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副總統萬斯公開承認美國霸權已經不復存在》<br><br>2025年5月23日,美国副总统范斯,在美国海军学院的毕业典礼和调试仪式上发表讲话。范斯演说:「我們用前所未有高度,承認美國的霸權已不復存在,美國面臨新世紀的挑戰。」<br><br>范斯坦言:美国霸权时代已經结束 ,美國面臨中俄兩個超級大國“从海洋到太空”的全面挑战,美國必須要承認現實。<br><br>美国副总统范斯(JD Vance)周五(24日)在马里兰州安那波利斯举行的美国海军官校毕业典礼上坦言,美国长达数十年的全球主导地位已经结束,并警告中国、俄罗斯等对手正全方位挑战美国实力。<br><br>美国不再无敌 中俄全领域挑战美国<br><br>副總統范斯强调,当前美国正面对“极为严峻的挑战”,来自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对手正试图在各个领域击败美国,从无线频谱、低地轨道、供应链到通讯基础设施都面临严重威胁。他回顾冷战后美国一度主宰全球空域、海洋、太空与网络空间的黄金时代,但如今这种“无人能敌的优势”已不复存在。<br><br>“冷战后,我们曾自以为是世界无可匹敌的超级强权,”范斯表示,“结果是,我们停止生产汽车、电脑、甚至武器与军舰,把硬实力换成了软实力。”<br><br><br>美不再搞模糊无止尽的战争,出兵将有明确目标<br><br>他强调,川普政府已彻底改变过往外交政策,“不再有模糊的任务,也不会再有无止境的冲突”,范斯指出:“我们将转向一种建立在现实主义和国家核心利益基础上的战略,”、“我们不会忽视威胁,但我们将以纪律面对挑战,当我们派你们上战场时,一定是为了明确的目标。”<br><br>范斯指出,苏联解体后,美国决策者误以为世界霸权地位已板上钉钉,不再相信有任何国家能对美构成竞争威胁,并称:“我们的领袖选择在中东打造民主,而不是专注于中国等对手的崛起,结果证明那不仅几乎不可能实现,还付出极高代价,”。<br>他說,蘇聯解體後,美國也確實在短時間內成為沒有對手的超級大國,並相信沒有國家能崛起與美國競爭。美國因此用硬實力交換軟實力,停止生產製造汽車、電腦,乃至於武器,像是保護海域的船艦等。<br><br>范斯認為,美國之所以這麼做,就是相信經濟融合會指向和平,所以與其花費精力應付中國的崛起,美國的領導人追求他們認為會是很簡單的任務,讓中國變得更像美國。最後承擔這項嚴重誤算的人並非政治人物,卻是美國人民,以及美國軍人和他們的家人。<br><br>范斯告訴畢業生,川普的做法「不代表我們會忽視威脅,而是用有紀律的方式對待威脅。若我們派兵參戰,會設下非常明確的目標」;「我們在決定出拳時應該謹慎,一旦出拳就會全力以赴,果斷出擊。這正是我們可能要求你們做的。」<br><br>范斯提到川普最近下令轟炸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s)的行動表示,「軍事力量就該這樣使用;果斷行動,目標明確。」川普政府3月對葉門叛軍發動攻擊兩個月後,現已暫停,成效仍待確認。<br><br>范斯在演講中簡述自己的軍事生涯;他在家鄉高中畢業後加入陸戰隊服役四年,曾赴伊拉克擔任軍事記者。范斯去年被川普選中為競選搭檔,是2008年共和黨國會參議員馬侃(John McCain)參選後,首位以主要政黨候選人身分參加總統競選的退伍軍人。<br><br>范斯在演說中談到川普的策略轉變時,顯然是在批評他參與過的伊拉克戰爭。他說:「在中東建立民主國家有多難?事實證明,難到幾乎不可能辦到;成本也高得難以置信。」<br><br>副總統范斯說,美國不再參與無限制的衝突。<br><br>展望26日國殤日,范斯說:「它不是紀念那些服了役回到家的人,而是紀念那些服了役卻沒回家的人。」范斯特別提起他共事過的海軍官校畢業生梅根·麥克朗(Megan McClung)少校。麥克朗2006年12月在拉馬迪(Ramadi)被路邊炸彈炸死;時年34歲的她,是美國領導的伊拉克戰爭中首位陣亡的陸戰隊女軍官,也是第一位陣亡的海軍官校女畢業生。<br><br>最后他勉励现役与未来军人:“现在我们不只要更聪明,更要确保每次派兵出征,都有明确目标和适切装备。”他强调,川普政府正加大国防创新投资、奖励冒险精神,并简化武器采购流程,以因应新世纪的战略需求。<br><br>美國政屆無論是執政在野兩黨,還是社會菁英,應派與鴿派,現在一致認為中俄是美國最大的挑戰,其中中國是排在了第一位。<br>尽管贸易战暂时停火,美国与中国在争取盟友和伙伴方面的竞争依然激烈,正如第一次冷战时期华盛顿和莫斯科争夺影响力一样,中美之間開始了一場新冷戰。<br><br>在幾周前日内瓦达成的贸易休战协议并未改变美中两国正走向一场新冷战的事实。<br><br>华盛顿和北京方面最近就暂停互征高关税达成协议,使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流动得以恢复。但在这份暂时“停火”协议之下,双方依然在加强对彼此的防备,加剧了已然形成的经济和外交疏离趋势。<br><br>在中国,上周最引人注目的政治事件之一是一场强调推动“国内大循环”的高层会议,“国内大循环”是中共对于更加转向依赖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的说法。该会议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过去几年,北京方面在提及国内大循环时,往往会同时提到“国际大循环”,也就是与海外市场的互动,以消除外界对其开放承诺的任何疑虑。<br><br>如今,一场完全聚焦于经济自立的会议表明,中国最高领导層认为,尽管当前美中达成贸易“停火”,但双方关系不会出现根本性的重启。实际上,这90天的谈判窗口期反而凸显了为中国经济建立“防护栏”的紧迫性。<br><br>在这次國際会议上,中國總理李强呼吁“要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抵消外部不确定性的影响。外部不确定性指的就是与美国的动荡关系。<br><br>中美兩國在争夺影响力<br><br>在白宫,中国问题上周似乎并非关注焦点。美国总统川普上周大部分时间都在访问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但即便是他的中东之行,也带有中国因素。<br><br>川普在结束为期四天的访问之际接受福克斯新闻(Fox News)采访时称,由于需要新燃料来源,中国一直在积极拉拢该地区:“他们曾倒向中国,要认中国为‘衣食父母’。”这位总统随后以他一贯的风格表示:“这种情况不会再发生了。”<br><br>阿拉伯国家是否会疏远北京,还有待观察。但川普的言论表明,美国与中国在争取盟友和伙伴方面的竞争依然激烈,正如第一次冷战时期华盛顿和莫斯科争夺影响力一样。<br><br>川普的中东之行也透露出了他打算如何拉拢阿拉伯国家。<br><br>川普为英伟达(Nvidia)和AMD等公司促成了几笔向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沙特阿拉伯出售芯片的大交易,与此同时,川普政府废除了拜登时代的一项人工智能(AI)规定,该规定限制向包括该地区国家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出售最先进的AI芯片。<br><br>这些举动即便在华盛顿也引发了争议。一些人,尤其是白宫AI事务主管大卫·萨克斯(David Sacks)认为,如果海湾国家无法获得美国芯片,它们将转向中国供应商。另一方面,国家安全阵营的一些人则更担心,高端处理器会从阿拉伯市场流入中国手中,而中国已然试图将该地区变为一个技术供应来源,以规避美国的技术限制。<br><br>两种观点或许都有其道理。暂时来看,显而易见的是,与几十年前美苏之间的较量不同,美中之间的较量更可能是一场围绕高端技术,而非导弹和核武器的军备竞赛。<br><br>共和党联邦参议员克鲁兹(Ted Cruz)22日表示,中国正向美国发动一场长期的战斗,美国若想打赢这场战斗,就必须效仿冷战时期对付苏联的方式,美國必須動用所有的一切手段與工具來打敗中國<br><br>克鲁兹并表示,绥靖政策反而会导向战争,认为美国应该要“以实力谋和平”,并支持美国保持清晰(clarity)的立场。<br><br>华府智库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e)22日举行《美中在中东的竞争》会议,邀请克鲁兹发表谈话并座谈。<br><br>克鲁兹认为,中国无疑对美国来说是最重要的战略、地缘政治的长期威胁,并认为中国正在发动一场千年战争; 克鲁兹也说,中国基本上对全球来说也是一个威胁,必须一个地域一个地域来面对。<br><br>针对中国在非洲扩张势力,克鲁兹说,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免费的金钱,并认为“一带一路”的政策确实很有吸引力,因为中国等于拿几十亿美元砸向这些国家,但实际上中国的行为確讓這些國家背上了沉重的負債,從而引發參與國的國家金融危機,從而導致區域性的國際金融危機,這都讓西方國家深感不安和深切關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