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舞者~黄嘴鹮鹳

北京老包

<p class="ql-block">在长隆飞鸟乐园波光粼粼的水域边、葱郁的浅滩湿地上,一群身姿挺拔的“白衣绅士”悠然踱步,它们脖颈修长,金黄的喙如弯刀般醒目,这便是优雅迷人的黄嘴鹮鹳。作为鹳形目鹳科鹮鹳属的珍稀鸟类,它们用灵动的姿态,为长隆的生态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黄嘴鹮鹳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它极具辨识度的外形。成年黄嘴鹮鹳身披一袭洁白如雪的羽毛,仅在翅膀飞羽处点缀着深邃的黑色,宛如礼服的镶边;修长的双腿呈粉红色,行走时优雅从容,每一步都带着独特的韵律。而那标志性的黄色长喙,不仅造型优美,更是它们捕食的利器。当阳光洒落,黄嘴鹮鹳伫立水边,羽毛泛着柔和的光泽,金黄的喙与粉腿相映成趣,宛如从画中走出的仙子,引得游人纷纷驻足赞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些优雅的鸟儿在长隆的湿地间,演绎着充满生机的生活图景。清晨,它们三两成群,漫步在水边浅滩,细长的脖颈微微弯曲,金黄的长喙迅速探入水中,眨眼间便精准地捕获到游弋的小鱼、小虾或软体动物;午后,它们或静立枝头梳理羽毛,洁白的身影与蓝天绿树融为一体,或展翅滑翔,宽大的翅膀划过水面,惊起层层涟漪,展现出灵动的美感;傍晚时分,黄嘴鹮鹳们收拢羽翼,安静地聚集在巢穴附近,轻柔的鸣叫在暮色中回荡,为长隆的湿地增添了几分静谧与温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生态系统中,黄嘴鹮鹳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湿地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它们通过捕食水生生物,有效控制了种群数量,维持着生态的平衡;同时,它们的活动也有助于湿地植物种子的传播,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然而,在自然环境中,黄嘴鹮鹳因栖息地破坏、人类活动干扰等因素,种群数量受到威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长隆凭借专业的生态保护理念和完善的栖息环境建设,为黄嘴鹮鹳打造了安全舒适的家园。园区内模拟的非洲湿地生态环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更营造出适宜繁殖的空间。在这里,游客们可以近距离观察黄嘴鹮鹳的生活习性,感受它们的优雅与灵动,也深刻体会到保护这些珍稀鸟类及其栖息地的重要意义。每一次与黄嘴鹮鹳的邂逅,都是一堂生动的自然教育课,呼唤着人们携手守护这份珍贵的自然之美,让黄嘴鹮鹳的优雅身影永远翩跹于地球的湿地之上。</p> <p class="ql-block">黄嘴鹮鹳(英文名:Yellow-billed Stork,学名:Mycteria ibis),是鹳形目鹳科鹮鹳属的鸟类。大型非洲涉禽,以独特的黄色喙和亮红色面部皮肤著称。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广大区域,亦见于马达加斯加。体高约90至105厘米,羽毛主要为白色,尾部呈黑色并带有绿色光泽。其喙深黄色,略向下弯曲,头部和颈部后方有羽毛覆盖,而脸部和额头则被深红色皮肤包裹。繁殖季节时,色彩更为鲜艳。</p> <p class="ql-block">黄嘴鹮鹳偏好各种湿地环境,包括沼泽、水库边缘、河流与湖泊、水坑、沙洲、稻田、泻湖、碱性湖泊和沿海泥滩,但避免大规模洪水区域。它们有时会在城镇中筑巢,特别是在乌干达靠近稻田的地区。主要在浅水区觅食,常在沙洲上栖息,也会在树上过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嘴鹮鹳曾出现在多个非洲国家的邮票上。成年黄嘴鹮鹳站立时高达95至105厘米,翼展可达150至165厘米,体重介于1190至2384克之间,雄鸟体型较大。非繁殖期成鸟的羽毛和裸露部位颜色较暗淡,幼鸟整体呈灰褐色,裸露部位为暗绿色,喙色较淡。随着成长,一年左右时,羽毛变为灰白色,尾翼和翅膀的飞羽转为黑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