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感悟之二十九 师卦的智慧(上)(原创)

冷茶

<p class="ql-block">  这个世界本就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自创始之初,就在明争暗斗中推动这个世界不断前行。</p><p class="ql-block"> 说是争与斗,实则是为了寻求平衡,平衡了这个世界就安静了。但安静是暂时的,在一定时间之后,平衡再次被打破,就有了新的争斗,最后又趋于新平衡,再后来,再后来......就这样周而复始焉。</p><p class="ql-block"> 似乎争斗成为推动这个世界发展的动力。争斗的形式也很奇特,无外乎嘴斗与打斗。这也和《易》中的“讼”与“师”极吻合。</p><p class="ql-block"> 在矛盾处置过程中,通过争讼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就开始施展拳脚,诉诸武力,故在《易经》的“讼卦”之后,就 有了“师卦”</p> <p class="ql-block">  “师卦”(䷆),上坤,为地为顺,下坎为水为险。从卦象观之,即广袤大地之下蕴含无尽的地下水,也意寓暗流涌动。</p><p class="ql-block"> 如果将一个社会看做是大地,基层民众如坎水一样越聚集越多,形成气候,一旦与当权者形成对立,产生谋反之意,政权也是岌岌可危。</p><p class="ql-block"> 在地理课上老师讲过,地下水源丰富且稳定,对于地壳有支撑和保护作用,一旦地下水源大量减少时,小则地表塌陷,重则发生地壳运动,发生地震。</p><p class="ql-block"> 所以,文王将坤坎组合定义为“师”,意寓有兴师动众,将欲进行互殴和战争之意。</p> <p class="ql-block">  “师卦”卦辞云:“师。贞,丈人吉,无咎。”</p><p class="ql-block"> “师”字其“繁体为“師”,资料文载:一曰:“兵符”,二曰“军队”,认为“军队”的解读为:“师”左则表示两坐小土山,也表疆土,右侧表示军队周全防卫。有人在防御疆土,故为军队。我观其“師”字,左为小山,为疆土可理解,但右侧理解为“军队周全防卫”我看不出来,若理解为“旌旗”(毕竟“帀”下为“巾”)在各自阵地猎猎飘扬,遮天蔽日(“帀”字“巾”上一横)这样的话让人或能更好理解,也许更贴近实象。</p><p class="ql-block"> 无论怎样讲,“师”在古代指“军队”,引申为“战争”是不争的事实。至于后来和教育扯上关系,那可能是在长期的军事战争实践中,越来越感到“军中谋士”的重要性,将善于谋划,巧于排兵布阵的人称其为“军师”,后就渐渐出现了“老师”“师长”这些词汇来吧。</p><p class="ql-block"> 卦辞中的“贞”即“贞固”“正贞”,直白地讲就是“师出要有名。”且有正当的“名”。若是正义之名,出兵即是正义之师,会得到人民的支持,若非正义之名,以强取豪夺为目的,那是非正义之师,最后注定要失败。</p><p class="ql-block"> 难就难在何为正义?何为非正义?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考量,谁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而现实又是那样的残酷,无论是按丛林法则或是弱肉强食法则,都认可“成者为王败者寇”的结果。故“贞”也只是相对的。</p><p class="ql-block"> 卦辞中的“丈人吉,无咎。”“丈人”古指有威望的老者。我们今天将自己的“岳父”称其“老丈人”也是古之“丈人”的延伸特指而已,是自己敬重的人。这里意在强调军队领导人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总之,战争是残酷的,是要死人的,所以最好不发动战争,不参与战争,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是善之善者也。若战争不可避免,以战止战也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手段,“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无论怎样,一旦开战,一要师出有名,要得到人民的支持。二要选好“丈人”级别有威望和指挥才能的领导者,花拳秀脚、纸上谈兵的人切忌莫用。把握好这两点,不能确保战争“无不利”,可保“无咎”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