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韵绵长】之十,绩溪,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姚宇纬

<p class="ql-block">绩溪,隶属安徽省宣城市,地处安徽省南部,皖南山区东部,黄山山脉和西天目山山脉结合带,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分水岭。绩溪是古新安、古歙州、古徽州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至宋代属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因绩溪有“徽岭、徽溪、大徽村”,改歙州为徽州”。1949年4月30日,绩溪县解放,改属徽州专区,1988年1月,划入宣城地区,2001年1月,属宣城市。绩溪位于黄山与天目山接合部,县界及境内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0余座,重峦叠嶂,溪流纵横,地势高于邻县,史称“宣歙之脊”。绩溪文化积淀厚重,拥有丰饶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种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耀若群星,遍布徽岭南北。</p> <p class="ql-block">绩溪自古就有“邑小士多、代有闻人”的美誉,涌现出一批在社会历史进程中颇具影响力的著名人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纵横驰骋,各领风骚。如明朝抗倭名臣、兵部尚书胡宗宪,清朝一代巨贾、红顶商人胡雪岩,徽墨制作大师胡天注,著名茶商胡炳衡;近代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胡适,中国第一位女农学家曹诚英;现代有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国家部委领导胡海峰[35] ,两院院士洪德元、章基嘉、鞠躬、方荣祥等。</p> <p class="ql-block">绩溪县是古代徽州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核心区,家训文化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内容。徽州宗族制度和家族理念绵延千年,形成了众多优秀的族规、族训,并进而演绎为惠泽后世的家风家训,成为维系家族团结、社会和谐、乡风文明的重要力量。</p> <p class="ql-block">安徽绩溪胡氏宗祠是徽州地区著名的宗族文化象征,历史上涌现出众多杰出人物。绩溪胡氏,中华姓氏,主要分布在安徽绩溪,历史名人有北宋名臣胡舜陟、南宋文学家胡仔、明朝户部尚书胡富和兵部尚书胡宗宪、清代徽墨名家胡开文和红顶商人胡雪岩等。绩溪是全国胡姓最重要的聚居地之一,在这里,胡姓被公认为是家族最大、人数最多的姓氏,主要分为“绩溪四胡”分支(龙川胡、金紫胡、遵义胡、明经胡)。</p> <p class="ql-block">‌绩溪作为徽文化核心区,历史上涌现出众多政治、文化、商业、科技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尤以胡氏家族名人最为集中‌,包括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红顶商人胡雪岩、抗倭名将胡宗宪、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两弹元勋程开甲等。</p><p class="ql-block">在绩溪县城往东北方向22公里——一代文豪胡适的出生地——上庄镇,民国时期,这里曾经因为有很多当地人在上海经商,和上海往来关系密切,而且很多人会说上海话,上海最流行的服饰物品在上庄也很快会流行,因此被称为“小上海”。</p> <p class="ql-block">制墨大师胡开文故居。</p> <p class="ql-block">“胡开文”是由胡天注于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年)创立的徽墨品牌,其墨品以“黑如漆、坚如玉”“舔笔不胶、入纸不晕”等特性闻名。该品牌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奖,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旗下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与屯溪胡开文墨厂均为主要传承生产基地。截至2023年11月,胡开文通过中华老字号复核,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名,开展“非遗+研学游”项目,与多所名校建立研学基地合作。图为胡开文故居之厅堂。中央竖立着的是1915年胡开文特制的“地球墨”在美国旧金山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p> <p class="ql-block">胡开文墨庄由胡天注(1742-1808)创立于1765年,其名取自南京贡院“天开文运”匾额。1782年发展为老胡开文墨庄,1920年进入成都市场 ,1982年改制为歙县老胡开文墨厂,2003年更名为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屯溪胡开文墨厂现址为黄山市屯溪区老虎山5号。</p> <p class="ql-block">胡开文墨采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历经炼烟、制墨、晾墨等10余道工序,以松烟、桐油烟、漆烟混合麝香、冰片等名贵材料,形成“拈来轻、研无声、嗅来馨、磨来清”的特点。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入非遗名录。我们儿时练字作画就常用胡开文制作的“金不换”、“黄山松烟”等墨品。图为胡开文故居内陈列的特制历史人物墨品。</p> <p class="ql-block">那天,我们顶着倾盆大雨来到胡适故居。胡适故居坐落于绩溪上庄村,这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古建筑,小青瓦,马头墙,三开间,两层楼。门罩门楼,水磨砖雕。</p> <p class="ql-block">胡适故居为清光绪三年——六年所建{1877~1880} ,是胡适先生父亲胡铁花(官名胡传,原名守珊或单名珊,铁花系自号)所造的两进一楼通转式结构。</p> <p class="ql-block">‌胡适(1891-1962年)‌新文化运动领袖、现代学术奠基人。提倡白话文运动,推动文学革命,在哲学、史学、文学等领域成就斐然。作为首位提倡“整理国故”的学者,其思想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化转型,章太炎曾称“绩溪为上京,以胡适为大帝”。</p> <p class="ql-block">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籍贯安徽省绩溪县,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他是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他一生荣获了35个博士头衔。</p> <p class="ql-block">前庭有天井,两旁有厢房,楼上为“通转楼”,楼下是堂屋。后进为内庭,栏板隔扇,精雕细刻,梁托上一对荷花仙子栩栩如生,门窗上饰以兰花雕板,出自胡开文墨庄制模高师胡国宾之手,反映出胡适“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的浓浓乡土之情和杰出风格。</p> <p class="ql-block">大门前和正厅上各悬着我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亲题的“胡适故居”直,横两块黑底金字牌匾,厅内摆设如旧。胡适先生当年结婚用的房间里,有张“月宫床”朱漆描金,富丽典雅,镂徽派雕刻各种戏文及花鸟。</p> <p class="ql-block">胡适故居里悬挂的胡适诗一首。</p> <p class="ql-block">胡适故居所处街巷。乡亲们用悬挂红灯的方式一路引导至胡适故居。</p> <p class="ql-block">绩溪棋盘村(石家村)始建于明代,由北宋开国功臣石守信的后裔所建,以独特的棋盘式布局和“一村北向”的建筑朝向闻名,2019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石家村位于安徽省绩溪县上庄镇,由北宋开国元勋石守信的十五代孙石荣禄于明代初期(元末一说存疑)率族人迁居此地建村。石荣禄为安葬其父,寻访风水宝地时发现此处背靠旺山、面朝桃花溪,符合“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传统选址理念,遂定居并逐渐形成村落。</p> <p class="ql-block">村落设计成棋盘状,源于石守信与宋太祖赵匡胤的棋友关系,后人为纪念先祖功绩,以房屋、街巷、溪流等元素模拟棋盘格局:三条横街象征棋盘横线,桃花溪为“楚河汉界”;村中石氏宗祠(“帅府”)为中轴线,五横五纵街巷如棋盘网格;《石氏宗谱》规定“建房不得阻塞街道”,确保布局延续。</p> <p class="ql-block">石氏家族起源于甘肃武威,为不忘北方故乡,全村建筑罕见地坐南朝北,形成独特景观。这种朝向既是对祖先的崇敬,也蕴含风水保佑子孙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石家村始建于明朝,村民皆为石姓,是北宋开国功臣石守信的后裔。由于村中的石氏族人起源于甘肃武威,村民们为了铭记北方的故乡,将民居建筑全部朝北建设,而形成了罕见的“一村北向”的景象。村落周边自然环境也十分优越,背倚旺山,面朝桃花溪,整体遵循中国古代“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选址理念。</p> <p class="ql-block">石家村地处黄山东麓,村如棋盘,后村正中的石氏宗祠象征“帅府”, 村前的桃花溪象征“楚河汉界”,一幢幢民居犹如一枚枚的棋子散落其间,山水明净,宁静致远。游行其间,犹如过河兵马,运筹帷幄了然于心。</p> <p class="ql-block">风水棋盘村徽州古村落选址十分讲究风水龙脉,注意人居与自然的和谐,谋求“天人合一”,祈望子孙后代人财两旺,安居乐业。</p> <p class="ql-block">当绩溪的山水风光,一一被渲染成诗画,当徽商、徽菜、徽墨、徽剧大放异彩,当砖、木、石徽派三雕艺术缤纷耀眼之时,石家村却悄然地隐秘于山林,摆下了一张千古棋盘,在六百多年的遐想中,无声无息地走过了它的历史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古书屋遗址对面有思永堂。据介绍,思永堂第一代主人石炳文(1788-1859),道光乙酉科拔贡,老宅毁于太平军战火,后由炳文公四世孙、清光绪邑贡生石济之在原址重建,现房主为六世孙。大门开着,见女主人正端坐在桌前。遂在门口招呼,蒙应允,过天井,来到厅堂。堂内窗明几净,宫灯高悬,雕梁画栋,牛腿木雕“狮子戏绣球”栩栩如生。太师壁中堂山水画《棋盘村揽胜》,对联“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性自高”,意在安贫乐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思永堂古宅系石思永堂第一代主人石炳文字麟(1788—1859)道光乙酉科拨贡所建。原思永堂旧宅于1861年太平军进入岭北战乱中被毁,现宅建于1864年,由炳文公第四位孙石济之在原址废墟中重建。石济之字钜排行名家楫光绪邑贡生。古宅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双通道六部通转楼。石宅于2006年被县文体局(81号文)定为保护性古民居,现房主石磐安为思永堂六世孙。</p> <p class="ql-block">步入古宅,蒙红衣女主人应允,我拍摄了古宅的厅堂和一些木雕的细部照片。</p> <p class="ql-block">石家村至今仍传承着徽派建筑传统建造技艺。工匠因所使用的建造材料和技艺不同,分为砖、木、石、铁、窑五种类型,随着工匠数量的不断增加,便组成了名为“徽州帮”的工匠队伍。帮内工匠们各司其职,通过采石、砌石基、制作安装细料、竖屋请梁、拌制灰泥、砌筑、抹灰、屋面铺砖、盖瓦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过程,共同完成传统建筑的修缮与建造。</p> <p class="ql-block">踩着麻条石铺设的路面,徘徊在立体“棋盘”里,古风拂面。如果说,走进莫扎特故乡萨尔茨堡,犹如踩在琴键上行走,那么,行走在棋盘村,仿佛在跟古人“对弈”了。</p> <p class="ql-block">棋盘村村后的“帅印塘”。</p> <p class="ql-block">七拐八弯,穿街走巷往后村走,来到“棋盘”中轴的底边线。这里靠近山脚边,当年的“帅府”石氏宗祠叙伦堂所在,建于明万历年间,三进深,听说毁于上世纪80年代,现仅存遗址。前面有一池塘,池边立石,刻有“帅印塘”。据介绍,池中现存石墩,系石氏先祖石守敬帅印按比例扩展而筑,故名。印墩植柏树,象征帅印之柄,四周翠竹,象征石帅高风亮节。眼前,碧水涟涟,荷叶田田,先祖风范,流芳千古。</p> <p class="ql-block">帅印塘中央石墩按石守信帅印比例建造,象征权力与气节;</p> <p class="ql-block">整个村落以后村正中的石氏宗祠――“帅府”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帅府”与一幢幢象征着“士、相、马、车”的民居,一字排列在棋盘底端边线上。“帅府”的对面是半亩方形池塘,池塘里有一个按照石守信帅印比例扩筑的长2丈、高阔各1丈的印墩,印墩上的古柏象征着印柄。</p> <p class="ql-block">在古老的石家村,一家别具一格的“村咖”——放空咖啡,成为了年轻人的新宠。这里不仅有着传统的乡村风情,还融入了现代元素,为游客带来别样的体验。咖啡的香气与古朴的乡村气息交织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精致的装饰和温馨的灯光为这个空间增添了一丝温暖与宁静。年轻人们在这里畅谈生活、放松心情,拍照打卡记录美好瞬间。成为了时尚与乡村文化碰撞的新地标,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片刻的宁静与乐趣。</p> <p class="ql-block">从棋盘村出来已经雨过天晴,棋盘村周围的自然环境确实非常的漂亮。</p> <p class="ql-block">在安徽黄山脚下的古村落里,青石板路上还留存着明清时期的雕花门楼,斑驳的墙壁上隐约可见“徽商故里”的石刻。很少有人知道,这片山水曾孕育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商帮之一——徽商。</p> <p class="ql-block">我们驱车离开,驶上了山腰上的县道,只见路旁的山崖壁上书有四个大字“胡适故里”,而大字的路对面设置了一个可以停车的观景台。原来此处可以清晰地俯瞰群山环抱中绩溪的各个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近代著名文化巨子胡适曾经说过:在绩溪,你信步走进一个山村,就会翻开一页历史;你随意踩到一块石头,就会触动一个朝代;你偶尔遇见一个路人,就可能是个秀才。当我们站在观景台上举目远望,不竟遐想——</p><p class="ql-block">眼前的绩溪,青翠叠嶂的群山环抱着片片白墙黛瓦的古村落,多像一个巨大的摇篮,一张巨大的温床,历朝历代,这里人才倍出,数不胜数,尤其盛产名人,名人又以胡姓为主。限于篇幅,小文不便悉数列举,但这里历代出现的名人确实是数不过来,真是一个特别神奇的地方。太令人叹为观止了。这里就是绩溪,专门孕育名人的绩溪。</p> <p class="ql-block">安徽绩溪胡氏是我国宗族文化的典范代表,以“‌四大支脉传承千年,名人辈出影响深远‌”著称,在政治、军事、学术、商业等领域均取得非凡成就。绩溪胡氏以不足一县之地,孕育出贯穿中国千年历史的多元化精英群体,其宗族发展史堪称中国乡土社会精英培育的经典样本。有机会一定要来绩溪实地考察感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