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烟水间 .严州古韵长

钟韵(拒私聊和加微信🙏)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建德梅城镇,地处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三江交汇处的建德严州古城,北枕乌龙山,南临三江口,是一座拥有1800年建县史、1300年州府史的千年古城。因其曾为古严州府治所,又被称为“梅城”,与杭州府、绍兴府齐名,素有“天下梅花两朵半,独有半朵在梅城”的美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次师生五人赴浙江德州,严州古城必须到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严州古城主要是纪念严子陵。严州府治东五十里有富春山严子陵耕钓处,严子陵与女婿梅福皆以节操高尚闻名。元方道睿《思台文集序》载:“吾郡山水闻天下,以严名州,子陵高节故也”。另受范仲淹的影响,宋代范仲淹任睦州太守时,建“严先生祠”,并改睦州为严州。唐武德四年(621),于桐庐县别置严州,睦州辖雉山、遂安两县,严州辖桐庐、建德、分水3县,“严州”之名自此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历史上,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三江交汇于此,水运繁盛,特别是在两宋时期,有着“千车粼粼,百帆隐隐,日过其前”的热闹景象,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登上城墙可俯瞰三江汇流的壮丽景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城内现存大量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有着浓浓的徽派建筑韵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现存古城墙多为元末明初修筑,是江南保存较完整、规模较大的城墙之一。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部将李文忠等占领严州,三年后对受损毁的严州城墙进行大规模修缮,将原来的土城改为砖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城保留了完整的街巷肌理,以中轴线为核心,城墙、城楼、牌坊、府衙等建筑有序排列。标志性的梅花形城垛(天下梅花两朵半之一)和“澄清门”城楼,展现了古代军事防御与美学的结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享有“浙江的大理古城”盛誉的严州古城,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建筑美学和鲜活的市井气息。无论是漫步青石板路探寻古巷深处的故事,还是登城墙观三江汇流,都可让人感受到江南古城的风雅与烟火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步入古城街道,见有许多著名的牌坊,如:位于中轴线上的正大街,</span><b style="font-size:20px;">建德侯坊</b><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旌表三国东吴大将孙韶而立,正面明间匾额上书“建功立德”,是建德地名的由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位于府前街上的</span><b style="font-size:20px;">三元坊</b><span style="font-size:20px;">,是明代正统十三年(1448年)严州知府为乡试、会试、廷试“三元及第”的商辂而立。额枋的匾额“三元坊”三个字为明代书法名家祝允明所题写,下额枋题字板上的“会元、状元、解元”和背面明间额枋“科甲第一”等字出自明代书法大家董其昌之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据介绍严州鼎盛时府内牌坊多达199座,堪称中国石牌坊的露天博物馆。现今修复保存仅28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严州古城留下淡泊名利的高士之风——严子陵的记史;记载有范仲淹于庆历元年被贬到睦州出任知州,兴办教育,创办龙山书院,还建造严子陵祠堂,写下《严先生祠堂记》;</span><b style="font-size:20px;">大才子苏轼与严州古城颇有缘分。他虽未曾在严州古城担任官职,但曾来到严州的七里泷,写下了著名的词作《行香子·过七里濑》、《满江红·钓台》等诗词作品,为严州古城的山水增添了文化底蕴。尤其是《满江红·钓台》中歌颂了严子陵平交王侯、布衣自尊的人品。</b><span style="font-size:20px;">陆游在此创作了大量诗篇。范仲淹写下《潇洒桐庐郡十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次我们已到了新安江严子陵钓台景点,但由于当时大风大雨关闭了景点,留有小遗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外,《水浒传》的波澜故事在这里收尾,《三国演义》中孙权在这里立德立品。</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浙大西迁旧址</b><span style="font-size:20px;">——抗战期间浙江大学西迁的重要中转站,现存多处民国建筑,展示了战时教育的艰辛与坚守。大学,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荟萃之地、科学血脉传承之地。侵华战争中,日军把中国的各大院校作为破坏目标,有选择地进行了重点轰炸。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国土上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始了向西南的迁移,浙江大学自然位列其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在仁人志士倡导下,一场近代教育改革在中国各地渐然兴起。1897年,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在清末维新浪潮中诞生。1927年,在原求是书院旧址上,成立了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次年定名为国立浙江大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竺可桢,我国近代科学家、教育家的一面旗帜,地理学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曾留学美国,191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36-1949年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6年4月,竺可桢就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实行教授治校、民主办学和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使众多知名教授、学者汇集浙江大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下一心负笈艰行。随着日军不断扩大战争,尤其是1937年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全公亭登陆后,对浙江大学在杭州的办学形成极大的威胁.充分调研后浙江大学决定西迁建德,一座文风鼎盛的老城与一所学风纯正的名校在此相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抗战胜利后,1946年浙大东归返杭。校长</span><b style="font-size:20px;">竺可桢</b><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杭州新建了一批教职工宿舍﹣-村"、"泰和村",具体地点位于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刀茅巷与庆春立交桥交叉口处,这两个村名充满了对西迁办学的深切纪念。从1946年底建德村开始入住,集聚了大批名流,如王淦昌、王珊、贝时璋、王葆仁、陈建功、吴征铠、卢鹤绂、钱令希、何增禄、储润科、佘坤珊、钱宝琮等,可谓是群星荟萃。2021年,西迁后的回忆文集《老浙大与建德村的记忆》成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座位于浙西建德东部宛如明珠般镶嵌在山水之间的严州古城,它犹如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每一个字符都散发着历史的芬芳。古城的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乐章。那巍峨的古城墙,“雉堞半作梅花形”,故严州城又名“梅城”。每一块厚重而坚实的砖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城内街巷纵横,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错落有致,历经风雨,在岁月中依然挺立,展现着独特的韵味。大街小巷中的石牌坊林立,它们镌刻着历史和风华,是浙江古牌坊最集中的地方,也成为严州古城的最大特色。这里更是文化的沃土,孕育了无数的历史名人和文人墨客。千年的文脉传承,让这座古城充满了诗意与书香。现今,古城依然热闹非凡,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展现出浓郁的人间烟火气。</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座古城,一个名校的来历,都在这里产生;浙大西迁 ,竺可桢校长从那时开始对进浙大的学生就提出了有二个问题,“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竺可桢校长还在1938年11月1日发表的题为《王阳明先生与大学生的典范》的演讲中所说:"大学教育的目标,决不仅是造就多少专家如工程师医生之类,而尤在乎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 这是何等高级的办学、治学理念啊!</b><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严州古城,你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是山水间的一颗璀璨明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期待以后我们还会来严州古城。毕竟这次到访半天的时光太短,太短,走马观花,来不及将所有内容都给我们带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5月21日.钟韵日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