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学前教育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一场聚焦艺术领域教学的盛会于2025年5月23日在长春市九台区第二幼儿园拉开帷幕。吉林省新时代学前黄红艳名师工作室按照《吉林省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创建规划方案》《吉林省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工课作室成员培养方案》培育目标,精心策划2025年度“衔接有度,‘艺’启童行”教学开放活动。活动通过现场教学展演、交流研讨、专题讲座等多重维度,系统构建“政策理论—实践创新—成果转化”的研培闭环,深度探索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艺术活动的课程建构逻辑与实践创新路径,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兼具理论高度与实操价值的艺术教育衔接范式。</p> 签到入场,开启求知之旅 <p class="ql-block"> 清晨8点,参会教师们带着对新知识、新经验的期待,精神饱满的步入会场,在主持人刘丽丽老师温润而充满力量的开场致辞中,这场融合政策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求知之旅,在诗意与理性的交织中欣然启航。</p> 创意课堂,点亮艺术之光 《老鼠画猫》—— 创意艺术灵动 <p class="ql-block"> 赵威老师带来大班艺术活动《老鼠画猫》。以趣味梦境情境为载体,依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感受与表达”目标,将儿歌《老鼠画猫》转化为“视觉联想—歌词解构—音乐表现”的互动课程。通过“老鼠画猫”的荒诞梦境叙事,引导幼儿在观察猫的身体特征过程中理解歌词逻辑,在角色扮演中感受音乐的诙谐韵律,实现“歌词记忆—节奏感知—创意表现”的三维发展。</p> 《草原扑克手的降嘎》——民族艺术融合 <p class="ql-block"> 赵佳老师带来的《草原扑克手的将嘎》以蒙古族草原文化为根脉,立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感知与创造”核心要求,活动将传统游戏“将嘎”(草原扑克手的竞技民俗)转化为艺术教育载体,构建“文化感知—审美表现—创意转化”三维目标:通过草原游牧生活情境创设,引导幼儿在手工制作中进行艺术表达,实现民族文化启蒙与艺术素养发展的双重赋能。</p> 《奇妙的汤》——多元艺术体验 <p class="ql-block"> 宋珊老师带来的《奇妙的汤》,以“小仙女的魔法汤”情境为载体,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节奏感知与音乐表现”目标,将四分休止符的认知转化为“熬汤材料减少——节奏停顿”的游戏化体验。通过水果道具与魔法咒语的互动设计,引导幼儿在情境中理解“音乐停顿”的韵律美感,在奥尔夫乐器演奏中发展节奏感与合作表现力,实现“节奏认知—情境表现—乐器协奏”的三维发展。</p> 环境浸润,感受教育之美 <p class="ql-block"> 一场教学盛宴后,刘丽丽老师带领大家参观园所环境。从充满童趣的教室布置到富有创意的公共区域,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幼儿园对环境育人理念的践行。老师们漫步其中,不时交流探讨,在欣赏中汲取灵感,思考如何将环境创设与艺术教育更好地融合。</p> 研讨交流,凝聚智慧力量 <p class="ql-block"> 黄红艳老师主持的《幼儿园艺术活动的实施策略》研讨会上,老师们结合公开课以及自身教学经验,畅所欲言。大家围绕教学方法、活动设计、幼儿参与度等方面深入探讨,分享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剖析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在思维的碰撞中凝聚智慧,为提升幼儿园艺术活动质量寻找有效策略。</p> 专题讲座,指引前行方向 <p class="ql-block"> 黄红艳老师带来专题讲座《幼儿园艺术领域核心经验的建立》。讲座中,黄老师从理论层面深度解析幼儿园艺术领域核心经验构建。讲座以“聚焦指南、核心经验、要点解析”为脉络,结合实践案例,系统阐释审美感知、创意表达等核心经验的落地路径,为教师厘清艺术教育本质,提供理论支撑与实操方法。</p> <p class="ql-block"> 活动在会议总结中落下帷幕,此次黄红艳名师工作室教学开放活动,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一个交流互鉴、共同成长的平台。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拓宽了艺术教育视野,更新了教学理念,提升了专业素养。相信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学前教育工作者们将带着满满的收获,在艺术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为孩子们的成长“艺”启新程,续写学前教育的精彩篇章。</p> <p class="ql-block">编辑:刁亚文</p><p class="ql-block">审核:袁 颖</p><p class="ql-block">终审:黄红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