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7、异国乡情:唐人街</b><span style="font-size:15px;">(10月14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旧金山的唐人街,其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彼时,因淘金热潮及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大批华人背井离乡,远渡重洋,来到旧金山这片陌生而充满希望的土地。随着岁月的流转,唐人街逐渐发展成为华人聚居的地区。如今的旧金山唐人街是除中国本土以外全球规模最大的华人聚集地,华侨人口数量竟占旧金山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规模之盛可见一斑。美国人称之为“Chinatown”,即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城,也有人称之为唐人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矗立在唐人街街口的,是一座极具中国传统韵味的建筑——牌楼。古朴典雅的造型,绿色的琉璃瓦顶熠熠生辉。牌楼的正脊之上,栩栩如生的龙雕威严庄重,不仅彰显着权力与尊贵,更寄托着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屋脊两端,鲤鱼翘尾造型灵动,象征着吉祥安康、幸福美满与富贵繁荣。横梁之上,“忠孝、仁爱”与“信义、和平”几个大字苍劲有力,传递着中华传统美德的深刻内涵。而在牌楼的正中,一块匾额尤为引人注目,正反两面都是中山先生所题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笔力雄浑,气势非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说,在美国,凡是有Chinatown的地方,几乎都能看到孙中山先生所题的“天下为公”。这四个字,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璀璨象征,更是唐人街凝聚华人精神、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标志,它见证着华人在异国他乡对祖国文化的坚守与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旧金山唐人街不仅是华人的聚居区,更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完美典范。每当中国传统佳节来临,这里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舞龙狮、放鞭炮、贴春联,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尽显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来到唐人街区主要的商业街,短短的一段街道,就看到了好几个银行:华美、花旗以及中国的工商,看来这几家银行是美国华人社区知名度较高、深受华人青睐的银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充满了中国元素,街道上牌楼矗立,灯笼高挂,中英文对照的路牌、繁体汉字招牌比比皆是。中式建筑鳞次栉比,红墙绿瓦、雕梁画栋。商铺林立,琳琅满目,售卖着各式各样的中式商品。这里无论是店铺的装饰还是商品的陈列都与国内传统店铺极其相似。漫步唐人街,会有一种穿越时空来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广东、福建街头的错觉。</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8、湾区明珠:金门大桥 </b><span style="font-size:15px;">(10月14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旧金山,这座魅力非凡的城市,蕴藏着无数令人心驰神往的景点。而在这些景点之中,金门大桥无疑是那最耀眼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门大桥(Golden gate bridge)宛如一条气势磅礴的巨龙,横卧在金门海峡之上,它是连接旧金山市区与北部马林郡的重要跨海通道。它所处之地,恰是地震带、强风区与多雾区的交汇之处,金门海峡更是水深浪急,波涛汹涌。面对如此特殊复杂的环境,当年的设计师们大胆创新,采用了无桥墩悬索桥的设计方案。这在当时的桥梁建造领域,可谓是一次极具开创性的尝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门大桥从1933年1月5日动工,历经四年多的艰苦建设,终于在1937年5月27日完工通车。桥梁全长(主桥 + 引桥)2780米,主桥长度达1967米,跨径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280米。凭借着这样的规模和设计,它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悬索桥,震惊了整个桥梁界,被誉为20世纪桥梁工程的伟大奇迹。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大跨度单孔悬索桥之一,金门大桥的创新设计和建造过程,不仅彰显了人类在桥梁工程领域的卓越智慧和非凡成就,更为后续的桥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重要的参考依据。自1937年通车以来,它历经多次地震和极端天气的严峻考验,却依然屹立不倒,保持着良好的状态,成为了工程韧性的绝佳典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门大桥的桥塔高耸入云,气势恢宏,高达227米。桥塔与桥身均采用了独特的“国际橘”色,这种颜色不仅使大桥在多雾的旧金山具有极高的可见性,还赋予了它一种别样的美感。在雾气弥漫的天气,金门大桥常常若隐若现,如梦如幻,宛如仙境中的建筑,吸引了无数摄影爱好者前来捕捉这一美妙瞬间。它那独特的造型和鲜艳的橘红色外观,频频出现在电影、电视屏幕以及明信片中,成为众多影视、书籍和艺术作品的灵感源泉。如今,“国际橘”色已然成为了旧金山的标志性色彩,而金门大桥更是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旧金山的地标性建筑,象征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创新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傍晚时分,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来到了金门大桥脚下。仰望着这座宏伟壮丽的建筑,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敬畏之情。巨大的钢塔直插云霄,粗壮的钢缆仿佛是巨人那有力的臂膀,稳稳地托住了桥身,展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感。桥面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让人深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繁忙与生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绕着大桥缓缓前行,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欣赏着金门大桥的独特之美。此时,太阳渐渐西斜,天空被染成了一片绚丽的橙红色。金色的阳光洒在桥面上,与那鲜艳的“国际橘”色相互辉映,使得金门大桥愈发鲜艳夺目,熠熠生辉。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如同大地的脊梁,与蓝色的大海和红色的大桥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绝美画卷,让人陶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座非凡的桥梁,以其壮丽的景象和无尽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人类的智慧和力量,领略到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品味到旧金山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大桥入口处矗立着金门大桥的设计者 —— 工程师约瑟夫·施特劳斯(Joseph Strauss)的铜像,以此向他致以崇高敬意,铭记他所做出的卓越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旁的浮雕纪念碑庄严肃穆,碑身之上镌刻着“MEN OF VISION ”,意为“有远见卓识之人” 。碑文记述了金门大桥的前世今生,从构想的提出,到方案的推进、建设的开展以及大桥建成的非凡意义等。这座纪念碑,是对所有在金门大桥建设过程中展现出非凡远见、坚韧毅力与不懈努力的人们的深情礼赞。正是他们的奉献与付出,这座宏伟壮丽的桥梁才得以跨越天堑,傲然屹立。 </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9、城市花絮:管中窥豹旧金山</b><span style="font-size:15px;">(10月12-14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短短三天时间,我们马不停蹄地游览了旧金山的多处著名景点,同时也沉醉于旧金山那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街景。这座城市宛如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隐含着独特的故事,让人着迷。游览之余,借助百度,探寻她的奥秘,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多的认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花絮1:旧金山名字的来源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初次接触“San Francisco”这个英文地名时,一种违和感油然而生——这个音译为“圣弗朗西斯科”的城市名称,与中文里的“旧金山”看似毫无关联。当时虽心存疑惑,却未曾深入探究。直到踏上旧金山之旅,这段名字背后的故事才真正揭开神秘面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an Francisco(圣弗朗西斯科),因其早期华人社区的独特音译传统,被称为“三藩市”。19世纪中叶,因发现金矿,这里成为美国淘金热的核心地带,无数华人劳工被贩卖至此,投身于金矿开采与铁路修筑的艰苦劳作中。随着时间推移,许多人在此落地生根,他们将这座城市称为“金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后,随着澳大利亚墨尔本新金矿的发现,为了区分这两座“金山”,这座承载着华人移民奋斗记忆的城市,便有了沿用至今的中文名称——“旧金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花絮2:旧金山的前世今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旧金山,一座镌刻着厚重历史、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其发展脉络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溯至1542年,西班牙探险家的足迹首次踏上旧金山地区,这片土地自此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1776年,西班牙人正式建立军事哨所与传教所,将统治的触角植入这片土地。1821年,墨西哥宣告独立,加利福尼亚随之成为其领土的一部分,旧金山也在墨西哥的统治下经历着岁月变迁。直至1846 年,美国通过战争从墨西哥手中夺取旧金山地区,并赋予其正式名称 “圣弗朗西斯科”(San Francisco) 。彼时的旧金山,不过是一座默默无闻的小渔村,静静地安卧在海岸边,等待着命运的转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48 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旧金山腹地金矿的惊世发现,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来自世界各地的淘金者怀揣着一夜暴富的梦想,蜂拥而至,使得旧金山的人口呈爆发式增长。伴随大量人口涌入,商业、金融、航运等行业蓬勃兴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到了十九世纪末,旧金山已然崛起为美国密西西比河以西规模最为宏大的城市,成为西海岸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步入二十世纪后期,随着旧金山地价飙升、劳动成本不断攀升,传统制造业逐渐失去竞争优势,开始大规模向外迁移。而时代的浪潮又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机遇 —— 通讯、能源材料等新兴技术研究机构,借着互联网发展的东风纷纷入驻。在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上,举世闻名的 “硅谷” 破土而出。旧金山顺势而为,实现了华丽的产业转型,成功蜕变成为美国西部的商贸与金融核心,更是跻身世界最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基地之列。与此同时,这座城市的吸引力与日俱增,人口数量稳步攀升,如今的旧金山稳坐加州人口第四大城市的交椅,持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花絮3:拥挤的城市</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与庞大的人口数量相比,旧金山这座面积仅约香港十分之一的城市,显得颇为逼仄,土地资源紧张的状况展露无遗。漫步街头,鳞次栉比的公寓、别墅紧密相连,显示着空间的珍贵。这里的民居多为低层建筑,许多别墅附带的小车库,仅够停放一辆车,因而,在居民住宅区,马路边一辆接着一辆停满了私家车,一眼望不到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寸土寸金的商业区,停车更是 “一位难求”,路边停满的车辆,让道路稍显狭窄。12 日晚,我们为了在网上预订的餐厅附近寻得一处停车位,开着车兜兜转转近 20 分钟,在大街小巷间来回穿梭,好不容易才 “抢” 到一个车位。这般停车的艰难,着实给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也让人对旧金山的 “拥挤” 有了更深刻的体会。</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花絮4:便利的公共交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为 “车轮子上的国家”,美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位居世界前列,成年人几乎人手一车。或许正是因为私人拥有车辆的普遍,很多地区的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相对滞后。此前我多次前往德克萨斯州旅居,那里地域辽阔,人口相对稀疏,虽说居民区与商业区距离不算遥远,但因德州不认可中国驾照,不能自驾又缺乏公共交通支撑的我们,常常陷入出行困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此次旧金山之行,却让我对美国公共交通有了新的认知。这座城市的交通网络丰富多样,电车沿着轨道穿梭于城市街巷,公交大巴往来于各个街区,轻轨在立体空间高效运行,将城市的角角落落紧密相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市中心渔人码头一带,传统的铛铛车仍在坚守岗位,承担着交通运输的重任。它缓缓行驶在街道上,司机手动摇响铜铃,“叮当、叮当” 的清脆声响,既是对行人的温馨提示,也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故事。在游人如织的街道上,此起彼伏的铃铛声交织成独特的韵律,引得行人纷纷驻足,成为旧金山的一道人文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花絮5:防火重于防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漫步旧金山市区,常常会看见楼房的外墙上楼层与楼层之间的铁制楼梯,这便是当地标志性的 “消防救生梯”,一旦火灾发生,是最佳的逃生通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旧金山消防救生梯的普及,源于一段惨痛的历史。1906 年 4 月 18 日,一场强烈地震突袭旧金山,随之引发的大火肆虐了整整三天三夜。无情的火舌吞噬了城市的大片区域,3000 多人在这场灾难中失去生命。这场浩劫成为城市安全意识的转折点,此后,美国在建筑规范与法规中,对高层建筑配备消防救生梯作出明确要求。这些室外救生梯不仅在建筑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居民们还会定期接受相关安全使用培训,将防火意识深植于日常生活中。</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面对这些遍布城市的救生梯,我心中不免生出疑问:对于大多数居民而言,这些或许一辈子都用不上一次的救生梯,会不会成为盗贼潜入的 “便捷通道”?难道是旧金山治安状况良好,无需为此担忧?还是美国严苛的法律威慑住了不法之徒,让他们不敢轻易冒险?又或者,在这座城市里,“防火重于防盗” 早已成为深入人心的安全理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防盗,又不禁让我联想到国内的居民住宅的变迁。曾几何时,防盗窗如铁笼般密密麻麻地覆盖在居民楼外,从一楼延伸至顶楼,几乎封闭了整个楼房的阳台、窗户。可能是钢筋水泥砌成的楼房着火罕有听闻,国人似乎还很少想到火灾,而偷窃现象却时有发生,因而人们的防盗窃意识颇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社会治安的改善,小偷逐渐销声匿迹,防盗窗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近二十多年来新建的居民住宅区,完全看不到防盗窗的踪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由得感慨一番,不同的建筑防护设施,映射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安全需求与社会风貌,着实耐人寻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完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5/15于姑苏</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yg4way"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 2024美国之旅(之五) —— 旧金山掠影(上)</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c6cnb8"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2024美国之旅(之五) —— 旧金山掠影(中)</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