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区人才月】“听”启思维,“言”达素养----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探索

洪艺煌

<p class="ql-block">  语言是思维的翅膀,听说课应是让翅膀舒展的春风。5月22日下午,漳州台商投资区陈淑榕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走进角美中学,以“声”为媒,共探如何让英语课堂“言值”与“研值”共生。本次活动由工作室成员,鸿渐中学洪丽英老师主持,全区八年级英语老师和名师工作室的部分人员参加。</p> 一、同课异构 精彩呈现 <p class="ql-block">  洪艺伟老师的课堂环节设计合理,条理清晰,文本的处理到位,注重基础,学生从模仿到运用,循序渐进切合学生的实际,借助补全句子,语法拆解等练习,将语法讲解深入浅出地呈现给学生,课堂实用性强。</p> <p class="ql-block">  来自华侨中学的洪亚红老师激情满满的给学生带来一堂沉浸式体验的听说课。本节课以破冰活动的自我介绍小视频开启,瞬间拉进了和学生的距离,为提高课堂效率做了很好的铺垫。以参加校服设计大赛为主线,设计了四层任务,让学生赚取虚拟币以便到服装设计商场兑换心目中的校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玩中学,学中练,一步一步达成课堂所设计的学习任务。洪老师善于鼓励学生,及时给予评价,不断引导和帮助学生,让学生们体验参与校服设计的乐趣,大胆表达对校服的喜好之情,最后让学生们深度思考为什么要穿校服。在思考中升华“Love our school, love our uniform”的主题。</p> 二、评课环节 <p class="ql-block">  两位指导老师对开课老师的课堂进行细致的评价。首先由角中的林聪丽老师点评洪艺伟老师的课:这堂课从头脑风暴引出本节课的话题,结合学校预定校服的真实情境入手,将语言学习嵌入到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中,围绕教学评一体化,构建了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课堂模态。整堂课环节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条理清晰,体现了语言能力学习的规律。接着,角中连燕芬老师对洪亚红老师的课堂进行评价。整节课师生互动多,活动方式多样,是一节非常成功的听说课,做到目标定位精准,紧扣语言核心;情境创设巧妙,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内容架构合理,活动层次清晰;教师善于用鼓励,引导得当,凸显学生主体。两位教师也提出了优化建议:如师生互动如何做得更高效、任务设计如何根据学情分层等。</p> <p class="ql-block">  各校新老教师纷纷上台评课。他们认为,洪艺伟老师以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与训练见长。其课堂环节设计完整、逻辑清晰,文本处理细致,重点突出短语改编与宾语从句的阶梯式训练。康桥中学郑艺娜老师喜欢课堂中改编课文设计的小短文填空和survey活动,认为可以实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石美中学林若菁赞赏其宾语从句教学扎实有效;交通中学林艺珊认为其注重拓展练习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突破重难点。</p> <p class="ql-block">  洪亚红老师则以情境化教学与互动创新获得认可。她以“校服设计大赛”为主线创设真实情境,通过赚取金币选款式、合作调查、传话筒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台商一中林琛霞提到她基本功扎实,具有亲和力,善用流畅过渡语引导学生思考,即时反馈强化小组协作;鸿渐中学郭金燕指出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学习主体;玉江中学胡怡静特别赞赏其将语法教学融入游戏,并升华主题至“校服体现纪律与自豪感”,实现学科育人价值。</p> <p class="ql-block">三、教研分享</p> <p class="ql-block">  区教研组长,康桥中学梁菲菲老师分享了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她说课标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老师们要更加关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点问题,热爱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理解不同的文化,避免机械固定思维,形成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把所学知识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课程理念,她建议大家在教学、作业设计以及练习设计时,不能固化题型设置,应尝试多样形式的题型,使得知识的教授和情景有机结合起来。</p> 四、讲座分享 <p class="ql-block"> 名师工作室的洪丽英老师开设讲座:《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声”动课堂,“语”你同行》。她指出听说课课堂存在学生语流不顺畅、策略缺失、口语障碍(心理压力、表达不连贯等);教师教学活动设计浅层化的问题。她建议,需针对性解决学生听力理解困难(词汇不足、缺语音训练),利用影视资源练习和提升学生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教学活动应分阶段设计,听前预测、听中策略指导、听后拓展输出。老师们可以依据新课标,采用主题引领、整合教材内容的教学策略:听前创设真实情境激活背景知识(如案例中“坏习惯”主题),听中通过多样化任务(填空、分析、思辨)培养信息处理能力,听后设计迁移应用活动(角色扮演)促进语言内化。口语教学需强化情境模拟、小组合作,使得听说课教学“声”动起来;教学评价需结合听力口语双维度,采用形成性评价(课堂观察、同伴互评)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关注学习态度与思维发展。通过主题式深度教学,实现“以听促说、听说相融”,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与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在《新课标》‘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指引下,本次教研以‘听说互构’为支点,撬动了‘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变革。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语言能力与核心素养共生’的实践路径,为英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校本范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文字:洪亚红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片:连燕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审核:陈淑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