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点石成金”特展,了解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乐山好水

<p class="ql-block">2025.5.22,我和勤俭一起走进二里头遗址博物馆“点石成金”特展。</p><p class="ql-block">当我们站在这些跨越千年的金属遗存前,仿佛触摸到了人类文明的脉搏——它们是火焰与智慧的结晶,更是不同文明碰撞交融的鲜活见证。</p> <p class="ql-block">在公元前2900年的两河流域。那时,苏美尔城邦陷入“诸国争霸”,闪米特人萨尔贡一世崛起,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帝国。展厅中的神像奠基铜钉、沙尔·卡利·沙利铭文铜碗,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藏着苏美尔人对神灵的敬畏。失蜡法浇铸的精湛工艺,让这些铜器历经数千年仍闪耀着文明的光芒。阿卡德王朝覆灭后,巴比伦人继承文化遗产,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推向巅峰,古巴比伦时期的银神像与小羊铜护身符,便是这段历史的无声诉说。</p> <p class="ql-block">神像奠基铜钉</p><p class="ql-block">(前2400﹣前2250年)</p><p class="ql-block">办美小车期王朝</p><p class="ql-block">伊拉克拉格什</p><p class="ql-block">红铜</p><p class="ql-block">失蜡法浇铸,神灵形象,头顶生有两只尖角,双手合十,呈祈祷姿态。奠基钉是苏美尔时期常用礼器,用于划定宫殿或神殿建造区域,并与奠基碗一起埋入地基。此举意在使国君之名广为流,并获得神衹庇佑。</p> <p class="ql-block">沙尔·卡利.沙利铭文铜碗</p><p class="ql-block">(前2350﹣前2150年)</p><p class="ql-block">阿卡德王朝时期</p><p class="ql-block">伊拉克拉格什</p><p class="ql-block">铜合金</p><p class="ql-block">半球形碗状,外壁镌刻阿卡德楔形文字,意为"沙尔、卡利·沙利,天下四方之王。"沙尔、卡利、沙利是阿卡德王朝第五代国王(约公元前2217~前2193年在位),纳拉姆、辛的儿子,实质上也是阿卡德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试图效仿其父纳拉姆,辛,将自己神化。</p> <p class="ql-block">乌尔·南姆王铭文铜碗</p><p class="ql-block">(前2113﹣前2037年)</p><p class="ql-block">乌尔第三王朝</p><p class="ql-block">伊拉克</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此物为奠基钉的钉帽部分,用于神庙和宫殿等大型建筑物建造之际。呈碗状,内一颗青铜奠基钉,外侧镌刻巴比伦楔形文字,意为"乌尔·南姆﹣﹣乌尔之王,伊南娜神庙的建造者。"乌尔·南姆为乌尔第三王朝的开创者,约公元前2112~前2095年在位。</p> <p class="ql-block">阿姆河流域,巴克特里亚-马尔吉亚纳文化展区令人眼前一亮。高浮雕山羊纹直壁银杯以锤揲工艺勾勒出山羊食草的灵动画面,鸟形装饰铜香炉的镂空水波纹底座尽显雅致。这里的化妆容器更是别具一格,形似双头斑鱼、山羊的科霍尔壶,不仅承载着古埃及传来的眼部防护智慧,更将中亚人的自然崇拜与生活美学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银神像</p><p class="ql-block">(前2000﹣前1600年)</p><p class="ql-block">古巴比伦时期</p><p class="ql-block">白银</p><p class="ql-block">伊拉克</p><p class="ql-block">此件小型银制神像为失蜡法浇铸,疑为名为伊拉布拉特( Ninshubar )的神明,隶属于巴比伦三大神之一的苍天神安努( Anu ),侍奉上位神明,乃是诸神家臣一般的存在。神像头戴象征神明印记的角冠,身着长袍,手持长条状神杖。</p> <p class="ql-block">小羊铜护身符</p><p class="ql-block">(前2000﹣前1600年)</p><p class="ql-block">古巴比伦</p><p class="ql-block">伊拉克</p><p class="ql-block">此为失蜡法浇铸的青铜羊形护身符。近东文明护身符广泛流行于地中海岸、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安纳托利亚、伊朗高原。用金、银、铜或铅制作家养的牛、山羊、生活中常见的鸟、鹿、兔子、甚至狮子等动物为蓝本,通常在项链上,随身佩戴,一般认为是借用动物所体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和非富象来实现驱魔辟邪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女神铜坐像</p><p class="ql-block">(前2600﹣前1800年)</p><p class="ql-block">哈拉帕时期</p><p class="ql-block">巴基斯坦</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此件青铜女神像呈跪坐姿态,面容模糊不清,可能与印度河流域的某种女神崇拜有关。哈拉帕文明曾出土大量泥塑女性像,青铜材质则较为罕见,因此尤为珍贵。此像为失蜡法浇铸,卢浮宫及大英博物馆有类似藏品。</p> <p class="ql-block">沿着历史长河前行,亚述文明展区的展品诉说着铁血与辉煌。得益于丰富的矿产资源与军事改革,亚述帝国曾横扫西亚。尼姆鲁德的宫殿神庙、尼尼微王家图书馆的楔形文字泥版,见证着其文化的兼容并包;而展厅中精美的贵金属首饰与银制器具,更展现出远超同时代的金属加工技艺。可惜,暴力铸就的帝国终在反抗中崩塌,只留下文物讲述金与血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鸟形装饰铜香炉</p><p class="ql-block">(前2300﹣前1700年)</p><p class="ql-block">巴克特里亚﹣前马尔吉亚纳时期</p><p class="ql-block">阿富汗</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此器呈杯状,口缘上立有四盘羊及二鸟,腹部饰有一圈花苞状吊饰,柄足,底座以镂空水波纹装饰,造型精巧雅致,应为用于祭祀等场合的香炉。</p> <p class="ql-block">高浮雕山羊纹直壁银杯</p><p class="ql-block">(前2300﹣前1700年)</p><p class="ql-block">巴克特里亚﹣前马尔吉亚纳时期</p><p class="ql-block">阿富汗</p><p class="ql-block">白银</p><p class="ql-block">此器用银板锤揲而成,以凸棱线条表现山峰并进行空间分割,两面分别装饰山羊食草及攀岩画面,山羊周身饰有树木。此器工艺精湛,是体现巴克特里亚一马尔吉亚纳文明体金属工艺高度发达的代表之作。</p> <p class="ql-block">埃兰与乌拉尔图王国的展品同样引人入胜。埃兰青铜器上的放射状裂瓣纹,以太阳与花卉为意象,成为后世经典装饰;乌拉尔图王国的青铜器物则暗藏独特的语言密码,带我们探寻这个农业强国的宗教信仰。</p> <p class="ql-block">双峰驼铜铸像</p><p class="ql-block">(前2300﹣前1700年)</p><p class="ql-block">巴克特里亚﹣前马尔吉亚纳时期</p><p class="ql-block">阿富汗</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野生动物造像是中亚最常见的母题,通常作为容器、印章、别针等实用器物装饰,如此铸像般一体成型的所见甚少,功能不明。</p><p class="ql-block">双峰驼又名"巴克特里亚骆驼"、因其疑似起源于巴克特里亚地区而得名,广泛栖息在伊朗到西伯利亚地区。相较于单峰驼因高大修长而被应用于军事作战,双峰驼则以耐力、负重与环境适应能力而在欧亚大陆文明古国的商旅和货运中广泛使用,成为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西突厥斯坦从公元前3000年就开始制作了双峰骆驼像。</p> <p class="ql-block">牧羊人铜化妆瓶</p><p class="ql-block">(前2300﹣前1700年)</p><p class="ql-block">巴克特里亚﹣前马尔吉亚纳时期</p><p class="ql-block">阿富汗</p><p class="ql-block">青钢</p><p class="ql-block">此化妆瓶呈素面锥体,装饰造型较为简单。化妆棒顶部装饰有行走的一人一动物,似为牧羊场景。</p> <p class="ql-block">当时间来到公元前550年,古波斯帝国崛起,缔造了第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波斯艺术兼容埃兰、希腊、埃及之长,展厅中的金属器皿将华丽装饰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此后,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带来希腊化浪潮,贵霜王朝融合多种文明开创犍陀罗艺术,萨珊波斯帝国将冶金技术推向巅峰……这些文明的接力与碰撞,共同绘就了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壮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牛像</p><p class="ql-block">(前2600﹣前1800年)</p><p class="ql-block">哈拉帕时期</p><p class="ql-block">印度河流域</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牛在印度河流域文明中被赋予神圣地位,公牛具有神性,象征力量、强壮等寓意,因此被广泛使用于各种艺术形式中。此青铜公牛像为失蜡法浇铸,造型生动细腻。</p> <p class="ql-block">一人双兽透雕铜印章</p><p class="ql-block">(前2300﹣前1700年)</p><p class="ql-block">巴克特里亚﹣前马尔吉亚纳时期</p><p class="ql-block">阿富汗</p><p class="ql-block">白银</p><p class="ql-block">主神双手叉腹站立,脚下有象征力量的双狮坐骑,可能是伊南娜女神的形象。伊南娜女神的形象在两河流域和中亚地区有广泛的影响力,主司战争与繁殖。</p> <p class="ql-block">这些沉默的金属器物,不仅是工艺的奇迹,更昭示着一个永恒的真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从两河流域到阿姆河畔,从亚述铁骑到波斯商路,人类始终在冲突与共存中探索前行。而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不绝,正源于其强大的包容性与向心力。此刻,我们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也将成为续写文明故事的一员。愿这次特展,能让您感受到人类智慧跨越时空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人物及动物装饰铜器盖</p><p class="ql-block">(前2300﹣前1700年)</p><p class="ql-block">巴克特里亚﹣前马尔吉亚纳时期</p><p class="ql-block">阿富汗或巴克特里亚</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此器应为青铜器顶盖,圆形制板上装饰有数个鸟类、动物和人类小雕像。中央有一块小山形隆起,顶部盘桓一猛禽,其左右为骑马人像,前方有一疑似守护者的男性人像,呈跪姿,双手各抓握一动物。</p> <p class="ql-block">山羊形铜化妆瓶</p><p class="ql-block">(前2300﹣前1700年)</p><p class="ql-block">巴克特里亚﹣前马尔吉亚纳时期</p><p class="ql-block">阿富汗</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此化妆瓶造型为母羊哺乳造型,羊妈妈身下一只乳羊正在吮吸乳汁,羊妈妈目视另一侧,似乎在进行警戒,情景生动写实。</p> <p class="ql-block">素面高足银杯</p><p class="ql-block">(前2300﹣前1700年)</p><p class="ql-block">巴克特里亚﹣前马尔吉亚纳时期</p><p class="ql-block">阿富汗</p><p class="ql-block">白银</p><p class="ql-block">用银板锤制的圆简形杯子,此类杯子在锤制过程中可依据手法技巧进行造型,完美展现几何学之美。在工艺和造型上仍透露着和美索不达米亚、埃兰金属器之间的关联性。</p> <p class="ql-block">“点石成金”特展:<span style="font-size:18px;">温馨提示:</span></p><p class="ql-block">展出日期:从2025.5.1至2025.10.8止,</p><p class="ql-block">地点: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p><p class="ql-block">展出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p><p class="ql-block">特别提示:60周岁以上,免门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