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系列(19) <p class="ql-block">五月的汕头礐石山早晨,海风轻拂过脸颊,如微声温柔,如爱的恕语,让来到这里的人稍有些激动却内心安宁,这份心无杂念的安静如锚稳定走上坡的脚步,我要向山举目步履自然稳妥。</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T型路口,有一块正面是黑色金字石板侧面却是一本书的路碑,上面用中英文写着汕头市基du教hui礐石堂并年代,被光照过并领受过那一本书好处的人,都会联想到和合本。</p> <p class="ql-block">多年前在汕头读书,曾查考了“汕”字——《诗经小雅》中:南有嘉鱼,丞然汕汕。《说文解字注》解释说:汕,鱼游水貌。“汕”字被解释为群鱼游泳的样子,汕头是一个有鱼群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礐——《说文解字·石部》:“礐,石声。” 清·段玉裁:“《江赋》……注云:‘皆水激石,险峻不平之貌’。当云:水激石声。”《尔雅》则解释为“(山)多大石”。过去,望文知义。今天,了解礐石的历史,不禁莞尔一乐,诚哉!神也!</p> <p class="ql-block">圣书说拉比要叫他的门徒得人如得鱼,夫子还说God能从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看如今顽石成活石,知可信尔!然,非看见而能信,乃听见而能信者,有福了。</p><p class="ql-block">时光流逝,只是流出了我们的局限,当初那群远道而来历经惊涛骇浪的身影走出了我们的视野,但在quan能者那里没有转动的影儿,他们在并被纪念还将被赏赐。一切活化在我们眼前的遗存,是为了救shu更多的人,也叫容易忘恩的人类记忆不时被激活。正因为如此,如今仍然让我们有迹可循。</p> <p class="ql-block">对于幅员如此辽阔海岸线如此绵长的东方大地,海路历来是最为重要的通道,而海岛就像跨海大桥的桥墩一样,被先贤选作为福yin桥的支撑点,也是通往大陆的中转站。岭南这座多石之岛——礐石岛,从永恒的眼光看来,这座起初光秃秃以石为林的小岛,可以成为一座秀木繁荫的绿岛,于是,带着托付带着使ming被祂大能覆庇的忠仆来了。</p> <p class="ql-block">米国传jiao士威廉·耶士摩,在礐石是不能不提的名字,作为博士本可以过着安逸优雅的生活,但在1850年,刚24岁的耶士摩就被派到暹罗(泰国)Xjiao,接触了不少潮汕人,他一边传dao办学,一边学习潮汕话。1858年,耶士摩从香港到汕头考察,了解到德国巴色hui及英格兰长老hui都已来汕(CJ),耶士摩回到香港后主动要求转移到汕头开展事工。几经周折,终于在1860年,耶士摩与约翰逊(John W.Johnson)抵达汕头外妈屿岛,在那里初战告捷,共8个潮人领洗。</p> <p class="ql-block">清同治二年1863年,耶士摩在汕头市区镇邦街68号设堂“普益社”。</p> <p class="ql-block">同年于大礐石海边租得一平房创堂,事工重点从妈屿岛到移至大礐石。6年后,耶士摩花巨资买下小礐石一块山地,建设礼bai堂。</p> <p class="ql-block">当时jiao堂都采用西方堂建筑设计风格,但这座扩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建于1930年礐石堂却呈现了中西合璧的风格,礐石堂的设计者并非外国人,而是汕头教会纪力虹牧师的先人,据说为设计礐石堂考察了西方的很多教堂,内部音响结构参考了中山纪念堂的设计。结果借鉴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其建筑形制既包含了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是岭南地区的特色,尤其是潮汕地区建筑传统,又吸收了西方教堂建筑的风格,其平面布局基本维系潮汕民居建筑的特点,其立面造型则采用西式建筑形制:</p> <p class="ql-block">主堂的正门楼亭是三重檐歇山顶,门亭由花岗岩廊柱支撑,主座及门廊建筑风格都是西式建筑的多立克柱式,柱础和柱顶都采用西式浮雕作为装饰,但主堂采用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屋顶铺设绿色琉璃瓦。</p> <p class="ql-block">殿堂内部是榫卯斗拱梁架的开放式二层格局,门窗配以彩色玻璃等构件,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使整个堂显得古朴典雅。这种在整体上对西方jiao堂建筑的“移植”,当时岭南地区的宗教场所的混搭结构,不仅存在于JD jiao堂,普宁马嘶岩寺的老庙堂也采用层高高及尖顶长窗长方形格局的jiao堂风格。</p> <p class="ql-block">礐石堂的建造过程可以肯定中国人力为主要工人,但是运用了西方的建筑技术,在材料上使用钢筋混凝土等建材,屋顶的大梁和堂内的栋梁是当年专门从欧洲运来的能抵抗白蚁侵蚀的优质原木,距今接近一百年了,仍然完好如初。二十多年前因外墙需要修</p><p class="ql-block">缮,才发现里面的钢材质量特别上乘,当时上主的仆人、信T们真的做到了把最好的摆上奉献。</p> <p class="ql-block">很多人一直存着一个很深的疑问,这样的建筑为何在那特殊的年代能独善其身?表面上看,因其高堂深广,适合一些权威系统作为大礼堂使用而得以保存,实则有监察人心的眼目在看顾,谁能抵挡得过一双无形的大手呢?!</p> <p class="ql-block">1980年,礐石堂成为粤东最早复堂的堂会,揭阳、潮州,东至澄海、饶平,西至潮阳汕尾,几乎全潮汕甚至粤东沿海岸线的xin徒都前来礐石堂礼bai 。教堂傍有房屋,可供各地xin徒来礐石li拜住宿。</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传jiao士在布dao的同时,不忘传播现代文明,米国浸xin会创办了一个shen学院,专门培养男传dao人,称“天道学堂”,如今这里已改建成天恩安老院。另外该会还创办明道妇学,专门培养jiao会女传dao,另有家政学,专门教导妇女学习料理家政、缝纫衣衫,以及制作抽纱。</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开办女校(明道女校),后又相继开办正光女学、礐石明道妇学院等多所女校,礐石明道妇学院被誉为“开远东女学之先河” ,有资料介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妇女Holy Bible学院……,</p> <p class="ql-block">有人见过一块 “耶士摩tian道学堂” 石碑,可略知一百多年前办学盛况。</p> <p class="ql-block">1902年,jiao会开始设立正规的小学——礐石小学,1905年又增设初中班,只招收男生,后来发展为礐石中学。随着风气的日益开放,jiao会又于1907年创办正光女中,开始招收女生。这二所中学,由jiao会出资金,聘请优秀教师任教,华侨和商界人士纷纷送子女入读。现汕头金中校园内的几座历史建筑,基本上兴建于那个时代。</p> <p class="ql-block">至民国初期,广东国民政府组织东征讨伐军阀进驻潮汕,当时社会涌动着一股潮流——教会自治,要求jiao会学校回收教育权。于是,由浸hui控制的几所学校对校董会进行了改组。1927年正光女中跟礐石中学合并,改名“私立礐光中学”。私立礐光中学成立之后,校长改由中国人担任。随着海内外侨胞的支持,名师荟萃,校园日臻完善,该校渐成粤东名校。</p> <p class="ql-block">随着教育和医疗健康事业的创办,文明如春风化雨,绿披小岛,滋养人心。从识字班到小学、妇女学校到正规学制的中学,使礐石这个只有石头及少量植被的小海岛渐渐变成一片文化绿荫。礐石山上的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它的前身就是原创办于1878年的益世医院,至今已有140多年历史。据有关资料记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益世医院的主诊医生,是一个高大的美国女士,人称冯医生,她在礐石能说些当地话,出诊时碰到一些家境贫困的患者,冯医生大多时候都能体谅病患者的难处,不收取费用——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p> <p class="ql-block">据上世纪20年代《六十年来之岭东纪略》一书中第十章《外国人及其籍民之住址调查录》的记录,其中“小礐石街”全是米国人的住址,这些米国居民均为jiao会人士。因此这里有地名:医生顶。</p> <p class="ql-block">与医生顶紧紧相邻的是海关顶,当年英国人在礐石开设的海关,就在这一带。这座已有120年历史的红砖楼,至今仍然富丽堂皇,是1898年英国人在礐石山上修建的副税务司公馆,不知当年耶博士他们从这里呼走了多少坐税关的马太来跟从拉比?</p> <p class="ql-block">在汕头市第三医院旧址附近,曾经是“番仔坟”的旧址,每一个墓碑都埋藏着一段难忘的故事,曾经的墓地整洁宁静,大理石砌成的每座坟,竖着十字架,刻写着很多人看不懂的英文。墓地开着各式各样的花朵,诉说着爱在这里扎根发芽开了花。蓝天的尽头,万里之外是他们的家乡,这一派异国情调也许可让他们获得一丝慰藉。当然这些有xin 仰 的人早就回到他永远美好的家乡。旧址中曾经埋葬有美国人、英国人、比利时人、荷兰人、德国人、法国人等。他们中除了有传教士、商人、学者,还有随着jun舰停泊于此的水兵。石碑都是在国外打造好之后运来中国的。</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墓地被毁后,许多墓碑被人捣碎用来建造房屋,或丢弃荒野。后来收集起来的十块传教士墓碑,现安放在礐石堂的先贤园里,或直立或横卧,各式各样,风格迥异。其中,就有较早来到潮汕传教的施饶理和玛坚绣两位牧师。墓碑上均有中英文记述被埋葬者的生平,但目前也大都字迹模糊了。</p> <p class="ql-block">在岛上,还有一处不引人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可通往飘然亭的七层洞,大多数人走过知道台阶陡而狭隘,但几乎很少去留意洞中的石刻,也难怪,很多石刻都被人工磨掉了。当我们惊讶于洞中那么多关于摩西“十诫”石刻,当时人们是在何等情形下躲在哪里学习这些律法的呢?是和公元一世纪主的门徒们一样躲避追捕而藏在坟墓里聚会?还是效仿旷野修士专心慕道?</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更惊讶于是谁花了那么大手工功夫来涂抹磨掉石刻内容时,心中隐隐有了答案:犹大。</p> <p class="ql-block">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时,火是为了炼净。</p> <p class="ql-block">众海岛a,当ting我言!远方的众民na,留心而ting!</p><p class="ql-block">礐石堂的牧师说,岛上居民几乎都是有信yang的,如若没有,那就是叛tu。从礐石小学、礐光中学的学校建筑教学设施看,那真叫人得熏陶得涵养的地方。正因为当地居民从小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和道德教育,养成品行端正的人。当年的小礐石,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傍晚时分,不少家庭传出悠扬的琴声和清亮的歌声,好像是天上那美好在人间的回响,因此当年的礐石有小耶路撒冷、“小天堂”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初夏,金凤花开时节,揭阳JD教神学培训中心的牧者同工、学员们一起访问礐石,慰问天恩安老院(原天道学旧址)的长者,与安老院的同工交流探讨社会关怀事工。</p> <p class="ql-block">同时到礐石堂了解历史,拜谒先贤园的主Jesus的众位忠仆,聆听牧师讲述上主对这里的眷顾与荣耀的大能,一番侍奉心得的交流,激发了众弟兄姐妹努力奔跑天路历程的热情和信心。</p> <p class="ql-block">从汕头彬园警史馆这个官方公号中看到,官方十分肯定这段中西方文化交流史带来的良好效应:“由于居住在这里的居民都是直接受益或者服务于教会的基du徒,小礐石地区见证了jin xin会传jiao士进入潮汕地区的历史,在外国文化与本地文化融合中,形成独特的中西交融文化,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YHWH我们的主啊,你名在全地何其mei美!!!</p> <p class="ql-block">(部分资料照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