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 1949年以来建筑城市与文化(下)</b></p><p class="ql-block"> 上海解放76周年了,人们提及上海,如果总是将外滩挂在嘴边,尤其将外滩的万国建筑拿来炫耀一番,那真就打脸上海爷叔和姆妈了。开埠百余年,黄浦江西岸外国列强建设了十里洋场,1990年改革开放后,浦江东岸的陆家嘴用30年打造出一个CBD金融圈。</p> <p class="ql-block"> 《建造上海》就是讲述上海近代和当代建设成就的,是一个纪念解放76年的回顾展览。不妨随额的记录浏览一番,相信额的讲述不会让读者失望的。</p> <p class="ql-block"><b> 01 新世元的开始</b></p><p class="ql-block"> 上海百度待兴城市建设造待重荐20至80年代至00余代、城市的重纯不代是对基础设施与建成环境的恢复,更是特这座曾经的消费型口岸城市改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中心。这种转变体现在多个方面:新的纪念性公共建筑群被整合到原有的城市结构中:体育馆、文化宫等市民建筑被精心设计,用以展示集体主义理想和生活方式;同时,旧有建筑的产权、功能与空间模式都经历了重新分配。</p> <p class="ql-block"><b>上海市跑马场</b>(现人民公园)</p> <p class="ql-block"> 这一时期的建筑作品并非干篇一律。相反,社会主义的经济实用原则与现代主义美学及建造技术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这在同济大学校园建筑等小尺度实践中尤为明显。</p> <p class="ql-block"><b>02 居住的变迁</b></p><p class="ql-block"> 居住单元迅速填了城市中的空地并深入扩展到郊的工业城镇,极缓解了住房短缺题。工人新村作为上海住宅发展史上重要一环,有助于理解当今"小区"住模式的形成。作为两者之间的过20世纪80年代的塔楼式新村恰好反了从计划经济下的集体主义生活形态以商品房为主导的市场驱动型城市景的转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战后初期的建筑师面临着一个紧迫的挑战:如何为城市中不断增长的工人阶级家庭建造经济又适用的住宅?作为一种实用的解决方案,"工人新村"充分考虑到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与劳动力限制,同时借鉴美国"邻里单元"的住区理念以及苏联的建造技术和户型设计。</p> <p class="ql-block"> 在更大的尺度上,包括铁路车站和机场在内的新基础设施项目重新组织了城市的空间和交通结构。在所有这些看得见的巨变背后是建筑生产方式的深刻转型。</p> <p class="ql-block"><b>03 改革的先声 </b></p><p class="ql-block"> 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建筑再次成为社会与经济结构变迁的一面镜子。在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与城市建设浪潮之前,新兴的建筑类型就预示了即将发生的深刻变革:国际酒店、商场与办公楼重新激活了沉寂已久的天际线,而图书馆、博物馆和体育场等文化设施则反映中国社会转向经济发展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b>04 建造陆家嘴</b></p><p class="ql-block"> 到20世纪80年代末,上海已经沿着黄浦江西岸扩张了一个多世纪,而对岸的浦东仍是一片厂房、仓库和村庄稀疏分布的广阔土地。1990年,中央政府宣布开发浦东新区,尤其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建设,这里迅速成为全国最大的建筑工地。如今,陆家嘴已成为上海国际形象的名片,但其设计与建造的历史却鲜为人知。</p> <p class="ql-block">东方明珠电视塔没视设计方案(草图)</p> <p class="ql-block"><b>陆家嘴金融中心区(CBD) </b></p><p class="ql-block">规划国际咨询影像资料</p><p class="ql-block">《浦东开发开放的缩影·陆嘴》2006年上海市《上海建筑百年》摄制组</p><p class="ql-block"> 1990年代的国际设计竞赛为陆家嘴的崛起奠定基础,多国规划方案的融合塑造了这片1.7平方公里的金融核心区。历经三十余年的建设,这里从旧工业区蜕变为世界级CBD<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融圈。</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总体规划方案最终确定之前,东方明珠电视塔早就以其大胆、独特的造型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在随后的二十年里,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与上海中心这三座商业摩天楼的相继落成,重新定义了快速全球化时代中国建筑的纪念性。</p> <p class="ql-block"><b>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建设者 </b>2007年</p><p class="ql-block">陆杰 摄</p><p class="ql-block">由陆杰城市影像工作室提供</p><p class="ql-block"> 作为国内最早向国际建筑师开放的项目之一,陆家嘴城市设计竞赛汇集了中、法、英、意、日等多国方案,最终由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的方案胜出。</p> <p class="ql-block">上海环球贸易中心伞降历史影视</p> <p class="ql-block"><b>05 迈向全球城市</b></p><p class="ql-block"> 除了陆家嘴如火如荼的开发之外,其他大型公共工程也在上海的不同角落展开,不断扩展城市的建成区版图。这些千禧年前后的建筑项目是将上海打造为与纽约、巴黎等城市比肩的全球城市的国家工程一部分。蓬勃发展的建筑市场推动了城市的转型,而大量财政支持和国际投资则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进程。</p> <p class="ql-block">同时,众多国际知名建筑师将上海视为在东亚地区拓展业务的门户:约翰·波特曼、夏邦杰、保罗·安德鲁、矶崎新、维托里奥.格里高蒂等建筑师在塑造上海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新一代城市地标的诞生做出了贡献。这些在形式、技术与空间规划上具有开创性的项目,也是本地设计院与国际建筑师密切合作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上海中心大厦施工视频资料</p><p class="ql-block">防震防风洞试验防护玻璃幕墙简介</p> <p class="ql-block"><b>6 实验性探索</b></p><p class="ql-block"> 进入新世纪,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依然在高速扩张,建筑工地昼夜不息。然而,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建筑师选择暂时放缓脚步,反思快速城市化导致的大量文化价值匮乏的建筑产品。这些被称为"实验建筑师"的挑战者,在不同尺度上探索了扎根于上海的当代建筑的其他可能性。</p> <p class="ql-block">上海东方体育馆</p><p class="ql-block">许多建筑师从冯纪忠在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景观建筑中汲取灵感,将材料、施工技术、地域文化以及身体性体验作为设计重点。以同济大学毕业生为主力的这批建筑师,不仅在自己校园的新建筑中还在青浦、嘉定等郊区新城。</p> <p class="ql-block"><b>上海大剧院 </b>1998 年建成 </p><p class="ql-block">让:因为.夏邦杰、安德鲁·阿位星</p><p class="ql-block">法国 ARTE-Clerpenticr爱邦大建事务院华东建筑设计院</p><p class="ql-block">莲华东领设计国究有有限公司</p> <p class="ql-block">上海大剧院室内实景</p> <p class="ql-block"><b>感官的流动 2025年</b></p><p class="ql-block">殷漪</p><p class="ql-block">声音影像装置(尺寸可变)</p><p class="ql-block"> 艺术家选择苏州河河道作为观看上海的视角和聆听上海的听位。多屏的影像和多声道声音设置重新编织了不同时态中对于同一个视角的凝视。艺术家试图通过静止与流动的配置,唤起观众对于城市感受的意识,并在影像与声音两种媒介非协调运作的过程中,探讨观看与聆听的特征与差异。</p><p class="ql-block"><b>( 说人话!倾听苏州河水文资料。展厅通道被利用起来,上挂高层住宅灯箱照片,下设3个彩色电视屏播放苏州河道、河堤、湍急的河水。也许是让观众参与互动,辩识流动的苏州河水、清洁船划浆、过往驳船的螺旋桨声……)</b></p> <p class="ql-block"><b>07 世博连接世界</b></p><p class="ql-block">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世界的目光聚焦于黄浦江畔。作为上海现当代历史上最重大的国际文化盛事,世博会搭建起了一座建筑与城市的舞台,将上海与世界相连。由中外设计师共同设计的世博园区将市中心最大的一片工业锈带改造成了一座现代化的生态与科技园区。各国展馆以独特的建筑语言,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织,打造出令人惊叹的空间体验。世博会不仅巩固了上海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地位,也展示了中国在建筑技术领域的显著进步以及对可持续设计的日益重视。</p> <p class="ql-block">上海世博会区域卫星图</p><p class="ql-block">1979年、1984年、1994年、2004年、2008年、2010年、2018年、2024年</p><p class="ql-block">由上海市测绘院提供</p> <p class="ql-block"><b>(世博园里各国的展馆千奇百怪,建筑设计各领风骚,风情万种。2010年开园不久,二舅哥曾带额和老伴参观过世博会一整天。额于2015年退休后,几乎每年都要来世博园区闲逛一次,或参观中国馆改建的中华艺术宫举办的展览,或逛世博园区改建的商圈,或参观江南造船厂遗留下的船厂车间…)</b></p> <p class="ql-block"><b>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b>2009年建成</p><p class="ql-block">何镜堂</p><p class="ql-block">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p><p class="ql-block">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xyti4jp" target="_blank">我眼里的上海百年画卷</a></p> <p class="ql-block"><b>08 水岸新生</b></p><p class="ql-block"> 世博会开启了黄浦江与苏州河沿岸复兴的序幕。与全球许多后工业城市一样,上海希望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重新激活曾以贸易和重工业为主导的滨水区。上海的政府公共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尤为积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越来越多的美术馆与博物馆在工业建筑的基础上涌现,利用筒仓、厂房、船坞、油罐、铁轨的独特物质属性与空间特质,将其转化为大型艺术展览场地。</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vrklk2" target="_blank">上海·滨江沿岸骑行(2)</a></p> <p class="ql-block"><b>上海久事国际马术中心 </b>2024年建成</p><p class="ql-block">沈迪、高文艳、范一飞</p><p class="ql-block">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p> <p class="ql-block">马术馆内景</p> <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新的文化与商业建筑,以及贯通后的滨江基础设施,使上海的滨水空间重新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生动场景。</p> <p class="ql-block">阿里巴巴上海园区影像资料 </p><p class="ql-block">2022-2024年</p> <p class="ql-block"><b> 09 适应性再生</b></p><p class="ql-block"> 回到当下,考虑到上海的历史和建成环境的复杂层理,大规模重建或新建似乎都不是应对当今城市挑战的最佳方案。相反,深思熟虑的城市更新项目为可持续增长开辟了另一条道路。这些项目不仅回应了上海兼具全球与地方特质的建筑遗产,并在不同尺度上应对高密度城市环境的挑战。</p> <p class="ql-block"> 历史街区的适应性再生通过功能置换,将商业、居住与文化风貌保护相结合。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层面的微更新将城市中的消极空间改造成公共会客厅,实现社区活力的延续。这些经验凸显了重新诠释历史的重要性,也成为上海这座当代中国的窗口城市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命题。</p> <p class="ql-block">外滩·老市府,2024年完成修缮改造 </p><p class="ql-block">戴卫·奇普菲尔德</p><p class="ql-block">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上海办公室</p><p class="ql-block">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p><p class="ql-block">(左一)工部局大楼(现外滩·老市府)地盘设计图 1914年</p><p class="ql-block">原件藏于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北段曹杨路入口鸟瞰 </p><p class="ql-block">2021年</p><p class="ql-block">朱润资 摄</p><p class="ql-block">由刘宇扬建筑事务所提供</p><p class="ql-block">(下)北段底层开敞空间</p><p class="ql-block">2021年</p><p class="ql-block">朱润资 摄</p><p class="ql-block">由刘宇扬建筑事务所提供</p><p class="ql-block">完成</p><p class="ql-block">修剪</p><p class="ql-block">文字</p><p class="ql-block">滤镜</p> <p class="ql-block">(上)众安·美丰大楼 2021年</p><p class="ql-block">田方方 摄</p><p class="ql-block">由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提供</p><p class="ql-block">(下)众安.美丰大楼改造前 2006年</p><p class="ql-block">由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提供</p> <p class="ql-block"><b>上海世博会规划设计征集同济方案</b></p><p class="ql-block">2004年﹣2009年设计 吴志强 等</p><p class="ql-block">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b>整体态概念设计平面图</b></p> <p class="ql-block"><b>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b> 2014年建成</p><p class="ql-block">矶崎新</p><p class="ql-block">矶崎新+胡倩工作室</p><p class="ql-block">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p><p class="ql-block"> 因为《建造上海》展览是由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主办,故展览图片多侧重同济设计建没成果,但也有海外集团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案。此展览通过展示一些卫星测绘图、原始设计方案,向广大观众揭开了改造创建新上海的一些运作内幕。愿上海乘改革开放之春风,加快与世界科技接轨,祝上海再接再励,争取早日建成现代化的东方国际大都市!</p> <p class="ql-block">西岸美术馆二楼平台欣赏浦江两岸</p> <p class="ql-block"><b>附:《建造上海》模型集锦</b></p><p class="ql-block">同济大学工会俱乐部 1957年建成 </p><p class="ql-block">李德华、王吉蟲 等</p><p class="ql-block">同济大学建筑工程设计处</p> <p class="ql-block">浙江第一商业银行大楼 <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1 年建成</span></p><p class="ql-block">(现汉口路151 号建筑)</p> <p class="ql-block">同济大学饭厅兼礼堂 1962年建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同济大学大礼堂),</span></p><p class="ql-block">黄家骅、俞载道</p><p class="ql-block">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p> <p class="ql-block">华东电力大楼 (模型比例1:300)</p><p class="ql-block">华东电力调度大楼,1989年建成 </p><p class="ql-block">罗新扬、秦銮</p><p class="ql-block">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p> <p class="ql-block"><b>金茂大厦,</b>1999年建成 </p><p class="ql-block">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b>金茂大厦,</b>1999 年建成</p><p class="ql-block">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p><p class="ql-block">(现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p> <p class="ql-block">上海东方体育中心游泳馆,2011年建成</p><p class="ql-block">曼哈德·冯·格康、尼古劳斯·格茨、</p><p class="ql-block">玛德琳·唯斯、陈缨 赵晨</p><p class="ql-block">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p> <p class="ql-block">上海大剧院,1938年建成</p><p class="ql-block">让﹣玛力·亚邦杰、安德鲁·何伯笑</p><p class="ql-block">法国 AXTE-Charpentier 夏邦杰建筑事务所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上海商城,1990 年建成 </p><p class="ql-block">约翰·波特曼</p><p class="ql-block">美国约翰·波特曼建筑设计事务所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现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日本鹿岛建设株式会社</p> <p class="ql-block"><b>何陋轩 </b></p><p class="ql-block">整体模型 1:50</p><p class="ql-block">学术指导:黄一如</p><p class="ql-block">模型制作:雁飞建筑事务所</p><p class="ql-block">由建筑模型博物馆提供</p> <p class="ql-block"><b>何陋轩 </b>1987 年建成 </p><p class="ql-block">冯纪忠</p><p class="ql-block">同济大学</p> <p class="ql-block"><b>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b>2009年建成</p><p class="ql-block">何镜堂</p><p class="ql-block">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p><p class="ql-block">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p> <p class="ql-block"><b>世博文化中心</b> <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0 年建成</span></p><p class="ql-block">(现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 </p><p class="ql-block">汪孝安、鲁超、田园、涂宗豫</p><p class="ql-block">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p> <p class="ql-block"><b>宁波滕头案例馆 </b>2010年建成</p><p class="ql-block">王澍、陆文宇</p><p class="ql-block">业余建筑工作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外滩9号轮船3 2004年建成</p><p class="ql-block">常青</p><p class="ql-block">招商总局大楼保护与再生工程,</p><p class="ql-block">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展厅模型区一隅</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byjtva" target="_blank">参观《建造上海》之纪年</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