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从冒充客服到“杀猪盘”,从虚假投资到刷单陷阱,不仅威胁财产安全,更扰乱社会秩序。2022年12月1日,我国首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施行,为全民筑起“防诈保护盾”!今天,一文带你读懂这部法律的核心要点,守护你的“钱袋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法律“亮剑”:精准打击电诈全链条</p> <p class="ql-block">1. 明确定义</p><p class="ql-block">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全链条治理 </p><p class="ql-block"> 电信治理:电话卡实名制、限制办卡数量、封堵改号软件,从源头切断诈骗信息链。 </p><p class="ql-block"> 金融治理:银行需建立客户尽职调查制度,监测异常账户,限制可疑交易,斩断资金链。 </p><p class="ql-block"> 互联网治理:App实名核验、监测涉诈账号、打击黑灰产,阻断技术链。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严惩违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提供改号设备或洗钱帮助,最高可处十倍罚款、拘留,并纳入信用记录。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典型案例警示:这些骗局要当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杀猪盘”陷阱:诈骗团伙伪装投资导师,诱导受害人下载虚假平台,篡改数据骗取钱财。某案件涉案金额超784万元,主犯获刑11年半。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虚假虚拟货币交易:利用虚假交易平台诱骗投资,近200人损失超400万元,主犯被判刑11年。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粉丝群诈骗:以明星签名、免费游戏装备为饵,诱导未成年人转账,甚至威胁使用家长手机支付。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警方提醒:所有骗局终将落脚于“转账”,切勿轻信陌生电话、链接,遇事多核实!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全民防诈指南:守住你的“钱袋子</p> <p class="ql-block">1. 个人信息保护</p><p class="ql-block"> - 定期清理手机App权限,关闭不必要的摄像头、通讯录访问。 </p><p class="ql-block"> - 不随意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信息,警惕“高额回报”诱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账户安全规范</p><p class="ql-block"> - 不超量办理电话卡、银行卡,拒绝出租、出借账户。 </p><p class="ql-block"> - 配合银行身份核验,发现异常账户及时举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重点人群防护</p><p class="ql-block"> 老年人:警惕“冒充公检法”“家人出事”等话术,遇事联系子女或报警。 </p><p class="ql-block"> 学生群体:远离“刷单兼职”“粉丝福利”,不轻信网络陌生人。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