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月,春风和煦,万物蓬勃生长,在这充满生机的时节,一场文化与技艺交融的盛会——2025年湟中区首届“千紫缘杯”鞭陀龙邀请赛,于5月24日在湟中县田家寨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盛大启幕。</p> <p class="ql-block">此次邀请赛以弘扬非遗文化为核心宗旨,不仅为鞭技、陀螺等传统技艺搭建了展示平台,更将手工刺绣、彩带龙、扇子舞及藏族舞等极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纳入其中,旨在促进多元传统技艺的深度交流与传承,让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民族智慧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土壤中重焕生机。</p> <p class="ql-block">比赛现场热闹非凡,来自省内外的21支队伍、300多名选手汇聚一堂,他们身着特色服饰,怀揣着对传统技艺的热爱与传承使命,各展风采。鞭陀龙比赛中,选手们熟练地挥动鞭子,抽打陀螺,那旋转的陀螺仿佛一个个灵动的精灵,在地面飞速转动;彩带龙表演时,彩色的龙带在空中翻飞,如游龙穿梭,绚丽多彩;扇子舞与锅庄舞的选手们则踏着欢快的节奏,以优美的舞姿展现着独特的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观众们的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将现场氛围一次次推向高潮。此次赛事不仅是选手们技艺的较量,更是一次传统文化的盛宴,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相信通过此次活动,会有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为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这些古老而珍贵的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p> <p class="ql-block">湟中区首届“千紫缘杯”鞭陀龙邀请赛赛前,西宁市鞭陀协会马志兴主席始终忙碌不停。他穿梭于赛场各处,有条不紊地组织协调,精心安排人员分工、物资调配等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全力保障赛事筹备工作顺利推进,为比赛的成功举办筑牢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500余名观众满怀期待,目光聚焦舞台。10时40分,2025年湟中区首届“千紫缘杯”鞭陀龙邀请赛开幕式准时拉开帷幕。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主持人精神抖擞地走上台前,依次介绍莅临活动的领导和远道而来的嘉宾。大家的掌声此起彼伏,在欢呼声中,这场承载着非遗传承使命的盛会,正式开启精彩篇章。</p> <p class="ql-block">随着激昂的入场音乐响起,参赛队伍依次入场。旗手高举鲜艳的多省区鞭陀龙运动联谊旗帜,总裁判长马光辉步伐矫健,引领队伍前行;裁判员们身姿挺拔,展现出专业与公正的风采。甘肃麒麟鞭总会的队员们远道而来,率先入场,赢得现场阵阵掌声。随后,21支参赛队伍有序登场,他们身着各具特色的服饰,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步伐整齐有力,或手持特色道具,或列队摆出独特造型,展现出对比赛的热切期待与昂扬斗志。现场观众的欢呼声、掌声交织,将赛场氛围推向新的高潮。</p> <p class="ql-block">2025年湟中区千紫园鞭陀龙交流大赛人员安排方案</p><p class="ql-block">一、总体架构</p><p class="ql-block">本次大赛人员安排采用“总负责统筹 - 专项岗位执行 - 区域自主调度”的三级管理模式,确保活动高效有序开展。总负责人全面把控全局,各专项岗位人员各司其职,区域领导灵活调配资源,共同保障赛事顺利进行。</p><p class="ql-block"> 二、核心管理团队</p><p class="ql-block"> 1. 会议入场总负责:马生春</p><p class="ql-block"> 职责:全面统筹大赛人员安排工作,协调各岗位间的沟通与协作,对活动整体流程和突发情况进行决策与处理;审批各岗位人员调整与补充方案,确保活动筹备及开展符合预期目标。</p><p class="ql-block">2. 助理:马跃田</p><p class="ql-block">职责:协助马生春开展工作,负责信息的上传下达,跟进各岗位工作进度,收集并整理工作反馈,及时向总负责汇报;在总负责授权下,临时处理部分协调与沟通事务 。</p><p class="ql-block"> 三、专项岗位安排</p><p class="ql-block">主持人: 甘梅 全程主持活动流程,精准衔接各环节,通过灵活的语言与互动方式调动现场氛围,确保活动节奏紧凑、氛围热烈。 </p><p class="ql-block">全场口令: 杨德英 统一指挥活动节奏,依据活动流程,准时发布开场、比赛、闭幕等指令,确保所有人员清晰知晓各阶段安排,保障活动有序推进。 </p><p class="ql-block">签到组: 姜生福、 徐小花、 黑兴梅、贾先生、李先生、尹先生。 负责参赛人员、嘉宾的签到工作,详细登记信息,及时发放活动相关资料,以及物料,确保人员信息准确、资料发放无误。 </p><p class="ql-block">安全管理组: 田武发、杨德英。 另需6人(由田武发、杨德英自行安排) 维持现场秩序,提前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制定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在活动期间快速响应并妥善处理安全问题。 </p><p class="ql-block">裁判员负责人: 马光辉 现场抓阄确定的裁判团队, 统筹裁判团队组建工作,组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对裁判团队进行赛前培训,监督比赛过程,确保比赛公平公正进行。 </p><p class="ql-block">参赛队伍入场总负责: 马明强、张维才、刘维军。 根据需要自行安排人员, 组织28支参赛队伍有序入场,合理规划队伍站位及候场区域,与主持人、全场口令负责人保持密切沟通,保障参赛队伍入场环节顺畅。 </p><p class="ql-block">少数民族场地安排及后勤组: 马忠良、陈永龙。 根据需要自行安排人员, 规划少数民族队伍专属活动区域,确保区域设置符合民族特色与活动需求;负责后勤物资的采购、调配与发放,保障活动物资充足供应。 </p><p class="ql-block">全场活动、餐饮、咨询总负责: 黄广寿 统筹活动整体流程,协调餐饮供应商,保障餐饮供应的质量与数量;组建咨询服务小组,及时解答嘉宾及选手的各类咨询,确保活动体验良好。 </p><p class="ql-block">会场引导组: 马明强、刘伟军、花儿朵朵团队。 根据需要自行安排人员, 引导嘉宾选手至指定区域,在活动场地关键位置设置引导标识,为人员提供清晰的路线指引,确保人员快速、准确到达相应区域。 </p><p class="ql-block">媒体记者负责人: 谭兆祥 统筹媒体记者的接待、安排与管理工作,制定媒体采访流程与规则,协调媒体资源,保障活动宣传报道工作顺利开展。 </p><p class="ql-block">各区域领导调度: 各区域领导自行安排人员, 根据本区域活动需求,灵活调配工作人员,优化人员分工;加强区域间的沟通协作,确保各环节衔接紧密、高效运转。 </p><p class="ql-block"> 四、活动愿景</p><p class="ql-block"> 全体工作人员秉持奉献精神,以专业、热情的服务助力活动圆满成功,将本次大赛打造成为促进友谊、增强团结、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和谐交流平台!</p><p class="ql-block"> 五、补充说明</p><p class="ql-block"> 1. 若部分岗位人员需调整或补充,相关负责人须提前与总负责马生春沟通协调,经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人员变动,确保活动筹备及开展不受影响。</p><p class="ql-block">2. 各岗位负责人应在活动前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培训与演练,明确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保障活动当天高效执行。</p><p class="ql-block">3.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生效,解释权归活动组委会所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西宁市鞭陀运动协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3日</p> <p class="ql-block">开幕式现场气氛热烈,湟中区文体旅游局马局长率先登台致辞。她面带热情的笑容,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参赛运动员致以诚挚欢迎,对筹备本次赛事的千紫园景区、湟中区鞭陀运动协会及全体工作人员表达衷心感谢,也向到场的500余名观众致以亲切问候。马局长强调,此次“千紫缘杯”鞭陀龙邀请赛不仅是技艺的切磋,更是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契机,希望通过赛事搭建交流平台,让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p> <p class="ql-block">西宁市鞭陀运动协会马志兴主席致辞,言语间满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热忱与对赛事的殷切期望。</p><p class="ql-block"> 马志兴主席首先对在场嘉宾、参赛选手及观众致以热烈欢迎。他表示,这场在湟中区田家寨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举办的赛事意义非凡。此次邀请赛以“弘扬非遗文化”为核心,突破单一竞技形式,将鞭技、陀螺竞技与手工刺绣展示、彩带龙表演、扇子舞及锅庄舞等特色艺术形式深度融合,更创新性地设置非遗文化牛头宴体验环节,全方位展现非遗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力求打破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壁垒,让古老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p><p class="ql-block"> 他进一步介绍,赛事吸引了省内外20多支队伍、300多名选手踊跃参与。不同地域的选手汇聚于此,不仅是技艺的切磋较量,更是一场文化的交融碰撞。通过赛事搭建的平台,传统技艺的爱好者得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探索非遗传承的新路径。马志兴主席希望此次赛事能成为一颗火种,点燃更多人对非遗文化的热爱,推动非遗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持续发展,让非遗的璀璨光芒照亮未来之路 。</p> <p class="ql-block">西宁市鞭陀运动协会湟中区分会会长黄广寿表示,此次赛事不仅是技艺的较量,更是一场盛大的文化聚会。鞭陀龙融合鞭技、陀螺、彩带龙等传统艺术,是民间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热爱,生动展现了中华优秀非遗文化中力量与技巧的完美结合。举办此次赛事,旨在通过欢乐的氛围,推动这份传统之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他热情地向来自各地的朋友发出邀请,希望大家在切磋技艺的同时,品尝美食、结交好友,共同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青海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董事长蔡有鹏表示,此次“千紫缘杯”鞭陀龙邀请赛是湟中区农文旅体商康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作为现代农业综合体,千紫缘以“体育+”模式,串联竞技、农耕体验、美食、商贸等多元业态,打通产业融合通道。赛事不仅展示体育魅力,更推动“以赛兴旅、以旅促农、以农带商”,全方位展现湟中区融合发展创新成果,为区域经济增长与乡村振兴注入活力。</p> <p class="ql-block">开发区分会会长徐小花代表全体裁判员庄严宣誓。她身姿挺拔,目光坚定,郑重承诺将严格遵守竞赛规则和裁判员纪律,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履行裁判职责,以专业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确保赛事顺利进行,为2025年湟中区首届“千紫缘杯”鞭陀龙邀请赛营造风清气正的竞技环境。</p> <p class="ql-block">运动员代表步伐坚定走上宣誓台,高举右拳郑重承诺:将严格遵守比赛规则,服从裁判、尊重对手,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参与赛事,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展现新时代运动员的良好风貌,用拼搏与汗水诠释对传统技艺的热爱,为本次赛事增光添彩。</p> <p class="ql-block">千紫园活动圆满收官后,现场气氛热烈非凡。马主席、黄会长等领导亲临颁奖环节,亲手为表现优异的参与者颁发奖品,以嘉奖大家在活动中的精彩表现与积极投入。这份鼓励不仅是对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承载着对未来的期许。颁奖仪式结束后,全体人员齐聚一堂,在镜头前定格下这充满意义的瞬间,欢声笑语中,一张张合影成为此次活动美好回忆的珍贵见证。</p> <p class="ql-block">在活动现场,青海平安县老年大学的20名学员们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精神抖擞、热情洋溢,在千紫园科技园内翩翩起舞。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学员们舞步轻盈、动作整齐,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灵动的舞姿不仅展现出她们对生活的热爱,更为此次“千紫缘杯”鞭陀龙邀请赛增添了活力与温情,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p> <p class="ql-block">在非遗刺绣传承人、平安分会会长冶生莲的带领下,精美的非遗刺绣作品亮相活动开幕式。色彩斑斓的绣品针法细腻、图案精美,无论是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还是富有民族特色的纹样,都展现出传统刺绣技艺的非凡魅力。这些作品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欣赏,大家纷纷赞叹不已,不少人当场购买,在感受非遗文化魅力的同时,也用实际行动支持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舞台上,扇子舞表演惊艳众人。舞者们手持色彩绚丽的折扇,身姿轻盈灵动,随着音乐节奏翩跹起舞。时而如蝶翼轻展,扇子开合间流光溢彩;时而似流云舒卷,动作柔美流畅。她们以优美的肢体语言与灵动的扇子变换,演绎出独特韵律,将传统舞蹈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令现场观众沉醉其中 。</p> <p class="ql-block">舞龙表演开始,金黄色的巨龙在表演者的操控下翻腾舞动。龙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代表着祥瑞、力量与团结。表演者们默契配合,巨龙时而昂首向天,时而俯冲而下,龙身蜿蜒盘旋,鳞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飞腾的巨龙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引得现场观众欢呼不断,掌声雷动,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在会长马培华的带领下,甘肃麒麟鞭总会成员乘坐专车,一路马不停蹄,奔赴青海千紫园鞭陀比赛现场。尽管路途奔波,大家却热情高涨,车内欢歌笑语不断。为表达对此次赛事的期待与喜悦,众人齐声唱起《浪青海》,激昂的歌声回荡在车厢内,唱出了他们对比赛的向往,也传递着对青海这片土地的热爱,更彰显出对切磋交流传统技艺的热切心情 。</p> <p class="ql-block">在韩会长的带领下,大通鞭陀运动协会50名成员齐聚2025年湟中区首届“千紫缘杯”鞭陀龙邀请赛。作为西宁鞭陀运动协会中的佼佼者,赛前,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反复打磨动作、钻研技巧,在训练场上挥洒无数汗水。赛场上,他们凭借一流的鞭技惊艳全场,长鞭挥舞间虎虎生风,力道与技巧完美融合,每一次精准发力都赢得现场阵阵喝彩。凭借扎实功底与出色发挥,大通鞭陀运动协会在此次比赛中斩获佳绩,用实力为团队赢得荣耀,也为传统鞭技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响起,集体鞭二十一响与集体三十八鞭震撼亮相。其中,被誉为“礼炮鞭”的二十一响鞭法尤为瞩目,这套专为迎接尊贵客人而创的鞭技,尽显豪迈大气。表演者们动作整齐划一,手中长鞭破空而出,每一记抽打都如惊雷炸响,强劲的力道在空气中激荡,鞭梢划过之处留下凌厉的残影。紧接着,集体三十八鞭接续登场,鞭影纷飞间气势如虹。表演者们以刚劲有力的动作,将传统鞭技的雄浑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全场观众为之震撼,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赞叹声此起彼伏,将活动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谭兆祥,回族,笔名:夏都人,青海省户外运动协会书记兼秘书长、西宁市鞭陀运动协会会长、西宁市户外运动协会副会长、中摄联盟摄影师、人民摄影报社特约摄影师、青海摄影家协会会员、青海民族书画研究院会员、湟源艺兴书画院会员、原在青海农牧科技学院工作,现已退休。喜欢徒步、旅游、摄影,青海省户外运动协会、西宁市鞭陀运动协会、西宁市户外运动协会欢迎您的加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