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春心一梦惊艳千年

朱珠

<p class="ql-block">散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春心一梦,惊艳千年</p><p class="ql-block">文:朱珠于悉尼</p><p class="ql-block">昨夜雨疏风骤,帘卷西风,梦回花下。李清照,这个婉约词派中如兰的女子,在细雨飘洒的深夜,把半盏未消的残酒与一抹幽愁轻轻放入诗中,如月照清池,泛起千重心浪。</p> <p class="ql-block">“浓睡不消残酒。”多么细腻的情感啊。不是酩酊,是浓睡,不是沉醉,是心醉。她不是醉在酒里,而是醉在这春色难留、花事将尽的愁绪里。一个女子,独倚朱阑,醒来时灯影未沉,梦尚未远,昨夜的风雨仿佛还在窗棂轻叩,残酒犹温,心却凉了一分。</p><p class="ql-block">“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一句闲问,却藏着万千心绪。她不是要知海棠之盛,而是要问那人的心意:海棠依旧,你是否依旧?那卷帘的手,那一瞥的视线,是否也曾为她驻足?然那人却轻描淡写地说,花无恙,如旧时。这四字,轻薄如烟,却落在她心上,沉如石。旧年花好,如今依旧,唯有人心,早已不复。</p> <p class="ql-block">“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此句一出,便是惊世绝唱。世人只记“绿肥红瘦”,却忽略了前头那声“知否”。这不是询问,是轻叩,是试探,是自语。她仿佛不再对人言语,而是在与自己对话,与流年对话。红花已瘦,春意阑珊,那浓绿的枝叶却愈加丰盈。繁华谢去,余香难留,正如她生命中的某段情事,曾经炽热如火,终究化作冷灰一抹。</p><p class="ql-block">这一句,不只是写景,不只是写情,它是对人生的一次顿悟:世间万象,繁华如梦,唯留一声清婉的“应是绿肥红瘦”,在千年之后,仍让人心动。</p><p class="ql-block">李清照不是在写一朵海棠,她是在写自己——一位被风雨吹醒的女子,清醒得太早,敏感得太深。她用词,写下的不仅是风雨春愁,更是女子的孤独、自省与高贵。</p> <p class="ql-block">于是,这首小词,轻盈若羽,却重若千钧。它是千百年来才情女子的共鸣,是无数诗心文胆的回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春天的挽歌”。</p><p class="ql-block">知否?知否?这词中清愁,已入风骨,入梦魂,入千古不灭的才情芳华。</p>