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中发|读《荣格心理学》

虚和谭

<p class="ql-block">雨后的阳光令人惬意,读一读《荣格心理学》,让心灵再滋养一下。 </p><p class="ql-block">荣格曾为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的著作《禅学入门》作序,这是荣格与禅学的相遇,也是西方心理学与东方禅学的对话。</p><p class="ql-block">任何一门文化的博大,关键在于兼融并蓄,而不是陷入文化相对主义。荣格对东方经典如《易经》、《道德经》、《西藏度亡经》,及禅门典籍都做过深入研究,以启发灵感。</p><p class="ql-block">他将禅学“开悟”与无意识突破意识束缚的瞬间觉醒联系起来。认为禅宗公案通过打破逻辑思维,直指本心,与分析心理学中通过梦境和积极想象探索无意识的方法具有相似性。 </p><p class="ql-block">他这句“没有悲伤与之平衡,快乐这个词将失去意义”。刚好与东方禅学的“不二法门”相契合,禅学思想:悲伤、快乐是一体二面,是可以转换的,一切由心造。 如“烦恼即菩提”。 </p><p class="ql-block">荣格将禅学转化为对西方心理学的补充,这种跨文化的互鉴,至今仍为心灵探索者提供着丰富的启示。 </p><p class="ql-block">回想春秋战国时,文化之所以成为高峰时期之一,正是因为有百家争鸣。纵使汉代独尊儒术,当时的儒术也是融入了道、法、名、杂家的思想精华。</p><p class="ql-block">想到这些,再瞭望窗外的天空,正如这雨后的阳光穿透云层,文化互鉴的智慧也为心灵驱散迷雾,照见更广阔的认知天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