父”。1999年6月总统任期结束,不参加竞选,自动退出政坛。2013年12月5日逝世,享年95岁。</b></p><p class="ql-block"><b> 总统府前的花园中,矗立着曼德拉的巨型雕像,呈现张开双臂“拥抱人民”的姿态。看到许多黑人与他们的伟人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总统府花园中央的一座纪念碑,顶端为英国人与布尔人共同驾驭马匹的雕像,象征联合统治的历史。这座雕像在开普敦就见过,表达的是新老白人殖民者,英国人与布尔人为争夺钻石,黄金以及整个南非富饶资源和势力范围而进行过一场非常激烈的战争,史称“英布战争”。最后在共同压迫土著黑人的前提下妥协并合流。进入所谓的“南非联邦”时期,也就有了这座“联邦大厦”。</b></p> <p class="ql-block"><b>  站在总统府广场,俯瞰市中心的高楼大厦。</b></p> <p class="ql-block"><b>  总统府广场拍几张照片,就结束了这个景点的打卡留影。下一个目标,也是今晚的住宿地——太阳城。车程100多公里。</b></p> <p class="ql-block"><b>  太阳城,南半球最大的娱乐中心。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在贫瘠的沙漠中修建了名满全球的特大娱乐城。太阳城兴建的构思仿照了拉斯维加斯城。是用人工在古代死火山口形成的山谷底部的乱石野草中修建而成,周围是一片荒凉、干旱的低矮灌木林。所以,出了比勒陀利亚城区,前往太阳城的100多公里,就是行驶在黑人村落和矿区,以及半荒漠地带。途中车拍了几张黑人村落的照片,不是太清晰,但黑人的生活碎片略见一二。</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一个商业区,肯德基深入非洲乡野村落。</b></p> <p class="ql-block"><b>  日落西山,太阳城到了。传说中仅次于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全球第二大娱乐赌场。游太阳城是南非旅游不可或缺的景点。今晚粗粗看看,明早细细游览。</b></p> <p class="ql-block"><b>  今晚入住太阳城内皇宫大酒店,六星级,被列入世界十大豪华酒店之一。酒店外观的建筑设计与雕刻,充满非洲粗犷与迷幻风格,酒店大厅则是雕梁画栋,呈现着皇宫般的雄辉气势。</b></p> <p class="ql-block"><b>  办完入住,行李进房间。拍几张六星级酒店的房间布置,比较五星级酒店客房,多出的那颗星,有什么不一样。第一感觉就是大,房间大,床铺大,桌子椅子都大,最大的就是卫生间,感觉占房间面积的30—40%。除了大还有细节,如配置咖啡机、台灯狒狒雕刻、精美动物地毯等等,反正在能注意到与注意不到的地方尽现奢华。</b></p> <p class="ql-block"><b>  天色已晚,又是唯一的一次晚餐自理,导游就带着我们急匆匆地沿着游乐区、生活服务区、餐饮区域、赌场等走了一圈认认路。她就不管了,用她的话说,六星级皇宫酒店太贵,住不起,她要住到少两三颗星的地方去。至于我们是吃、是玩还是赌,自由活动。明天上午十点再出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