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掠影之三: 巴芳寺 (Baphuon temple)

兵马王 (Wei)

在巴戎寺的西北方大概走七八分钟,就是吴哥城中最高的具有金字塔风格的印度教寺庙巴芳寺 (Baphuon temple),也称巴蓬庙或巴本寺。这个寺庙很容易被游客忽略,因此游客相对比较少。巴芳寺建于11世纪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国王统治时期,比巴戎寺和吴哥窟还要早,是吴哥城的国寺,拥有复杂的雕刻和高耸的金字塔形状。由于年代久远,被发现的时候巴芳寺已经是坍塌不全残破不堪的一团废墟,早在上世纪的1908年,法国人就开始了清理和修复工作,到了60年代法国维修团队再次启动修复时采用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古迹修复计划,将所有的石块一一拆除并编号,以期再用现代工程技术一块块拼接重组回原样,到了70年代已经拆除了30万块石块,然而1975年虹色高棉的赤色恐怖期间,法国人被赶走,大批参与修复工作的知识份子被屠杀,拆卸石块的编号记录全部毁于一炬,巴芳寺变成了30万块杂乱无章的石头。1995年,法国考古工作队再度开始修复工作,花了整整16年时间把散落在10公顷土地上的凌乱石块收集在一起,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完成了世界上最复杂的3D拼图,2011年巴芳寺重新开放,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他们的工作使得我们今天能够欣赏这座美丽的寺庙。 二十世纪初未经修复的巴芳寺 (网络下载图片) 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巴芳寺于2011年重新对公众开放。 雨季到来之前的柬埔寨阳光灼热似火,近40度的高温下同伴们实在不愿意绕道走巴芳寺的引道,直接从巴戎寺抄近路奔向巴芳寺的金字塔,而我则很认真的从长达200米的引道一步步的走到正殿,这个引道在吴哥古迹中也是十分特殊的,引道高出地面一米多,由三排圓形石柱所支撐,一路笔直的延展到巴芳寺的正殿。<br> 参道中段十字形的塔门,可以从四个方向进入。 金字塔型的巴芳寺又高又陡,也曾经发生过游客在攀爬时摔下来,现在巴芳寺的前后和两边都搭建了木制楼梯供游客攀爬之用,但是楼梯台阶依然十分陡峭,几乎是六七十度的角度,上下楼梯都需要十分小心,也需要一点胆量。这是通过木制台阶上到第二层上的金字塔,这台阶已经很陡了,只是这个角度看得不明显。 侧面观看看这个角度 上到第三层的阶梯更为陡峭,感觉有七十度了,必须手脚并用。 换个角度看看 上到第三层可以看到的塔顶 这是巴芳寺最顶端的部分,看不出是什么结构,应该就是传说中贴满闪亮铜箔的铜塔。如今铜皮早已不知去向,塔身也严重崩塌风化,已经禁止游客攀登。 环绕巴芳寺的回廊。 廊道的屋顶塌掉之后剩下的石窗蛮有意境。 高架参道的底座石柱,参道的石板已经不知所去,只留下这些石柱。 石柱上方的巨型卧佛面部,卧佛应该是吴哥王朝灭亡之后的作品,看起来并没有完成,只是堆出来了雏形,不仔细看很难看得出来。 从最上方的平台俯视巴芳寺的寺庙和长长的参道。 散落在巴芳寺周边的“失落的拼图”,由于缺乏原始技术资料,这些石块也许永远再也无法还原了。 巴戎寺和巴芳寺周围都有很多猴子,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很好奇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不知道有没有专人喂养,光靠占地为王抢游客之食总不是长久之计吧。 这只猴子坐在阶梯上带有佛性,也许晒太阳,也许在冥想,我们上阶梯从它旁边走过它也无动于衷,眼皮都不抬一下,世间万事,与我何干。(续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